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宋朝家喻戶曉,為何到了今天卻被邊緣化?

2020-06-30     煮酒君

原標題: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宋朝家喻戶曉,為何到了今天卻被邊緣化?

唐宋八大家,每個人學生時代都逃不過去的幾個人,不會有學生沒被那些複雜難懂的文章折磨過。

但是這八個人中卻有一個,他的文章沒有被收錄在教材中,在課堂上老師對於他的介紹也很少,以至於很多時候人們會想不起他,往往是說出了七個人的名字,但就是想不起來這第八個人是誰。特別記下來了,也不清楚他的代表作是什麼,他究竟處於一種什麼樣的地位,他就是曾鞏,唐宋八大家中存在感最低的那一位。

明初朱右將上面這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彙集成冊,因為蘇軾。蘇洵。蘇轍同為一家,所以是《八先生文集》,這八人被並稱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明中期唐順之又編纂了《文編》,僅選了這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他作家的文章一篇也無,這又為這八人捆綁和流傳起了不小的作用。之後不久,唐順之的推崇者茅坤根據在自己偶像《文編》的基礎上加入朱右和自己的想法,重新編選了八家的文章,成書為《唐宋八大家文鈔》,唐宋八大家之稱由此才固定併流傳開來。

同時期的除了八大家的說法之外,還有歐陽修、蘇軾、曾鞏、王安石四人,並稱的宋四家或宋朝古文四家。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曾鞏和這些大名鼎鼎的文豪都是一個水平等級的,也是屬於金字塔頂端的人物,那為什麼他的存在在現在這麼弱呢?

曾鞏,字子固,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他。家世顯赫,祖父曾致堯、父親曾易占都是北宋名臣,曾鞏從小就是按照一個標準的儒家所說的"君子"來培養的,當然他也不負眾望。曾鞏本身就十分聰明,記憶力超群,再加上受到良好的教育以及優秀的家庭環境薰陶,還在幼時就能脫口背誦詩書,十二歲就能做文章,而且還很有水平。嘗試寫作《六論》幾乎是提筆立成,而且盪氣迴腸,看過的人都驚嘆於他的才華。

北宋景祐四年(1037),十八歲的曾鞏跟隨父親上京,在京城他因為文章而結識了王安石,並結為了摯友。之後不久投入歐陽修門下,他非常照顧自己的朋友,積極向歐陽修推薦了王安石。兩年後僅僅二十歲的他就進入了太學,寫下文章《上歐陽學士第二書》:"過吾門者百千人,獨於得生為喜",並獻《時務策》。

因為這些文章,他逐漸在京城也打出了自己的名氣,並且擴大了交際圈子。與杜衍、范仲淹等這些已經小有名氣的人都有書信來往,他們還時不時會聚在一起議論時政,互相探討為人處世的問題,表明自己的理想,或者是互相商量將自己新的文章分享出去。

在這短短的一段時間裡,這幾位天之驕子推心置腹,相互促進,馬上就名揚天下。不過當其他的夥伴都中舉入仕後,曾鞏卻因擅長策論,輕於應舉時文,而屢試不第。這段時間曾鞏也非常苦惱。

慶曆七年(1047),他的父親去世,不得已他只好輟學回歸家鄉,侍奉繼母。他一直都非常孝順父母,與兄弟姐妹們相處也十分和諧。父親去世家境逐漸衰落,他也毫無怨言無微不至的侍奉繼母,撫育四個弟弟、九個妹妹。

這一磋磨就是十年,嘉祐二年(1057),歐陽修主持會試,堅持以古文、策論為主,詩賦為輔命題。十年來從未鬆懈的曾鞏抓住這次機會,進士及第,他被委任為太平州司法參軍,由此真正進入了官場。雖然是個剛剛入仕的新人,但能力不凡,僅僅是在太平州這一個地方,他就因明習律令,量刑適當而天下聞名。

北宋熙寧五年(1072)後,他轉任齊州太守,當地有一周姓的大族,仗著是一方豪族為禍鄉里。百姓們深受其害,告上官府也沒用,官府根本不敢管,久而久之這豪族愈加蠻橫,百姓也只能是敢怒不敢言。

曾鞏到任後聽說這一情況,毫不猶豫九江將周家首惡"取置於法",殺雞儆猴,整個周家都不敢再造次,百姓也十分欣喜。

不只是除惡,在基建方面他也很有一手。齊州地勢低洼,水患已經是見怪不怪,他到任後興修水利,不惜花重金修渠道、築水廳,對內外水位徹底整治。這下城內水患解決了,農業用水也更便利了,整個齊州的風貌也美觀了一大截。

在他離任後,當地人感其恩德,也因他是江西南豐人,所以群眾自發在大明湖畔建了座生祠"南豐祠"以紀念。

北宋元豐五年(1082)九月,曾鞏繼母去世,他罷官回家。一年後去世,終年六十五歲。他的摯友王安石評價他是:"曾子文章眾無有,水之江漢星之斗"。"愛子所守卓,憂予不能攀。"是極高的讚譽,《宋史》更是說他的文章十分可貴"立言於歐陽修、王安石間,紆徐而不煩,簡奧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可謂難矣。"

他的文章是自成一派且超凡脫俗的,在唐宋八大家之列當之無愧。至於逐漸被邊緣化則是已經到了近一百年,尤其是五四運動後。前面我們說過,他長策論,輕於應舉時文,那些策論也或多或少和新時期提倡的思想相悖,所以自然而然就不再被推崇。

不過,所謂的邊緣化也是我們普通人的見識太少,在文學界,他的地位始終很高,不少人專門研究他的詩文著作,國外也有不少學者十分推崇他。而且,他本人的書法也是一絕,現存的作品真跡基本都是國寶級別的。

這樣的人物永遠不會被遺忘,只是低調再低調,等待著能夠讀懂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V2TBBXMBiuFnsJQVCjK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