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有個地級市 人口422萬有「國家森林城市」之稱 GDP超2402億元

2019-10-09   蜀中游霞

棗莊,山東省地級市,位於山東省南部,東與臨沂市平邑縣、費縣、蘭陵縣接壤,南與江蘇省徐州市的銅山區、賈汪區、邳州市為鄰,西接濟寧市微山縣,瀕臨微山湖,北與濟寧市的鄒城市毗連。介於東經116°48′—117°49′,北緯34°27′—35°19′之間,東西最寬56千米,南北最長96千米,總面積4563平方千米,占山東省總面積的2.97%。

1961年09月12日,棗莊建制為地級省直轄市,轄齊村、台兒莊、嶧城、薛城4個區及棗莊鎮,56處人民公社。

1976年07月12日,設立市中區,將齊村區所轄部分劃歸市中區。

1979年,滕縣劃歸棗莊市。

1983年11月,齊村區改為山亭區。

至1985年,全市轄5區(市中區、薛城區、嶧城區、台兒莊區、山亭區)1縣(滕縣),5個街道,53個鄉,32個鎮。

1988年05月,滕縣改為滕州市(縣級)。

2001年03月,棗莊市行政區劃作出重大調整,共減少鄉鎮30個,減少比例為33%。全市共設14個街道,42個鎮,5個鄉。此後,全市所設街道辦事處、鎮、鄉略有調整。

2012年,棗莊市轄市中區、薛城區、嶧城區、台兒莊區、山亭區、滕州市6個區(市),設18個街道、44個鎮、2個鄉。

截至2018年,棗莊市下轄5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

2018年末,棗莊市公安戶籍總人口422.56萬人,其中男性222.27萬人,女性200.29萬人。常住人口392.73萬人。出生率12.0‰,死亡率4.74‰,自然增長率7.26‰。城鎮常住人口達到231.24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8.88%,比上年提高1.56%2018年,棗莊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34元,增長8.5%;人均消費支出14647元,增長8.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01元,增長6.9%;人均消費支出18549元,增長7.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45元,增長8.3%;人均消費支出10073元,增長7.8%。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9.5平方米,其中,城鎮居民40.3平方米;農村居民38.4平方米。

棗莊市人口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有回族、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傈僳族、佤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薩克族、傣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納西族、土族、達斡爾族、仡佬族、京族、布朗族、畲族、俄羅斯族、基諾族、撒拉族、鄂溫克族、塔吉克族、黎族、景頗族、羌族、錫伯族、普米族、烏孜別克族、德昂族、裕固族、門巴族、怒族等44。

2018年,棗莊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402.3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56.89億元,增長2.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3%;第二產業增加值1219.65億元,增長4.1%,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9.8%;第三產業增加值1025.84億元,增長4.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5.9%。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6.5:51.9:41.6,調整為6.5:50.8:42.7。人均生產總值61226元,增長4.1%。新登記註冊各類市場主體50478戶,增長18.65%。民營市場主體培育良好,新登記民營市場主體50194戶,增加18.6%;新登記註冊資本650.95億元,增長4.82%;新登記從業人員18.28萬人,增長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