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八一鎮去往 加查 。清晨,在 米林 遇到詩一般的晨霧。
米林
如果你仔細看,水面之上的霧氣是呈垂直狀的,涌動起來,好像一群霧狀的小海馬。
米林
晨光中,每一株小草 都靈 氣十足。
米林
臥龍奇石,途中經過的地方。景觀一般,不過路邊的核桃和蘋果強烈推薦。
臥龍奇石
林芝 地區規模最大的寺廟之一:巴爾曲德寺。
巴爾曲德寺
山南 行程里的重心: 拉姆拉 措。那天,天還沒亮就進山了。
拉姆拉錯
我們進去的時候,售賣門票的大哥還沒有起床。他驚詫地看著我們一行,感到不可思議。
拉姆拉錯
風很大,埡口處經幡獵獵飛舞,瑪尼堆漫山遍野密密麻麻,沿著磅礴的山體層層壘疊,直通天際。
拉姆拉錯
這是人與神之間最真誠的交流。
拉姆拉錯
沿著蜿蜒的山路前行,這裡海拔5300,背著三機三鏡,每走幾步就要停下來喘息一會。
拉姆拉錯
遠處的經幡佛光閃閃。
拉姆拉錯
我從遠方而來,赴你一面之約。舉步維艱地抵達海拔五千三百米的山頂, 拉姆拉 措盡收眼底。
拉姆拉錯
我以為自己到的較早,可是,那山頂處,早有信眾煨起潔白的桑煙,隨風飄向明鏡般的湖面;幾位花甲老者,心中有佛,眼底有光,掌心合十,長跪不起,謙卑地凝視著他們心中的聖地;在這裡,除卻風馬旗在風中低聲絮語之外,萬籟俱寂。
拉姆拉錯
踏入不惑之年。希望以後的自己,依舊喜歡所有的美好和單純。繼續看光風霽月,日月行空;閱江河雨露,星辰大地;繼續走遙遠的路,交可愛的朋友,遍歷這神奇的世界。
拉姆拉錯
過一面湖水,看清前生來世,貌似帶有哲學的沉思與莊嚴。其實,先知般的 里爾 克早就給過我們答案:死是生的另一面,它背向我們,我們不曾與它照面。真實的生命形態穿越兩個區域,最宏大的循環之血涌過二者:既無此岸,也無彼岸。人的局限在於只承認生的一面。因為認識不到死,所以也無法認清生。
拉姆拉錯
我很羨慕這些信者的堅持。因為,如果明晰了生死輪迴,便可以聽到自己內心最深處的聲音。
拉姆拉錯
他們說,在這裡可以看到靈魂在湖面涌動,可以看到浩大的命運的前生來世。對信者,這是善意的提醒,不信者也是。對此,眾生並非毫不知情。這也是最耐人尋味的。
拉姆拉錯
從 拉姆拉 措下來,天光大亮。這時,我們才發現,清晨進來時那些看不見的叢林,秋意正濃。
崔久溝
這條溝谷,叫崔久溝,是 山南 地區 雅江 北岸八大風景秀麗的溝谷之一。
崔久溝
它也是前往拉姆納錯神湖朝聖的重要 通道 。
崔久溝
溝谷全長不到一百公里,但河水落差卻在兩千米左右。兩岸佳樹叢生,氣骨玄邈。
崔久溝
山澗內秋樹暮雲,寒泉凜冽。
崔久溝
多麼美妙的身姿啊。站在秋天明朗的陽光里。
崔久溝
不知道春季這裡會如何。但是,這個季節的繽紛已經令我驚詫不已了。
崔久溝
無論是湖畔,還是山谷,處處是高調的華麗。
崔久溝
遺憾的是我不知道她高貴的名字。
崔久溝
只能在一旁安靜地欣賞她們盛大的演出。
崔久溝
每一株樹都有自己別致的心思,把自己打扮的與眾不同。
崔久溝
崖壁之上,好似以水墨暈染。山石皴筆不多而氣象雄渾。
崔久溝
我想,最靈巧的筆觸,也描繪不出這裡的秋天。
崔久溝
漫山是一場金色的狂歡,每一株秋樹,都竭力展示自己最真誠的熱情。
崔久溝
很多人質疑秋季來 西藏 ,高寒之地哪會有什麼風景。其實,親自去看一眼便好。那種盛大的明媚,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
崔久溝
就像天堂電影院裡的台詞:如果不出去走走,你會以為這就是世界。
崔久溝
駛出崔久溝,我們去往澤當鎮。從 加查 到 桑日 段,路況超級糟糕,有車駛過,漫天瓢潑大土。
桑日
遠處的山脊秋光閃閃。可惜,路上暴起的灰土太大,實在沒有勇氣下車拍照。
桑日
如果停下車,常有成群的獼猴上來討要吃食。可是我們車上只有礦泉水和咖啡。我小心翼翼地遞過去,它們高傲地婉拒了。
桑日
穿過伸手不見腳趾的瓢潑大土,所有人鬆了一口氣。終於到澤當了。由於中途忍不住下過幾次車拍片,導致鬚髮皆白,像是剛剛從礦洞深處走上來。
澤當
