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又一批幼兒園的孩子將走出幼兒園進入小學,而另外一些孩子也提前一年離開了幼兒園,為上小學開始了漫長的準備,這也導致很多幼兒園大班都出現「空巢」現象。
不誇張的說,幼兒園可以算得上是孩子們人生中最快樂的三年,但是從小學起,孩子們就開始正式進入了一個正式的比賽跑道,開始努力向前,這也是幼兒園大班會出現「空巢」現象的原因,因為父母們都不想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特別是聽到諸如「幼兒園什麼都不敢教」、「不上學前班根本追不上」、「開學一個月拼音就教完了」等等觀點,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已經提前一年學習小學知道,認識了很多字,會算了多少數字內加減法,背了多少首古詩,哪個父母不著急呢?
那麼問題來了,孩子幼升小,有必要給孩子提前輔導相關課程嗎?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孩子上一年級的會遇到的常見問題:
1、寫作業、做事拖拉:這是很多上一年級孩子都有的問題,一般大部分孩子都能很快地調整過來,但也有很多孩子因為沒有及時糾正,慢慢的影響到了今後的學習。
2、不愛看書:現在的孩子都喜歡看電子產品,不愛看書,但是閱讀興趣非常重要,如果孩子三年級還不能夠自主看書,那麼他的閱讀興趣就很難形成,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3、粗心:一年級的題都很簡單,但是很多孩子就是得不了滿分,很多題目他明明會做,但是他做錯了,還容易讀錯題、跳行、跳字等等。
4、坐不住:孩子剛上小學的時候,雖然跟剛上幼兒園的場面沒法比,但是那個分貝一般人也受不了,大多數孩子都坐不住,其實這些都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如果孩子學不會靜下來傾聽,成績是很難提高的。
5、不會整理、丟三落四:很多一年級的孩子的書包,打開後就如一個垃圾桶,試想一下孩子連課本和作業本都找不到,還能學習好嗎?而且這樣也非常容易丟失東西。
我們知道了孩子上一年級常遇到的問題後,父母們應該怎麼做呢?
事實上,幼小銜接最重要的不是學習多少知識,而是讓孩子調整狀態,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因為比起學習知識,孩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對他們的學習起到的作用更重要。
首先,父母可以帶孩子去要上的小學周邊參觀一下,讓孩子看一下教室,跟孩子聊一聊小學生活,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對小學生活有個提前的感知。
其次,父母們可以在家模擬小學生活,擺上小書桌、小椅子,讓孩子學會安靜地在那裡聽父母講課,告訴孩子眼睛要隨著「老師」動,這也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一個好辦法。
第三,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一個在生活中拖拖拉拉的孩子,他未來學習也一樣會拖拉,所以父母要著重培養孩子做事有條理的習慣,比如從整理自己的衣服、玩具開始,讓孩子懂得什麼叫分門別類。一個生活中井井有條的孩子,那麼將來他的學習一定也能夠積極有序地完成。
第四,關於學習知識。現在很多學前班會提前學習小學一年級的知識,導致一些孩子上課不認真聽也可以考個不錯的成績,父母也覺得無所謂。但其實這是孩子在吃老本兒,這樣的孩子到了三、四年級的時候,成績就開始走下坡路了,此時孩子不良習慣已經養成,再改就很難了。
最後,貓爸還是想跟各位父母們說,孩子們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家長們的綜合素質和付出精力的競爭,孩子們最終的成績更多的取決於孩子的自制力、專注力和求知慾,而這些素質更多的是依靠我們父母自己,而不是那些幼小銜接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UEBCeHQBLq-Ct6CZ9Op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