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丨MOM基金管理模式簡析

2020-04-07     普益標準

下期預告:

國內FOF發展現狀分析

MOM(Manager Of Managers),即「管理人的管理人」,是指該基金的基金經理不直接管理基金投資,而是將基金資產委託給其他的一些基金經理來進行管理,MOM本身的基金經理主要負責挑選和跟蹤監督受委託基金經理的表現,並在需要的時候進行更換。該模式始創於20世紀80年代,由美國羅素首先推出,在30多年的發展之後,全球MOM基金規模已超過萬億美元。相較於國外,國內的MOM基金仍處於發展萌芽階段,在2012年由平安羅素首次推出,之後業內一直不斷探索此種創新基金管理模式。2019年12月6日證監會發布《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管理人中管理人(MOM)產品指引(試行)》,為MOM產品的發行提供了明確的法律依據。

MOM基金的主要特徵是「多元化」,基金管理人多元、投資風格多元、資產配置多元。母基金管理人以定製的投資目標為基準,在不同資產類別、投資風格下篩選優秀的基金管理人擔任基金資產子單元投資顧問,並實時監控母基金層面的持倉比例,防範子基金帳戶的持倉重疊風險。相較於單一的基金管理人模式,分散了資產的系統性風險、市場風格變化風險、投資策略失效風險,從而保持收益的穩定性。

除此之外,與近期同樣火熱的FOF相比,MOM產品還具有以下幾點優勢:一是節約嵌套層級,《資管新規》中明確規定禁止資管產品存在兩層及以上的嵌套,MOM破除了FOF已有兩層資產而帶來的融資難題,能夠通過接受上層投資擴大資產管理規模,也有利於加強資管行業間的合作,實現互利共贏;二是調倉途徑增加,可通過在母基金帳戶進行資金劃撥,也可通過子帳戶變動資產配置;三是定製化門檻降低,子單元的管理模式可將母基金的大體量資產看成多個較小體量的產品,在此基礎上進行定製,增強了可操作性。

MOM基金獨特的管理模式,也導致其存在一些獨特的風險點:首先,不同於直接挑選產品時可通過業績等量化因素進行評判,子單元投資顧問的評選更加複雜也存在更高的風險,如何建立有效合理的評價制度和管理制度給發行機構帶來更大的挑戰;其次,基金管理人在管理過程中的干預程度難以把控,過多干預會造成投資顧問的投資策略無法完全實施而導致目標收益無法達到,過少干預又可能無法實現風控要求;最後,MOM中投資顧問的管理費用、更換成本一般較高,且子單元盈虧的不同表現可能造成基金運營虧損風險。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和資產管理行業的不斷規範,機構投資者占據主要地位,預計MOM未來將在國內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也為資本市場注入更多長線資金,為投資者提供更加多樣化的選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UnNwVnEBnkjnB-0zJcw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