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絲
欄目|大學排名
冷絲之所以說校友會這一份400所高校排行榜,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國內的好大學都榜上有名。
也就是說,這400所高校是國內目前最好的大學,如果要上大學,你必須選擇它們。當然,冷絲認為,我們不必糾結於400所高校的排序——可以看重大學排名,但要理性看待。(文中文末附錄400所高校名單)
這400所高校可以被分成兩個大的部分,一部分是綜合性高校、專門性高校,另一部分是藝術類高校。校友會的這份榜單也有意識地將兩部分高校分開排序。
排行榜1
說到這裡,冷絲又不得不再次討論高校排名這個老話題。
近年來,高等教育領域「一流」作為一種流行詞語和大學排名的盛行密切相關。一方面,為了證實「一流」的真實存在,催生了各種各樣的排行榜;另一方面,排名的盛行使得「一流」作為一種表達方式更加深入人心。
排行榜2
表面上看,各種排行榜均有相應的指標體系以及可量化、可證實的數據作為支撐,一流的標準似乎是清晰的;但實質上,所謂的「一流」,標準又非常不確定。
同一所大學同一年份在不同的排行榜上排名的差距有時會很大,同一所大學在同一排行榜上相隔一年的排名有時也會差距很大。除排名位次存在異常波動之外,由於排名系統屬於常模參照,強調機構間的相對評價,排名的分數與大學的真實表現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很多專家就指責說,從排名上能看到的只是大學的相對位次而不是大學的真實表現。
對於大學的發展而言,它們的使命既有永恆不變的一面,也有情境化的一面。不過,無論對於永恆的使命還是時代的要求,大學的發展都需要有明確的目標和定位,都需要有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改進人類社會實踐,以使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的卓越表現。
排行榜3
大學排名從何而來?大學排行榜追根溯源''為考證精英從何處來'' 900年,英國人Alick Mclean首次發布了份叫做《精英從何處來》的報告,分析社會精英們的各種信息比如他們的國籍、出生地等等。在書的末尾他附上了榜單,細數各個大學所培養出的精英人才的數量。這該算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學排行榜了。
然而,對於大學而言,不受排名影響被排名裹挾,並非易事。對於大學排名以及學科評估,所有的大學校長都是又愛又懼。名次下降則抱怨,名次上升則引用,面對名次變化,真正能做到坦然淡定的很少。
由於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或地區的大學加入排名競爭,單從排行榜上的數據看,我們時代的大學一片繁榮,形勢大好,但若撥開量化數據的迷霧,會發現我們時代的大學可能正陷入由於過度重視量化排名而帶來的危機之中。
當然,無論大學還是政府,對於排名系統是既愛又恨,對於排名既不能沒有反應又不能反應過度。但無論愛還是恨,都不能改變全球大學排名蓬勃發展的事實。
排行榜4
對於大學排名的積極和消極影響,學界已有很多的研究,結論很明確。很多政策文件表明,政府對於大學過度依附排名主導的高等教育市場及其可能帶來的風險也有清醒的認識。
遺憾的是,當前在很多國家以排行榜上的位次為標誌的世界一流大學的數量成為了一種值得追求的政策目標,而隱含在大學發展背後的教育價值、學術貢獻和社會責任則被有意無意地忽視。
排行榜5
還有人認為,在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中,通過排名可以全面提高所有大學的水平,而不僅僅是從中選出最優秀者。通過市場競爭這種強激勵,排名的確可以刺激世界各國加大對於高等教育的投入,也可以激勵大學本身不斷改進教學與科研工作,提高學術生產力。但試圖通過排名全面提升所有大學的水平或高等教育的質量是不可能的。
在說了這麼多的話之後,冷絲強調,本文其實是在批評性地解釋高校的排名,更希望讀者從本文中看到哪些高校值得報考,也由此提醒未入榜單的高校——管理者恐怕還需要加把勁。
附錄所有高校名單:
排行榜6
排行榜7
排行榜8
排行榜9
排行榜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