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碎了,扔了?

2019-05-16     宜興紫砂之家

假如你的愛壺不小心碎了,不要丟棄,可鋦壺。

「鋦壺」作為紫砂壺修復或紫砂壺殘品復原的一項手工藝,現在不是很多見了。

「鋦」作為一項古老的民間修復工藝,指的是把打碎的瓷器拼好,用像訂書釘一樣的金屬「鋦子」抓牢破損處,使其恢復原樣和使用功能的技術,最早可追溯到宋朝。


什麼情況下紫砂壺要「鋦」?

對破損的紫砂壺進行鋦,需要經過找碴對縫、定位點記、打孔、鋦釘、補漏等步驟。

找碴對縫,是指將碎片進行拼湊,恢復原樣,然後,再根據壺體的造型結構確定鋦釘的位置和數量,做好標記。

再藉助金剛鑽進行打孔,打孔的深度最難把握,需要控制在壺壁的一半,紫砂壺的壺壁比較薄,有的僅一毫米,用力稍欠,深度不夠,鋦了不結實,用力稍大,易打穿壺壁,茶水會滲出。

在打好孔之後,便可以開始鋦釘了,鋦釘材料主要分為金銀銅鐵四類,經過一道道捶打、拉絲、打扁、裁剪、彎鉤、刮平、劃線等工序製作成不同的型號。

打好鋦釘之後,為了防止漏水,需要採用雞蛋清和陶瓷粉進行調和,對邊緣進行補漏處理,有些人為了讓修復好的紫砂壺看起來更加美觀,會採用包金工藝進行處理。

不過在這之前要保存好裂壺的碎片,不能經常拿著玩,兩個碎片接觸會碰掉瓷的,紫砂壺壺蓋掉點瓷無所謂,要是壺的話,就算鋦好了也會漏水。


假如,壺裂紋了,最好在裂紋的地方鋦上,以免受力裂紋延長。

鋦子有很多種規格,「米粒鋦子」大小如米,形狀如米,「柳葉鋦子」比「米粒鋦子」長,鋦子兩端略窄,「菱形鋦子」最大,一般鋦大型瓷器用,鋦紫砂壺用不上。

鋦紫砂壺是有講究的,一般1厘米有3個鋦釘最為適合,鋦釘要根據茶壺的裂紋形態來打制,最小的銅釘只有2毫米,鋦釘的大小、排列及鑽孔的深淺都有嚴格的講究,一般鋦匠都有3~4種規格的鋦釘,有些紫砂壺的質量不好,壺壁不一樣厚,最薄處只有1毫米,釘眼的深度就要控制在0.7毫米,有時可能會被打穿,不過沒關係,只要把鋦釘的腳加長,在壺內鉚上,這樣既不漏水,還增加了鋦釘的抓力。

紫砂壺是泥土燒成的,脆而易碎,弄碎後形狀不一,還經常出現像刀口一樣的斜叉斷口,為了避開壺壁的最薄的斷口,就要增加鋦釘的長度。

修補古玩或者其他珍貴瓷器,鑽眼是不能鑽透的,要鑽兩分留一分,把鑽好眼的瓷器拿起來映著燈光一看,可以看出鑽好的眼是透光的但又不透氣。而留下的一分是保證鋦瓷器的銅釘不至於穿透瓷器,這是鋦活的規矩,鑽的眼比掩口要大,這樣在瓷器上掮銅釘的時候,用手錘輕輕一掮,眼內的釘頭被掮脹,就永久地固定在瓷器上了。


特別是老紫砂壺,也有人在紫砂壺沒有破損的情況下,找專業工匠在壺身上鋦小銀釘。

老紫砂壺有古韻,而用來鋦壺的銀釘也有藏銀般古樸的味道,兩者相得益彰,鑲上銀釘的老壺更增添了年代感,而且銀釘本身的價值也為老紫砂壺添加了貴氣。

一把新鋦的紫砂壺,養到鋦子和茶壺融為一體的時候,看到壺上的鋦子,不再是獨立多餘的時候,而就是壺本身一部分的時候,那時的鋦釘給紫砂壺所平添的幾分古樸,在心中的感覺,別有一番韻味。


現代紫砂壺修補的傳統手藝已經很少了,很多時候喜歡的壺破損了卻無法找到人來修補只好扔掉。

若要修補,最好找專業、正規的紫砂壺修補人員來進行,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維護壺的使用和美觀。

當你把一把新鋦的紫砂壺,養到鋦子和茶壺融為一體的時候,看到壺上的鋦子,不再是獨立多餘的時候,而就是壺本身一部分的時候,那時的鋦釘給紫砂壺所平添的幾分古樸,在心中的感覺,別有一番韻味。

這種修復方式成本相對也較低,根據需要鋦釘的數量決定的,比較適合開裂的紫砂壺,修復效果給人展示殘缺美,增加壺的藝術性。


鋦瓷工藝不僅適用於修復紫砂壺,對其它陶器、瓷器的修復也同樣適用,修復工藝上大同小異,也都存在一定風險。當然,也不是所有損壞的紫砂壺都適合做鋦瓷修復——價格太低的沒有必要,因為鋦瓷修復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所以一般都價格不菲;如果是破損太厲害的紫砂壺,即使是在高明的鋦瓷師傅恐怕也無力回天。

做壺不易,修壺更難。所以,日常生活中對心愛的紫砂壺細心呵護才是王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V-m7RGwB8g2yegND_8h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