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臨近暑末,夏雨一過,澳洲這邊的天氣便清涼了許多。
天邊剛剛有了三分暮色,街頭回家的上班族漸漸多了起來。順著人流湧進了超市,大家的腳步急促而有序,肩頭輾轉騰挪,總能在兩個人即將要撞上的一瞬間成功閃躲,像是在集體舞一曲快節奏的探戈。
超市牆壁處高掛的電視正播放著新聞:
新南威爾斯州衛生部長布拉德·哈扎德證實,雪梨確診第四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一名21歲的女性被證實感染這種疾病。上周末,墨爾本一名50多歲的男子被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新南威爾斯州目前正在調查其他六名潛在病例,同時西澳四名疑似患者正在等候檢查結果。
像身邊其餘人一樣,不自覺地緊了緊嘴巴上的口罩,低頭快步走出了超市。
2
「口罩有貨了!趕緊去,每人限購五個,就咱們上次去過的那家藥店!」手機顫了一下,好友James 發來一條急匆匆的微信語音。
平時只賣幾十澳分一個的普通醫用口罩,被店家一夜之間漲價到三澳元,平時看起來慈眉善目的鬼佬宰起人來才是真得狠,耶穌基督的敦敦戒示到底敵不過一張張女王奶奶的誘惑。
走在回家的路上,發現身外的世界不知幾時起已調入靜音模式。
街頭往日的喧囂消失了,只剩下偶爾汽車開過的雜音和行人匆匆的神色。
突然而至的疫情使人與人之間形成了一道道無形的屏障,大家的神經都繃得緊緊的,即使走在街上眼睛也像汽車車頭的防碰撞sensor,時時掃視四方,時時與其他路人保持著距離。
往日隔三差五聚餐的華人親朋也都退化成了「網友」,大家每天在微信上有一搭沒一搭的扯幾句,紛紛過起了離群索居的日子。
原本就好山好水好無聊的移民生活,此時更是讓人倍感孤廖。
3
突然,一位老阿婆引起了我的注意,憑我在此生活的幾年的經驗判斷,應該也是一位華人。
老阿婆沒有戴口罩,一個人有些落寞地坐在一個小檔鋪後面的矮凳上,腳邊趴著一隻無精打采的老狗。
我忽然想起了遠在國內的母親。
人在異國,鄉愁便成了不期而遇的常客。
我買了一盒口香糖,將鈔票遞給阿婆的時候對她講:「阿婆,戴個口罩吧,安全些。」
阿婆原本沒有溫度的臉龐有了幾分暖意,「沒有關係,沒有那麼恐怖啦」, 阿婆笑了笑,「今天你是第一個開口跟我講話的,其他客人現在連話都不敢開口講的,悶死個人嘞。」
在這麼特殊的時期我並不想跟別人多講話,於是扯了扯嘴角的肌肉,向阿婆做出一個微笑的表情,便轉步準備繼續我回家的路。
阿婆大概讀出了我的思想,不再開口,轉而低頭在一個小紙板上寫了幾個字給我看:聊一下?你是做什麼工作的?
我愣了一下,難不成阿婆這是要在小紙板上和我寫字聊天解悶?這倒有幾分意思,不用擔心病毒傳染,又能聊天,真是個有創造力的老阿婆啊。看著老人臉上的微笑,我停下了腳步。
於是我們彷佛小時候上課時躲避班主任老師的兩個小學生,在小紙板上開始你來我往。其實大部分時間是老人家眉飛色舞地在小紙板上奮筆, 我插「筆」的機會並不算很多。
「昨天三個鬼佬的小孩子搶走了我的手機,我跟他們談判,只花了50刀就把手機要回來了。」看著老人臉上有些孩子氣的驕傲,我心裡有些莫名的酸楚。
「為什麼不報警呢?」我在紙板上寫道。
「沒有用,這種事情不是第一次了,警察不怎麼管的。」老人還是笑著,就像在講一件別人家的事。
老阿婆講,她以前是在國內時是一位教師,退休後就隨兒子和兒媳一起移民到了澳洲,兒子和兒媳每天要早出晚歸地上班,阿婆在這邊也沒有什麼朋友,英語也很一般,為了消磨時光,於是開了這麼個小檔鋪子。
「等他們生了孩子,幫他們帶帶娃,之後還是要回國去的,葉落歸根喲。」
4 老阿婆想找人聊天排遣孤獨,其實我又何嘗不是呢?
儘管和老阿婆只是天南海北地閒聊,兩個身在異鄉的異客互相短暫取暖,不想卻起了很好的心理按摩的效果。
自疫情爆發以來,就很少出門了,孤身一人就像遊魂一般。這種孤獨就像病毒一樣在心裡蔓延,漸漸地竟讓人感到一種心理壓力。
而對國內親朋好友的擔心也令人時時分神,尤其是身體本來就不太好、腰背漸僂已生華髮的父母更是讓我牽掛不已。自出國以來,回國的次數就屈指可數。以前和父親經常吵架,可最近一次回國去的時候,不管我再怎麼「挑釁」,父親都只是朝我笑笑,那笑容里甚至還帶著幾分討好,儘管不願意承認,但我心裡明白,父親真的開始變老了。
就這麼實時筆談了大約一刻鐘的功夫,和老阿婆分開的時候,幾張小紙板已是滿滿的字跡了。 一口濁氣排出胸膛,有個人面對面聊聊天,讓你看看她的笑,真好。
儘管她再三推辭,我還是堅持給老人家留下了兩個醫用口罩。
有時候,一些突發的事件會讓人與人之間形成一些無形的隔閡,但人類渴望溫暖和關愛的本能不但不會改變,反而會因此愈加強烈。一個真摯的微笑,一份無聲的陪伴,都是三九寒冬的春色。
5
暖黃的街燈亮起來了,天邊的捲雲也只剩下剪影的輪廓可辨,又是一個令人沉醉的夏晚,回家去嘍~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給爸爸媽媽打一個電話,告訴他們,我今天交了一位特殊的「筆友」~
本文為讀者投稿。
如果你對社會熱點話題有敏銳的感知力與豐富的寫作經驗,歡迎自薦為《三聯生活周刊》微信公號自由撰稿人;如果你在藝術時尚、影評娛評、美食體育、旅遊地理等任一領域有所專攻,歡迎隨時給《三聯生活周刊》微信投稿。
撰稿人申請與原創投稿皆發至:zhuangao@lifeweek.com.cn,此郵箱長期開放。投稿需從未在任何公開平台發表過。
一經投稿,即默認由《三聯生活周刊》編輯修改及發送。20天內未收到回復可另投他處。
來稿請寫明聯繫方式,標題註明「自薦撰稿人」或「投稿+稿件領域」。
稿件字數2000~3000字為佳。
一經採用,我們將提供有競爭力的稿酬。
期待你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