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勢反彈,武漢前三季度GDP重回中國城市前十強!

2020-10-29     楚天都市報

原標題:強勢反彈,武漢前三季度GDP重回中國城市前十強!

「不是看其登上山峰的高度,而是看其跌入谷底後再次反彈的高度。」企業家王石曾這樣評價一個人。

武漢,

無疑是這樣的一座城。

10月27日,

武漢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

前三季度武漢市經濟運行情況

新聞發布會

武漢市統計局發布前三季度經濟數據,

一季度增幅-40.5%,

二季度單季打平,

三季度當季強勢轉正。

武漢經濟運行呈現逐季加快回升態勢,

整體經濟復甦態勢強勁,

市場信心和活力明顯增強。

前三季度武漢市GDP回升幅度

大於全國6.8個百分點,

重回中國城市前十強。

數據和表現搶眼

武漢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包括地區生產總值、第一產業增加值、第二產業增加值、第三產業增加值、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建築業總產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進出口總額、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在內,武漢有10項指標累計降幅較上半年繼續收窄,收窄幅度在6.3至20.4個百分點之間。

6項經濟指標正增長

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同比增長8.6%。規上工業增加值連續3個月正增長,當季轉正。固定資產投資連續3個月正增長,三季度投資總量突破2200億元,創2019年下半年以來五個季度新高。建築業總產值增長12.9%,領跑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連續4個月正增長,實現由負轉正。進出口總額連續6個月正增長,進出口總額、出口額、進口額9月的增速均創年內新高。

民生持續改善

前三季度,武漢市城鎮新增就業16.7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13%。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穩中有降。前三季度,武漢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3.5%,比上半年回落0.9個百分點。前三季度,武漢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90.44億元,同比下降28.1%,降幅比上半年收窄6.3個百分點。

武漢的強勢反彈,

是怎麼做到的?

0 1

武漢彰顯「彈簧效應」

9月26日夜晚,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去海南「借道」武漢,畫了油畫,逛了夜市,泡了酒吧。他說, 「武漢不僅是中國疫情防控的標杆,更應當成為世界經濟恢復的榜樣」

10月24日上午,56歲的江西遊客李蓉在花博彙景區翩翩起舞。她說:「沒想到武漢這麼美,完全走出了疫情陰影。」 上個周末,超過38400名外地遊客在漢遊玩。

武漢市統計局數據顯示,三季度投資總量創去年下半年以來五個季度新高,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連續3個月正增長。這在半年以前無法想像。

「二、三月份,城市和企業幾乎停擺,終端銷售大幅下滑。」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鄭純楷說,3月,公司第一批覆工復產,僅用26天實現滿荷生產。

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第二工廠總裝車間,工人們正在生產線上組裝汽車。長江日報記者史偉 攝

記者在東風本田流水線上看到,平均每51秒就有一輛新車下線,產能利用率接近110%,今年產銷量有望超越去年。放眼全球,超百家汽車工廠還在停工停產。

從停擺到反彈,這個湖北武漢規模最大的單體工業企業,半年時間劃出了「V」字形曲線。這也正是前三季度武漢經濟運行的縮影。

「韌者猶如狂風中彎而不折的大樹,能迅速反彈回來。」暢銷書《反彈力:韌者的10大法則》中寫道。

一根彈簧容易被壓彎,成百上千根彈簧所釋放的反彈力卻是驚人的。受到壓力越大,反彈力就越強。

如今,「彈簧效應」正在武漢顯現。

0 2

一座城市的「反彈力」來自哪裡?

金秋的武漢,為了拼訂單,湖北長江電氣有 限公司銷售新人華娟,將婆婆和1歲的孩子帶到分公司所在地同住。白天跑工地、跑項目,晚上忙完工作再照顧孩子。前3個月,她獨立完成了300多萬元的訂單。

壓得越狠,彈得越高。經歷了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後,性格本就「不服周」的武漢人,更有了衝勁、拼勁和韌勁。

10月27日

武漢市第四季度

165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

總投資超2907.6億元

這批集中開工重大項目

分布在先進位造、現代服務、

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等行業領域

呈現出三大特點

投資規模大

5個百億項目集中開工

武漢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從行業領域來看,先進位造業項目44個,總投資493.8億元;現代服務業項目52個,總投資1977.5億元;基礎設施項目32個,總投資153.2億元;社會事業及其他項目37個,總投資283.1億元。其中,100億元及以上項目5個,50—100億元項目6個,10—50億元項目51個。

