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東家上菜……」——隋唐演義模式服務開始啦

2019-09-30     陝菜之都

特別聲明:本文為本頭條號作者李躍峰原創作品

8月1日,大荔縣許莊鎮柳池村聚賢莊正在舉行著一場特別的宴席。

「給東家上菜……」,隨著陝西吃在大荔策劃服務中心負責人吳總的一聲高呼,身穿隋唐服飾的管家敲響了手中的銅鑼。在鑼聲中,從隋唐穿越而來的兩位美女,抬著罩有紅色拱頂,披著黃色絲絡的小橋緩步走進了宴會廳。小橋中是為這次設宴二十餘桌的主家準備的精美菜肴。整個大廳的客人一下子安靜了下來,紛紛站起身,向小橋望去,拿起手機,咔咔拍照……

經過一個多月的培訓,陝西吃在大荔策劃服務中心為大荔縣許莊鎮聚賢莊打造的隋唐演義模式服務終於登台亮相了。

陝西吃在大荔策劃服務中心負責人吳兢先生在培訓中


聚賢莊位於大荔縣許莊鎮柳池村,成立於2007年,是以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題建立的,以孝道文化為模式的新型農家樂。主營大荔傳統水席——九品十三花、各種農家菜品、農家小吃及大荔各種農家特色產品。


「九品十三花」起源於西周(《周禮.祭食》有載),發展於秦漢,成熟於盛唐,保留於市肆,延續於民間,是中國陝西東府宴席大菜一絕,素有「滿漢全席」之稱,距今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融合了四方漢人的素食,四方胡人的葷食,四方夷人的海食,用料考究,烹飪技藝精湛,並以宴席目的之不同,融入了婚俗、壽禮、喪俗等民間飲食禮儀文化。文化底蘊深厚,菜品大氣而又自信,具海納百味之胸懷。

九品十三花全席分為茶席、酒席、熱菜、飯席四部分,每部分均以九品為正柱,九五之尊,佐以四臣,合稱為十三花。

大荔的「九品十三花」也稱作大荔水席,之所以被稱為水席,因席中湯菜較多而得名。傳說當年慈禧太后西奔長安,途經同州府,品嘗到同州水席「九品十三花」後,讚譽到「民間竟有如此美味,同州水席最養人」。



吃在大荔團隊的老師們和穿越而來的隋唐美女在一起


自從聚賢莊投資人把大型傳統宴席「九品十三花」從民間搬上餐桌,推入市場以來,先後獲得了諸多榮譽。先後獲得了國家、省、市授予的各種金牌宴席獎。

為了密切配合縣委縣政府提出的「旅遊旺縣」戰略,提升許莊柳池村聚賢莊餐飲企業的影響和社會知名度,讓聚賢莊餐飲品牌深入人心,走出大荔,走向陝西乃至全國,為大荔的縣域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陝西吃在大荔策劃服務中心,深入挖掘「楊堅故里·美食大荔」歷史文化,結合聚賢莊的實際情況,全力為聚賢莊餐飲打造隋唐演義式的服務模式。從7月初開始,陝西吃在大荔策劃服務中心團隊,堅持每天早上8點到9點,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從服務禮儀,以隋唐內容為主的演義,到大荔縣及「九品十三花」的歷史、文化做了完全、詳細的培訓。爭取利用一個月的時間,成功完成聚賢莊服務的隋唐演義模式。



服務中的穿越隋唐美女真美



就在穿越而來的隋唐美女為宴席主家精心服務的時候,赴宴的客人臉帶艷羨地道:「看人家有多風光……」

今天的隋唐演義服務只是聚賢莊今後常態服務模式的開始,今後,凡是到聚賢莊品鑑「九品十三花」的遊客和朋友,都能從味覺、視覺到聽覺,享受到令人震撼、舒適、快樂的優質服務。

拍攝花絮


















編輯:李躍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UEdSpm0BMH2_cNUgGpY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