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珊迪
編輯 | Amy Wang
最近,山風姐姐(秦嵐)很忙,不僅要在《怪你過分美麗》中為自己的藝人操心,還要在《民初奇人傳》中為外八行的命運擔憂。
《怪你過分美麗》憑著「揭秘真實的娛樂圈」廣受好評,而《民初奇人傳》在開播11天後無明顯水花。
《民初奇人傳》原名《外八行》,講述民國初期,留洋歸國的學子華民初與一眾自稱「外八行」的江湖奇人異士尋求正道的故事,江湖能人異士+傳奇故事,這些構成元素讓《民初奇人傳》在網絡劇中十分亮眼。
且這部《民初奇人傳》的來頭不小,這是陳凱歌首次監製的網絡劇,並集結了歐豪、譚松韻、秦嵐、金士傑等實力派演員。
然而,《民初奇人傳》在開播後,熱度不高,口碑亦遇冷,神仙班底是怎麼「落水」的呢?
神仙班底救不了無腦劇本
《民初奇人傳》的製作團隊很是強大,不僅是陳凱歌監製的首部網劇,其幕後製作班底也不容小覷,由《趙氏孤兒》的攝影指導楊述和新銳導演劉坦組成了導演團隊,動作導演江道海、美術指導趙京、造型指導黃薇也分別有著《天下無賊》《建國大業》和《遠大前程》這樣的代表作。
這樣班底最大程度上保證了《民初奇人傳》畫面呈現,也就是有著大家所說的「電影感」。
在陣容上,《民初奇人傳》有歐豪、譚松韻、秦嵐這樣的人氣、實力兼具的青年演員,也有金士傑這樣的名老戲骨。
在題材上,《民初奇人傳》聚焦於民國初年充滿奇人異士的外八行(《民初奇人傳》原名就叫《外八行》),所謂外八行,是民間流傳的說法,在古代傳統三百六十行之外,屬於另類,不在正經營生之列,包括盜門、蠱門、機關門、千門、蘭花門、神調門、紅手絹、索命門,將坑蒙拐騙、殺人越貨全都包括了。
在劇中,這八行的名稱被替換成了千手行(飛檐取物)、易陽行(研藥施毒)、墨班行(器械操演)、仙流行(布局縱橫)、商女行(風情多才)、神通行(鬼卜測算)、諦聽行(情報搜捕)、黑紗行(擅近身戰)。該劇也因修改內容,用了很長時間才完成過審。
這些不廣為人知的江湖能人異士的故事應該極具傳奇色彩。
但是這麼多知名導演加知名演員,卻在這一題材上呈現出一部不及格的網劇。
首先,《民初奇人傳》的劇情很不抓人。
故事在一段旁白中開始,主要交代了外八行的存在,以及大多數人想要金盆洗手解散、回歸正常市井生活的願望,但這個解散有個條件,需要有人拿到十行者繪卷,聚集八行的領頭人們,召開一個業內會議才能解散。
金盆洗手不能自己決定,還要拿到權威信物開會宣布,這個設定挺迷。
那麼十行者繪卷具體是個什麼信物呢,《民初奇人傳》在前幾集沒有交代清楚這個信物有什麼神奇的功效,就看到各方人士、包括軍閥,像爭奪玉璽一樣搶這本繪卷,得繪卷者可以得天下嗎?可就之前交代的,需要繪卷的場景是解散八行啊。
在八行人士尋覓十行者繪卷的過程中,遇到了留洋歸來的男主角華民初(歐豪 飾),而他,就是控局者選定的持卷人,八行未來的領袖,為了展示他的領導力,在火車車廂內,上演了一段面對即將爆炸的定時炸彈,他一遍撫慰人心、一遍指揮學弟拆炸彈的橋段。
男主角的機智人設立起來了,但學弟不讓公務人員檢查蝴蝶、突然大喊有炸彈,以及車廂內的群眾開始對打架鬥毆視而不見、看到炸彈後又不知逃到隔壁車廂等情節,都很迷惑。(雖然後面交代學弟是墨班行的專業人士,但是空口出炸彈還真挺突然的)
到了第6集,男主角才正式成為持卷人,答應眾人帶領八行解散,料理解散的事宜,這裡就為之後男主角帶領八行人尋求正道、救國護民埋下伏筆。之後的故事在毫無懸念中進行,邪不壓正,眾人一齊為民族事業奮鬥。
交代故事的時間拉得越長,越消磨觀眾的耐性,《民初奇人傳》前3集的不明所以勸退了很多觀眾。
其次,《民初奇人傳》的群像構建並不出色。作為一部聚焦外八行故事的劇集,連基本的八行的領導們的人設都不夠有力。就拿女主角易陽行的希水(譚松韻 飾)來說,一出場是個立志要拿到十行者繪卷振興本行業的人物,結果在看到男主角的身份標識後秒變戀愛腦,二話不說要給他生娃。
其他行的行主表現得亦不夠專業,並且在八行基於什麼樣的生存環境,為什麼要解散等為問題上,劇情交代不甚明了,Bug也滿天飛。
此外,在演技方面,歐豪快用盡了電影濾鏡,譚松韻也面臨角色單一的困擾,該劇的配音更是時常讓人出戲。
要知道,《民初奇人傳》是頂著陳凱歌監製的首部網絡劇的光環,看完只讓人覺得,就這?
名導入局網劇,「掛名」大可不必
陳凱歌監製的《民初奇人傳》遇冷,再次證明了,名導演+網絡劇不等於好作品。
2017中國網絡劇發展高峰論壇上,韓三平、唐季禮、陶昆、馮小剛等知名電影人都宣布了即將進軍網劇的計劃,在之後的這幾年,我們也陸陸續續看到了電影導演們監製的網絡劇,如趙薇監製的《誰都渴望遇見你》、王晶監製的《冒險王衛斯理之支離人》、管虎導演的《鬼吹燈之黃皮子墳》、馮小剛監製的《劍王朝》、陳思誠監製的《唐人街探案》、成龍監製的《成化十四年》等等。
在這些交出的作品中,大部分都未能取得好的口碑,一部部口碑失利的網絡劇堆積起來,也讓名導們的招牌打折扣。
誠然,網絡劇與電影在製作上多有不同,名導入局網絡劇尚處於「磨合期」,但就目前看來,名導監製網絡劇,深度參與製作的並不多見,更多的情況是給網絡劇鑲一層金邊,增加一份宣傳營銷的噱頭。
而網絡劇的提質發展,是基於講好故事。從2017年的《河神》《白夜追兇》,到這個月的小成本黑馬劇《傳聞中的陳芊芊》,無一不在證明著用好劇本講好故事的重要性。
名導入局網絡劇,是選擇消耗光環賺快錢,還是選擇深耕內容,製作出精品,是「磨合期」後需要正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