中國電子·華中數字經濟產業園、卓爾青年創業及孵化中心、嘉里中心、塔子湖城中村改造等項目,單體投資都超過百億元,充分體現企業家對武漢的信任、關心和支持。

項目質量高

國家電投華中氫能產業基地

及研發中心等先進位造業項目開工

本次集中開工的重大項目中,既有國家電投華中氫能產業基地及研發中心、康明斯東亞研發新技術中心項目、京山輕機5G智慧產業園等一批先進位造業項目,也有甘露山文旅城、武漢嘉里中心、供銷e家華中總部項目等一批現代服務業項目,還有光谷生態大走廊二期工程、光谷「智能網聯中軸線」高新二路示範段、邾城陽邏地區水環境整治項目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以及武漢廣電全媒體中心項目、市七醫院遷建項目、武漢動物園綜合改造項目等一批社會民生項目。

開工項目涉及我市高質量發展的方方面面,如國家電投華中氫能產業基地及研發中心項目總投資70億元,重點開展燃料電池核心部件產品研發及生產,將有力助推我市打造氫能裝備製造基地。

發展後勁足

美國康明斯追加投資

打造全球第二大研發中心

本次開工的很多項目,瞄準前沿、立足長遠,注重建鏈、強鏈、補鏈,具有很強的引領性、帶動性、輻射性。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這些重大項目的開工,將有力促進全市高質量發展,提升城市功能和加快實現高效能治理,為全市奮力奪取『雙勝利』提供強勁動力。」

據了解,這其中有些項目還會繼續追加投資建設二期、三期,為武漢未來發展注入強大新動能。美國康明斯深耕武漢15年,取得長足發展,這次投資建設東亞研發新技術中心項目,原計劃投資1億美元,及時追加1.5億美元,著力打造康明斯全球第二大研發中心。

光 谷

23個重點項目開工

總投資216.5億元

昨天,東湖高新區23個項目集中開工,包括製造業項目6個、服務業項目兩個、基礎設施項目10個,其他項目5個,涵蓋 數字經濟、智慧醫療、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個領域,總投資額 216.5億元

其中,中國光谷·數字經濟產業園項目(一期)計劃投資17億元,集孵化器、加速器、產業聚集區於一體,將成為光谷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今年以來,光谷累計開工54個重點項目,總投資超過2000億元。

武漢經開區

七大「數智網端」項目開工

在武漢經開區, 7個涉及「數智網端」等新興產業領域的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251億元。

其中,中國電子·華中數字經濟產業園項目總投資100億元,將打造國際一流水平的科技產業園區,計劃導入中國電子華中研發中心、中國電子產業數字化研究院、中電數字產業聯盟,引進智能網聯、信創、大數據、人工智慧、數字城市研發應用等類型企業。該項目有望在2024年竣工,預計可帶動15萬人就業,新增產值1000億元。

臨空港開發區

10個製造業項目集中開工

在臨空港開發區, 10個製造業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108.6億元

其中,江豐電子超高純金屬材料濺射靶材及設備關鍵零部件產業化項目投資20億元,預計2022年9月建成投產,屆時將對完善東西湖區半導體新材料產業布局、促進園區經濟快速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江 岸

九大項目集中開工

總投資180.8億元

在江岸區 9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180.8億元,規模居中心城區第一。

其中,武建光彩國際城項目總投資35億元,總建築面積超過19萬平方米,建成後將成為漢口濱江國際商務區的重要窗口及漢口金融服務體驗中心;中誠信徵信總部大廈項目總投資30億元,建築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建成後將成為漢口濱江商務區標誌建築,計劃於2023年12月竣工。

蔡 甸

19個項目集中開工

總投資逾114億元

在蔡甸區, 19個項目集中開工包括製造業項目8個,服務業項目5個,其他項目6個, 總投資114.4億元

其中,北京聯東投資(集團)聯東U谷·蔡甸創新企業港二期項目以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新材料為主導產業,建設集科技研發樓、國際化標準廠房、配套設施、展示交易和科技服務為一體的高新技術產業綜合體。預計項目達產後年產值達5億元,實現綜合稅收3000萬元以上。

洪 山

14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

總投資114.5億元

在洪山區, 14個項目集中開工涉及製造業,服務業等領域, 總投資114.5億元

其中,洪山智能網聯產業園項目位於青菱工業園,總建築面積38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15億元,將打造成為「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研發、展示體驗、產業聚集區;洪山高中初中部(書城路中學)、街道口小學和平分校兩所學校建成後,將進一步優化洪山區中小學教育資源。

礄 口

6個重大項目開工

總投資157.8億元

在礄口區, 6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計劃總投資157.8億元。

其中,該區今年城市更新的重點工程——易家墩村和舵落口村還建房項目擬建設住宅、配套商業和基礎設施,提供住宅近4000套,預計2023年底竣工。下月,礄口區還將啟動榮東社區、簡易新村等7個老舊小區提檔升級綜合改造工程。

青 山

武東村還建項目開工

在青山區,北湖產業生態新城濱湖南城片區首個民生工程——武東村還建地塊建設項目正式開工。

該項目由中國一冶承建,總建築面積超過43萬平米,主要安置蘆家咀村、五星村兩村3131戶村民。為把民生工程好事辦好,項目部全面升級了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的建設標準,並增加了幼兒園的面積,額外設置了託兒所、可再生資源回收區等,以保證未來村民的生活品質。

