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0萬!「壺王」背後卻另有其人

2020-02-02     宜興紫砂之家

2019年年底,陳鳴遠松鼠柿子壺以2280萬奪得「壺王」之位,再一次創下了紫砂壺歷年拍賣的高價記錄,這款壺王到底有什麼獨特之處?


陳鳴遠松鼠柿子壺

這把壺正式的稱呼是「清早期·陳鳴遠制子式先生上款紫泥松鼠柿子壺」,是陳鳴遠為東園主人卓子式所作。

此壺以柿子為主題,壺身扁圓,以竹棒壓出四條對稱的凹線,形成四瓣柿身直至壺底,底心設一粒小珠。壺肩轉折明顯,圓中寓方。

單口壓蓋,壺口開出不對稱的海棠狀。壺蓋塑為柿蒂,八九片蒂緣環蓋翻卷,形態生動逼真,蒂心置一隻松鼠為鈕,抬頭扭臀擺尾,活潑靈動。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壺嘴以柿葉捲成,並綴飾小枝枒,在造型做工方面已是無可挑剔。

壺流下側題刻「子式先生,鳴遠」 ,下鈐「陳鳴遠」篆字陽文方印。


清代張廷濟《文玩硯拓集》中拓片

此壺仿柿而制,將柿葉巧妙地掩蓋在壺口作為方華之蓋,整體寓意事事如意。這樣的靈感,來源於生活,依託於藝術,賞用藏兼備,怎能不讓人喜愛!

研究陳鳴遠此壺,我們會發現壺身刻字並非鳴遠所作,而是另有其人!


一個隱身於壺王背後的男人

陳鳴遠,繼時大彬之後中國紫砂史上最傑出的藝人,其傳器精巧,形韻天然,更為可貴的是其書名刻繪亦佳,被贊「靈秀清逸之中不失遒勁古韻,有晉唐之風」。

但其實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鳴遠高大身影的背後,提筆書銘、握刀篆刻的,另有其人

這個人的名字,叫做「曹廉讓」。


曹廉讓像

曹廉讓,字希文,名將曹履泰之孫,清代文人。著有《廉讓堂詩集》和《廉讓堂唱和集》。工書法,善篆刻,文氣十足,他寫的詩很受當時著名詩人王士禎的賞識。

故宮博物院所藏《王士禎放鷳圖》上便有曹廉讓的題跋,可與鳴遠一眾壺書刻對比。


故宮藏圖 題跋


鳴遠天雞壺


鳴遠天雞壺

此為鳴遠制紫砂天雞酒具,壺身直口,長頸,鼓肩。肩一側與口之間設雞首形流,對側飾獸首銜環為把。頸上端飾蓮瓣紋,肩部飾一圈繩紋。

腹刻銘:柏葉隨銘至,椒花逐頌來。庾子山句,廉讓書,仿古,壬午重九前二日,此作明確為曹廉讓所書刻


鳴遠束腰壺


鳴遠束腰壺

此壺精緻小巧,壺蓋上隆近半圓形,壺底平整,壺鈕作橋形,上方鏤出長方孔,與壺的底足遙相呼應。器形敦穆穩重中束腰帶紋,壺鈕、底足亦飾方線圈束。

壺底行書銘文曰:一壺清茗,萬卷藏書,明窗淨几,其樂蘧蘧。署款廉齋。筆韻雅致,書卷味十足。


鳴遠方壺


鳴遠方壺

此壺為鳴遠所制方壺,其用簡潔明晰的線條、方圓展示質樸本色,使人一望便覺書卷氣撲面而來,圓融、周整而平和

壺底行書銘文曰:清談見滋味。署款鳴遠。對比可見此亦出自曹廉讓之手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和正瓜壺


和正瓜壺

此壺為和正瓜壺,壺身作七棱腹,卷葉成流,流口一任自然,瓜藤作壺柄,蜿蜒靈動,瓜梗作蓋鈕,挖中空而顯秀巧,南瓜造型活靈活現,渾然天成。

一邊刻:骨清肉膩和且正,摘蘇句。鳴遠,刀筆書刻雅健,為曹廉讓書刻


東陵瓜壺


東陵瓜壺

此為東陵瓜壺,為陳鳴遠所制之四瓜之一,現藏於南京博物院,瓜蔓為壺把,瓜葉盤旋為壺嘴,使人感到味覺和視覺的美。壺腹葉脈筋紋也做得白然逼真,巧奪天工

一邊刻:仿得東陵式,盛來雪乳香。鳴遠。出自曹廉讓之手


曹廉讓,這個鳴遠背後的男人,他默默地隱身其後,提筆書銘、握刀篆刻、以文飾壺,為一代壺王的進階之路鋪磚搭瓦

所以,當我們再次提起陳鳴遠傳器時,不要忘記,其身後還有這樣一位文人士子。也因為他,陳鳴遠之名在如今才更為熠熠生輝。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3oYHnABjYh_GJGVVyr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