這段時間,許多學校還沒有開學,家長和孩子朝夕相處時間大幅度增長。本應是難得美好的親子時光,沒想到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矛盾反而逐漸加深,以至於一個話題迅速登上了微博熱搜——「孩子與父母相看兩生厭怎麼辦?該話題的點贊量甚至超過了10萬。
對於這個話題,家長們有一肚子苦水要倒:
給孩子一對一輔導,那麼簡單的問題講了無數遍,怎麼就是學不會。
晚上不睡,早上不起,不主動學習,就知道玩手機。
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真的力不從心。
……
千言萬語彙成一句話:「到底什麼時候能開學?孩子回學校,我就解脫了。」
家長苦惱的同時,孩子的狀態也會受到干擾。對於父母的嚴厲管教,他們往往會產生逆反、甚至恐懼心理,這對於身心健康成長都會產生負面影響。
家長與孩子的相處難題其實早就是一個共性問題。造成種種親子矛盾的主要原因背後,直接指向的是父母角色的錯位和失位——許多家長下意識把自己當作學校的助手,學校要做什麼就只會照本宣科。與此同時,有些父母把教育當作學校的事,沒有真正負起育兒的責任。
沒有擺正角色會造成期望與現實的巨大落差——父母對子女的學習狀態不滿意,又急於看到成果,卻不得不在無數次的失敗教育面前舉手投降。最終,把孩子送去學校就成了「皆大歡喜」的選擇。
事實上,許多社會學和心理學研究表明,父母高質量的陪伴對孩子的一生都會產生深遠影響。那麼家長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呢?
201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美國著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聯合發布了一項研究報告,提出了基礎教育階段應該達成的七大學習目標:身體健康、社會性情緒、文化藝術、文字溝通、學習方法與認知、數字與數學、科學與技術。可見,想教育出優秀的孩子不應只在學習上下功夫,而是要注重全面的素質培養,這並不容易。想解決如此難題,身為家長的你其實缺的是實踐和理論相結合的、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法。
去年,《智慧父母「慢」教養手冊》音頻課在中讀推出後,就幫助許多家長解決了教育問題,獲得了熱烈反響。因為關注到更多家長進一步的需求,經過一年的打磨和精選,中讀又推出了升級版圖書——《智慧教養》,有關教育的疑問,哪些問題可以避免?哪些方面需要鼓勵?為人父母的你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通過科學的教養守則,幫你實現從看護員到教育者的轉變。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訂購
他們都有一個開掛的人生,
想和你的孩子聊聊
北京大學體育教研部副教授錢俊偉,曾參加中日韓300公里徒步馬拉松;環台灣島騎行1074公里;還曾帶隊科考西藏羌塘、尼泊爾安娜普爾娜大環線;並在2018年5月,率領北京大學登山隊,成功登頂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峰……
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攻讀天體物理的郝景芳,因為也熱愛哲學和中文,經過多年的磨礪,成功地把這幾個看似跨度極大的領域融會起來,寫出了轟動一時的《北京摺疊》,斬獲了世界級的大獎——雨果獎。
還有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孫聰、《三聯生活周刊》資深主筆陳賽、著名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學者葉壯、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姜宇輝、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蘇凇、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張昕、著名野生動物攝影師奚志農、著名美食家、作家莊祖宜。
他們的專業覆蓋面各不相同,但有一個共同點——都為人父母,並且在教育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難題。但這些各自領域的佼佼者,在反覆實踐的過程中,逐漸開發出一套將專業運用到科學育兒方面的成功經驗。他們對育兒中核心的十大能力:邏輯力、自控力、管理力、觀察力、創造力、運動力、閱讀力、思辨力、遊戲力、生活力等都有深入的研究。在《智慧教養》一書中,每個人都會負責自己最擅長的一個領域,齊心協力,陪你一起提高孩子的綜合素養。
你對孩子教育的迷茫,
都可以在書中得到答案
Q1: 孩子總喜歡玩電子玩具怎麼辦?
許多家長秉持著「玩電子遊戲就是浪費時間」的信念,採取一刀切的辦法,對孩子能接觸到的所有娛樂類電子產品嚴防死守。但信息時代,電子產品隨處可見,不讓孩子觸碰螢幕並不現實。
著名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學者、同時也是遊戲達人的葉壯在書中提到,不要把遊戲視為洪水猛獸,玩物不但不會喪志,反而遊戲會「促進孩子情緒、認知、社交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所以,書中提供了另一種思考方式——可以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只要轉換方式,偏向於某些內容,就能給孩子帶來最大的成長紅利,讓他們既能快樂成長又不耽誤學習。
Q2:孩子太叛逆怎麼辦?
其實,兒童的叛逆期一般分為三個階段:2到3歲是第一個最早到來的叛逆期;7到8歲是第二個叛逆期;第三個叛逆期就是耳熟能詳的青春期。
孩子的叛逆總會讓家長們頭疼和不解。但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張昕在書中揭示了孩子叛逆的真相:每一個叛逆期, 孩子其實是在通過各種各樣在大人看來不可接受的行為來說明「我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小大人了」。通過這樣的方式,孩子可以獲得一種自主感。如果家長一味地去打壓孩子的叛逆期,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因此張昕建議在這個階段,如果你認為孩子是為了表示自己的獨立意識的話,那就在保證他安全的前提下讓他去干這些事。只有讓他們親身實踐,才會知道哪些事可為哪些不可為。
至於家長非常關心的如何管教兒童情緒、培養出心靈健康的孩子等問題,張昕也會運用心理學知識在書中給出解決方案。
Q3:怎樣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
其實,孩子有好奇心是很好的事情,它是一種促進孩子思考與智力發展的動力。但守護孩子的好奇心並不容易。當他們問:「為什麼天是藍的、草是綠的、地球是圓的、大地是平的」等等問題時,如果家長不知道答案的時候,要怎麼做?
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的郝景芳,在書中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在知識儲備不足以應對孩子的問題時,可以跟孩子一起尋找答案。即使有些問題家長知道答案,她也建議最好不要直接講出來,而是應該保持世界的神秘感和不確定感,把發現的樂趣留給孩子。通過書中總結的有效引導方法,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也可以被巧妙地轉化為理性的思維方法
除此之外,《智慧教養》一書也涵蓋了日常生活中父母們會遇到的方方面面的問題,它會啟發你去思索:在育兒上,小生活其實也有大智慧。你一定想不到,通過日常對話就能讓孩子擁有自我認知;日本動漫能激發孩子的哲學思維;繪畫可以開發出孩子的多種可能性;通過美食教育,廚房裡也能誕生優秀的人類學家……
其實,教育孩子不是簡單的事情,它需要家長施以長久的耐心、關愛、陪伴與反思。如果身為家長的你同樣在育兒過程中充滿困惑,不得其所。請查收這份可以付諸實踐的高質量陪伴指南,用科學的智慧教養方法,給孩子幸福一生的能力。
圖書目錄:
限時特惠:
福利1:現在訂購,前300名用戶即送
價值129元的中讀教育課程《智慧父母「慢教養」手冊》!!!
獨家福利!限時贈送!
800分鐘音頻課程免費領取
福利2:成功購買後,還可加入三聯中讀「智慧爸媽教育群」
和百位智慧父母一起探討育兒心得,結識更多高質量教育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