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重啟時,武漢制定了「搏殺二季度、衝刺三季度、決戰四季度」的「作戰路線圖」。

做「有為」的政府,武漢積極發揚「店小二」精神,發動了萬名幹部「一對一」聯繫服務企業。

銳科雷射總工程師閆大鵬說,重啟生產最困難的是上游原料庫存告急。

「市經信局幹部來調研時,我直接掏出了上游供應商名單,請求協調配套企業復工。」他回憶,一周內,25家供應商全部復工,產業鏈動了起來。

從200億元到400億元,再增加到600億元、1000億元,武漢針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紓困專項資金不斷擴容,為這些經濟「微單元」提供了1年期無息貸款。

手握3000多萬元訂單,現金流一度短缺的武漢全景智聯科技有限公司,拿到了200萬元專項貸款,企業又「活」了。

經歷過寒冬,更會迸發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6月至9月,武漢新登記市場主體戶數連續4個月高於去年同期。截至9月底,全市共有市場主體137.27萬戶,同比增長9.81%。

9月27日下午,參加2020湖北高質量發展資本大會的嘉賓相聚武漢。 長江日報記者高勇 攝

王曉初、芮曉武、劉永好、雷軍、郭廣昌、董明珠、楊元慶、張宇峰……來自央企、民企、外企的這些在中國經濟版圖上耳熟能詳的人,過去半年密集造訪武漢。泰康保險董事長陳東升說,算上下月舉辦的大健康博覽會,他今年來武漢將達到6次之多。

據統計,從4月至9月底,300多家國內外500強企業、上千名企業家來武漢洽談投資項目。半年時間裡,武漢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超過6000億元,達到去年全年近七成。

到武漢投資成為風向標,既出於商業判斷,也是情感自覺。

華大智造智能製造及研發基地項目開工現場。長江日報記者郭良朔 攝

「疫情讓華大和武漢緊緊聯繫在一起,我們有充分把握實現更高目標。」華大集團董事長汪建說。10月26日,華大智造智能製造及研發基地開工,總投資約24億元。

「搭把手、拉一把」成果之一,武漢市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本月啟動。從制定方案到最終獲批,不到半年時間。

一個月前,上海證券交易所理事長黃紅元、深圳證券交易所理事長王建軍在武漢罕見「同台」。此前一周,科前生物、路德環境、福祿控股3家武漢企業先後上市。

「武漢經濟能夠迅速反彈,體現的是整個中國強大的組織動員能力。」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說。

0 3

重振後的武漢反哺全球

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說,新冠肺炎是新的「歷史分界線」。這個跳轉點,無疑為新技術革命按下了「快進鍵」。

在最早暴發疫情的武漢,在這個擁有千萬人口、百萬大學生的城市,科學技術和生產管理模式正在快速「進化」。技術進步和商業進化像兩條並列的軸線,推動著武漢的發展。

  • 10月27日,劉經南、劉永才、毛二可、孫逢春等院士專家成立13個院士工作站及聯合創新實驗室,加快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從實驗室走向商業運營。這是武漢「院士專家引領十大高端產業發展行動計劃」的具體一項。

  • 在武漢經開區,正在建設全國範圍最大、車輛最多、場景最豐富的自動駕駛運營示範區。在東湖高新區,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成功研發了全球首款128層QLC快閃記憶體。

    未來3年,武漢將著力發展「光芯屏端網雲智」7個數字新興產業,推動全市數字經濟占GDP比重達到50%以上。

經濟反彈的「底層邏輯」,正是持久的科技創新。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認為,疫情激發了反彈力、活力、戰鬥力和凝聚力,推動中國迎來巨大的經濟反彈。

在危機中育先機,

於變局中開新局。

武漢的「進化」不止於經濟領域。

10月初,

武漢完成了迄今

最大規模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

107家市場關停轉向,

318家改造升級成

標準化、智慧化、商超化市場。

龍陽世紀生鮮市場內,每個攤位前的智慧屏可實時查看每日農殘檢測結果。長江日報記者吳曈 攝

「疫情之後,武漢特有的優勢甚至在新的環境里有了更高『勢能』。」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巴曙松說,這種「創新勢能」有助於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重振後的武漢

亦在反哺全球。

7家汽車整車製造企業逐漸恢復滿產,

同步帶動全球500多家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復工;

這裡還誕生了全球首款新冠滅活疫苗,

華大「火眼」實驗室始於武漢,

核酸檢測設備走向全球。

以看好中國而聞名的

美國經濟學家安迪·羅斯曼說,

在強勁的國內需求帶動下,

中國仍將續寫世界上最好的故事。

END

來源:綜合楚天都市報、長江日報、武漢廣播電視台、武漢發布

編髮:雲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UsEFjnUBxV5JH8q_dH8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