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獨一無二的漢中鍋貼...

2019-09-11     吃喝玩樂在漢中

地處秦嶺以南長江以北的漢中每被問起到底屬南屬北總是尷尬。

要按秦-淮線來看,漢中位處南方無疑,南北交匯處總是天然的動植物園,物種豐富。

飲食也自然南北匯聚,喜米也不忘面。

不在家鄉總有那麼一兩味讓你念念不忘,朋友打電話講,著實想念那一個個外脆內軟的金黃鍋貼。

在漢中,每個大街小巷的路口總能見到一個賣鍋貼的攤點。

一個簡易爐灶,上面架一口大鍋,鍋非制別種鍋貼的平底鍋,是傳統大鍋,鍋里放著少許豬油,見底處還有一像是紫砂做的渾身帶孔的倒扣盆。這些都是工具。

論個賣的漢中鍋貼看起來更像花捲。

做時將發好的面擀成薄面片,裡面抹上「油、鹽、花椒粉」等作料,再捲成長細的卷,把這樣「卷子」並排放進大鍋裡面。

因鍋沿本是斜的,並排的卷在做的過程中不斷向中間倒扣的紫砂盆集中,長卷就成了上高下矮的梯形狀。有說像是「三寸金蓮」。皮脆內軟,看著就想咬一口。


這,就是獨一無二的漢中鍋貼...

據說還有別的做法,比如將卷好的長卷直接放在鍋里炸,不同於油條的中空,它是實實在在的內里軟面。


它還有個別名叫「鍋邊油花子」。

當然了,這漢中的鍋貼自然也是有一個傳說的。

故事講隋末年間,漢中那會兒在梁州境內,兵荒馬亂,具體年號哪路勢力也未交待,只說戰勢處於下風,伙夫做飯都提不上心思,打仗的兵將們連口熱飯都沒的吃,這境況,仗打起來怕是連逃命都跑不快。

某天,這伙夫將鍋燒熱了,準備給帶兵的將領煮麵,突然號角響了,伙夫居然被嚇著了,顯然是個新入伍記憶力還不大好的小兵,沒見過什麼世面,故一陣慌亂後便把還未拉好的麵條扔進了鍋里。


等他開鍋時才發現鍋里沒加水,麵條全貼在鍋邊,上面還是軟的,下邊已鍍了焦黃一片,大概是軍營里的糧草實在有限,便就這麼著給大夥吃了,大家表示味道爽口,還上軟下脆。


不知怎的從軍營傳到民間,這漢中鍋貼逐年演進成了今日這副惹漢中人歡喜的模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UxDDa20BJleJMoPM_uu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