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偏科家長焦慮又發愁,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方法的父母

2020-09-24   布丁媽媽私享會

原標題:孩子偏科家長焦慮又發愁,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方法的父母

朋友家有個孩子也是這種情況,從小特別聰明,上了小學後只願意學習要求理解性強、有標準答案、推導類的科目,比如數學,對於比較依賴死記硬背的語文、英語等科目特別不愛學。

平常一個辦公室的,總是聽見他爸爸發愁說這個孩子的老師總是請家長,今天不完成英語單詞背誦了、明天作文不寫了、後天是歷史作業沒交了等等。

各科老師共同的想法就是:這個孩子很聰明,就是不能踏實下來搞好基礎科目,要知道升學考試是考得全面的分數,光數學高分是沒有競爭力的,別的孩子都在用兩條腿走路,而他家的孩子總是一條腿蹦躂,肯定是吃虧的。

這個朋友是屬於脾氣暴躁的那種人,經常是下狠手教育孩子,但這個孩子總是屢教不改,還振振有詞的說:反正我都會,幹嘛要寫那些沒用的。孩子說的歪理邪說的還挺理直氣壯,而且每次考試也沒有掉出過班級前十名。

但我這個朋友總是心理不踏實,孩子學習不肯踏踏實實一步一步的走,現在都5年級了,如果上了初中還是這個狀態,那麼肯定是會落後的。

有遠見的家長提前給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因為:

第一、孩子一旦養成了「不認真也能拿到好成績」的投機取巧的心理,對他是一點好處都沒有的。

小學孩子拿高分相對容易,因為題型簡單不用太動腦筋就能拿到高分,孩子就容易養成上課不聽、作業不寫、不按老師規定的流程複習等等習慣,有的家長看到孩子考的名次和分數還不錯,就懶得關注孩子學習的細節,這樣就孩子就非常容易越來越自負。

第二、孩子小升初的成績還不錯的話,能不能保持優勢就要看孩子的學習習慣了。

有經驗的老師會更看重學習習慣特別好的孩子,這些孩子一方面學習主動性強、另一方面非常聽話,嚴格按老師的要求踏踏實實的進行每天的預習、聽課、複習等流程,這樣形成了習慣後,即便是成績暫時不是很突出,但因為短板和漏項少,慢慢成績也能提高。

而那些特別自負的孩子就不同的,完全靠小聰明在初中的學業量增大、課程深度加深的情況下就會一下子落後很多,又因為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變得非常被動,顧此失彼、無法一下改變落後的狀況。

第三、如果長時間落後,孩子就容易失去信心。

這種情況是很普遍的,即便是大人,如果長時間看不到自己的進步都容易失去信心,更不要說是一個孩子了。

這就要求家長看到孩子成績的退步的時候不要過於苛責孩子,而是要有「這種狀況非常正常」的思想準備,想方設法給孩子提供一些學習方法上的支持,讓孩子從改變自己的學習習慣上入手,形成健全的學習體系。這樣才能逐步適應初中階段的學習規律。

很多家長都有過這種體驗,就是在小學學習成績特別好的孩子,到了初中以後成績一下子就滑到了後面,這跟小學學習中的不紮實有很大的關係。

但因為小學學習的主要科目就那麼幾門,孩子平均發展的成績還不錯,而且相對來說課程沒什麼深度,有的孩子根本不用費力就能拿到很不錯的分數。特別是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拿到滿分也屢見不鮮。

這種情況下家長該如何提前給孩子打好「預防針」呢?

第一、利用假期帶還多體驗

這種培養教育的方式是讓孩子通過對比優秀的人來找到自身的差距,看到優秀的人是怎麼努力的。如果親戚朋友家有年齡相仿的孩子可以多帶孩子去交流。

因為本身家長的認知有限,同時過於嘮叨孩子孩子也不願意聽。而榜樣的力量是很強大的,對比他優秀的孩子,孩子自己就下意識的跟對方比較自己是否在某一方面有短板了。

如果周圍沒有太合適的,不如讓孩子在假期的時候去個夏令營,可以是軍事訓練的、可以是科技類的、可以是遊學類的,總之提供條件多跟優秀的同齡人接觸,在無形中孩子就能看到自己的不足。

第二、從廣泛的閱讀中找到自己的標杆

有的家庭條件有限、或者是孩子的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出於安全的考慮家長沒有條件給孩子創造與同齡人接觸的機會,這時候最便捷的方法是讓孩子多讀書,讀好書、讀經典,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人生觀、世界觀。

可以用個形象的比喻說,孩子如果只關注自己學校學習的內容,就很容易產生驕傲和自滿的情緒,就像井底之蛙一樣只看到了井口大小的天空。而一旦跳出了井底,看到了廣闊無垠的世界,孩子才發現自己的無知和驕傲是多麼的可憐。

第三、利用便捷的網際網路讓孩子體驗什麼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優秀的孩子很多,僅僅學會書本上的東西只是第一步。孩子接觸新鮮事物的能力決定了他的眼界要比家長寬很多,利用網絡讓孩子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在某個領域的深挖和精通。

比如孩子的外語不好,可以通過網絡找到豐富的免費練習口語的資源、即便是付費資源的教學也更有針對性,而假期正是有充分的時間讓孩子不斷的磨練英語及語文能力的最好時機。

【我是勵志職場辣媽,多平台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