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技術更重要的是管理能力:1個思維和6個手段,讓你快速升職加薪

2019-09-20     彪悍貓先生



職場中的每個人,但凡有點成就的,都必須要過管理這一關,如果你不做管理,不僅你的很多工作會很難完成,而且你的上升通道也會非常窄,很快就會遇到收入天花板,你只要稍微提升一下管理能力,上限就會一下提高很多。很多人直到辭職甚至退休都沒搞明白,為什麼在多年的職業生涯中,一直沒能升職加薪。

01 比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管理能力


要說職場人最夢寐以求的事,那一定是:升職加薪。


可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很難。剛入職場那兩年,我以為如果一個人的業績很好,晉升的可能性就更大。後來直到有個同事辭職後,我才發現這個想法並不客觀。

在我職業生涯的第一個公司,有個比我早進去7年的同事,那就是小王。那年已經他在公司的第8年了,按理說,他是最有資格晉升的人,資歷久,業績好,而且能說會道,和他同時期進公司的,有的已經做到了公司副總的位置,可他仍然還是一個小小的基層員工。

不僅是他自己,他周圍的同事和朋友也都很好奇:到底是什麼阻礙了他的晉升?

某年初,小王向公司提出離職,離職報告上寫的是:「家裡有親戚開公司,叫他過去幫忙」。


但他真正的原因他心裡最清楚,那就是:

在公司待了整整8年,卻沒有任何的晉升,始終只是業務部的一個「普通員工」。

就在他辭職半年後,有一次公司聚餐,領導喝多了,酒後吐真言,我們才了解到了公司對他的真實評價:

「小王之所以一直無法晉升,不是因為能力問題,也不是誰看他不順眼,而是他缺乏管理能力。」

後面領導又說:你們每個員工,都應該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


當時很多同事很困惑:

一個普通員工,也需要具備管理能力嗎?

領導告訴他們:

「大多數人把管理看成了權力,以為就是上級管下級,那就是管理。如果這樣理解,那就太片面了,真正的管理能力,是一種通過他人完成自己和整個團隊工作的能力。

就拿我前公司的一段經歷來說:

有一次,我們多媒體部門要舉辦一場大型的頒獎活動,有許多份重要資料要分發到場地里各座位上,還有很多視頻和音樂要提前拷貝到電腦上,以便當天在大型LED上播放,時間短,工作量大。本來,公司只分給了2個人來負責,同事A和同事B,但同事A因為家裡臨時有事,就請假走了,剩下同事B一個人。

但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同事B並沒有向領導彙報這件事,而是選擇一個人扛了下來。

結果,同事B雖然幾經周折的按時完成了,卻忘記了一份重要的資料,和幾個重要視頻的拷貝。第二天活動現場,很多客戶非常不滿意,紛紛向公司投訴。

同事B非常委屈,他認為自己已經盡力了!可在領導看來,在這種情況下,同事B沒有意識到及時彙報問題,更沒有向上級爭取資源,這是缺乏管理能力的表現,嚴重影響工作目標的實現。

因為管理資源,也是管理的一種。你的同事,你的上級,都是你可以「管理」的最佳資源。

如果你具備管理能力,你的個人價值和職場回報,至少放大10倍。

如果你工作幾年,工資都不見漲,一直是基層員工,你可以思考一點:你是不是輸在了管理能力上?



02 學會管理資源的思維,大部分問題都可以輕鬆解決


很多在工作中碰過壁,受過委屈的人都知道:


有時,很多工作只靠你一人之力,根本是無法解決的。而只要你有管理思維後,大部分的工作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在我10幾年的職業生涯中,我發現周圍很多的同事都對管理缺乏正確的認知。

比如有的同事,他在工作中遇到困難,不會向他的上級反應,也不會去向公司反應,總是想著靠自己的能力和學習去解決,但靠一己之力無法解決時,他就會暗地裡「默默努力」。

他們會認為,這是在「主動克服困難」。但在上級眼裡,這是不會向上爭取資源,缺乏向上管理的能力。


我前公司有個同事,在管理資源這方面,就做得很好,後面也很快提升成了中層管理。

有一次,他部門的本月合同營收目標還差50萬,通過復盤分析,他發現有AB兩家學校還正在和競爭對手談判,且這兩家學校正在猶豫階段,如果拿到這2家學校的聯繫方式,對他們完成目標有很大幫助。

他知道公司的副總接觸過很多合作學校,認識很多校長和教務處長,能為他們部門的同事提供一些決策建議和幫助,於是就找副總幫忙,看是否有這2家學校的聯繫方式,幫助他們儘快聯繫上對方?

最後副總很快的提供了聯繫方式,並主動幫他們約到了校長,因為有副總的幫忙,他們不僅完成了營收目標,還超額了很多。其實看到這樣的求助信息,大多數管理者,都會樂意幫助下屬的。

對管理者來說,既能及時了解下屬目前遇到的困難,給予適當的支持和幫助,也能避免問題不斷惡化,導致最後無法解決;

對員工來說,這樣做能節省自己很多時間,提高工作效率,更快更好完成目標,可惜的是,很多職場人,都不明白這一點,只知道自己埋頭苦幹,盲目相信「一個人頂起一片天」這樣的觀點。


03 不僅要有管理思維,還要有這6個管理手段


前面說了管理的思維,但作為一個領導者,管人管事是一門大學問,不僅是要有管理的思維就可以的,人管不好,就會出事;事管不好,就會出局。很多管理者,聰明的管理者都懂得靠能力去管人。


這裡說的管理能力是什麼?

主要就是管人管事的領導才能。

艾森豪說過:「你不能靠拍人家頭而領導別人,那是侵犯,而不是領導力」。只有善於抓住領導權,又會充分調動下級的情緒和積極性,把人管得激情四射,把事管的有條不紊,這才是真正的領導力。

所以管人也需要手段,管事則需要講究技巧。

第一,好的管理者都懂正確樹立威信

一個好管理者,都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能用自己的能力征服下屬,讓下屬信服,而不是簡單機械式控制下屬,他們明白威信是管理者的第一要素。

樹立威信的五個因素又分別是:做好榜樣;保持距離;樹立形象;信守承諾;培養氣質。

另外,威嚴不等同於威信。威信來自於「信」,是要讓員工信服而不是懼怕。



第二,良好的溝通,可以使公司上下齊心


日本有個著名的企業管理大師-紱山芳雄,曾說:領導幹部的重點工作就是交涉或協調,因此,這種說服的力量就成為該幹部優秀與否的決定因素。

我的前公司,大領導總是有兩張臉:一個黑臉,一個紅臉,他很會在恰當的時候去用到這兩張臉。當員工驕傲得意忘形了,就黑臉相對;員工委屈了,就紅臉相迎。每次總能得到員工打心裡的佩服。

好的管理者是一個「不走尋常路的人」。工作中多與員工交流,及時發現員工的不滿和抱怨情緒,並妥善處理,才能化解工作中的矛盾和衝突。



第三,適時的表揚,溫暖人心並給人力量。


美國銀行總裁考利曾說過一句話:「中國的古老俗語裡隱藏著偉大的智慧「良言一句三冬暖。」

意思就是,管理者,要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和做出的努力,懂得鼓舞他人。有時簡單的一句讚美和表揚,便會溫暖很多人的心靈,激發出他們無比的熱情與潛能。

表揚下屬,牢記五點:速度快、具體、態度誠懇、當眾表揚、不降低標準。

表揚和激勵員工是每一個管理者必須要具備的領導能力,同時也要用批評、處罰、降級、降薪、解僱等方式讓員工對紀律有敬畏感。



第四,正確的授權,員工才甘心拚命

真正的管理者,是不需要事必躬親的,他只需要指出路來。

漢高祖劉邦,就很會用人,很多人對他心悅誠服,甘心受命。他的用人原則就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陳平有一次給劉邦獻了一個離間計。劉邦二話沒說,立刻撥給陳平十萬金,然後給讓說:這事你就看著辦吧,不用再事事彙報了。雖然陳平的人品不好,可是劉邦依然對陳平信賴有加。

通用電氣總裁韋爾奇說過:「管的少,就是管的好」。一個領導者要想把團隊管好,必須要學會授權。

授權的核心有七個要素:熟悉員工能力;信任員工;目標與責任要清楚;協助員工;獎懲分明。

第五,懂得吃小虧讓小功,才會有大成功

清朝時期,曾國藩曾帶兵攻下太平天國的都城南京,之後李鴻章過來恭喜他。曾國藩趕緊率領弟弟曾國荃等一眾將領出來迎接。

李鴻章說「恭喜老師成就不世之功」。曾國藩卻說:「這都是有賴於你李鴻章大人呀」。一句話把李鴻章說的心花怒放。這樣一來,下次再有事,李鴻章肯定也不好推辭。作為一個管理者,一定要明白:功勞永遠是大家創造的,千萬不可全部貪為己有。

同樣的道理,在職場中的人,如果領導問你說「辛苦啦」,你最好不要回答:「是的,很辛苦」或者「不辛苦」,而是應該說:「這都是大家的功勞,大家都辛苦」。



第六,建立良好的制度,讓企業有法可依

企業管理品類繁多,好比滿漢全席,而制度才是壓軸大菜,事要有人干,就離不開責任;但事要怎麼干,就離不開制度和流程;所以,責任、制度和流程是管理者的三大模塊。

制度就是企業的法,是員工的行為準則,也是企業的管理依據。要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那麼制度就必須符合企業實際,不能盲目追求高大上。

最後,一個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人和事,有大事,也有小事;有好事,也有壞事,因為事的好壞、大小、難易、輕重不同,處理的方法和尺度也就不同。面對紛繁複雜的各種「事」,我們既要善於調動周圍的資源,用管理者思維來幫助自己解決問題,又要適時的去用很多正當的管理手段來幫自己達成目標,更好的為企業服務。

END


本文來源:公眾號 @彪悍貓先生, 作者懸崖上的貓。

這裡是100萬職場人的逆襲驛站,運營者懸崖上的貓,資深媒體人、設計師,從思維到技能,只寫最接地氣的逆襲乾貨,讓你一路逆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UdviTW0BJleJMoPMp4r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