次日清晨,從澤當去往 錯那 。沿途有太多的無與倫比的景觀令人流連。出澤當鎮沒有多遠,便到了昌珠寺。清晨,轉經的人們早早就煨起桑煙。
昌珠寺
該寺建於松贊干布時期,據說 文成 公主曾在該寺駐足修行。由於時間太緊,我沒有進入寺院內遊覽。
昌珠寺
驅車前行,遠遠的便可以看到雍布拉康。雖歷經兩千多年風塵的洗禮,這座建造在扎西次日山頂的宮殿,至今看來依舊不減其恢宏與莊嚴。
雍布拉康
抵達扎西次日山腳之下,田野上的楊樹驕傲地揮動著金燦燦的枝葉,閃閃發亮。
雍布拉康
風日妍靜,天壁瓷藍,透過迷離的光影,雍布拉康愈發顯得秀美動人。由於當天行程較滿,我們決定返程時再前去拜訪。
雍布拉康
在雅堆扎拉埡口,公路左側一個平凡的小水塘,在天光之中顯得楚楚動人。
雅堆扎拉
公路的右側是雅拉香布大雪山。秋高氣爽,雪山泠然,忍不住來張自拍。
雅拉香布
翻過雪布達拉埡口,路旁又一個小水塘。
雪布達拉
水中的巨石像被磁性吸引,擺出一副奇怪的造型。
雪布達拉
繼續前行,遠遠的,看到一汪碧水,拎著相機就沖了過去。
雪布達拉
我們不是簡單的度過時間,而是一如既往地去享受大自然無私的饋贈。所有歡喜的、美妙的、細微的瞬間,都值得紀念。那一刻,心都是透亮的,如同這路旁漸漸冰封的湖面。
雪布達拉
忍不住用手試探了一下,冰涼刺骨。也是,都結冰了嘛。
雪布達拉
翻過雅堆扎拉埡口,是一望如海的高寒草原,天地間鋪滿了蒼茫的枯黃,土地上長滿了悄寂與空曠。很遠很遠的地方,偶爾可以看到一壘石牆落寞地停在大地沉處,那是藏民放牧時的羊圈。深秋時節,大地沉默,看不見牧民裊裊的炊煙,也聽不見草原上嘹亮的歌喉,唯有幾隻伶俐的黃羊抬起頭衝著遠方孤獨地張望。
雪布達拉
拿日雍措是 西藏 錯那 縣最大的湖泊,與其遙遙相望的是香加拉雪山。站在湖岸,遠眺湖心,可見一處小島,雖不能登,但遙遙有飛鳥集群翻飛。據說,進入冬季後,拿日雍錯湖面會結起厚達十幾厘米的冰,便可以經過湖面抵達湖中央的小島,在那裡盡情玩耍,也有人前去轉湖朝拜。
拿日雍措
有「情歌活佛」之稱的倉央嘉措,當年就出生在這裡,他為這個地方帶來一抹憂傷的浪漫。細酌得知,拿日雍錯是 錯那 縣名稱的由來,也是進出 錯那 的必經之路。碧湖與路並行,三百多年前,它曾目送少年倉央嘉措踏浪而去,離開家鄉,進駐雪域王宮布達拉。而如今,碧波依然,等不回少年的回歸,卻迎來了像我們這樣來自四面八方的欽慕者。
拿日雍措
過了香加拉雪山和拿日雍措,在一個分叉路口右轉,沿著 盤山 公路前行二十多公里,可以看到郭麥村的白塔,再走不遠,便是曲卓木鄉了。
郭麥
路邊遇到一群咕咕雞(好像是叫這個名字),一點也不懼怕陌生人。
郭麥
在曲卓木鄉,有一片神奇的千年古沙棘林,當地人稱其為「拉辛」,藏語意為神魂樹,即魂魄依附的樹。
曲卓木鄉
是呀,如果沒有靈魂,它怎能堅守這漫長的千年。歲月沉澱於它遒勁的枝椏,歷史閃爍於它繁茂的枝葉,它目睹過風物的更迭,經歷過輝煌的傳說,千年風沙過後,一切都已被那浩茫的歲月風沙洗禮得蒼涼斑駁,惟有它獨立深秋,傲然挺立。
曲卓木鄉
沿原路返回時,赫然發現,一輪皎月已經升起在拿日雍措之上。
拿日雍措
繼續往前,就是 錯那 了。 錯那 在藏語中即有「湖的前面」的意思。
錯那
這是 西藏 一條鮮為人知的邊境生態游線路,最原生態的自然風光交織著古老的文明,形成一幅渾然天成的風景線。
錯那
翻越波拉山口,處處是翠玉般的高原湖泊。
錯那
這裡,還是觸發倉央嘉措情歌靈感的藏地秘境。
錯那
黃昏時分,暮色漸濃,浮雲與秋意,交相輝映在淡泊的天幕里。蜿蜒盤旋的是進入勒布溝的公路。
勒布溝
勒布溝位於 山南 錯那 縣境內康格爾多 山南 側。勒布,藏語意為「好地方」。這裡有一望無際的原始森林、吞珠吐玉的流泉飛瀑、晶瑩剔透的涓涓溪流。沿著峻岭之間的公路前行,很快,巨大的流水聲從耳畔傳來。這飛流而下的便是崗廳瀑布。
勒布溝
本以為只有這一處瀑布,正巧遇到過路的當地人,他們善意地告訴我,爬到山上,還有一處更大的瀑布。就是圖中這條。差點擦肩而過。
勒布溝
沿著公路繼續前行,就是勒鄉。這裡是中印邊境,要檢查身份證和邊防證。
勒布溝
路旁處處是美麗的溪流。
勒布溝
從勒鄉原路返回,瑪麻鄉天光大亮。拍一張全景圖。按照路牌的指示,去往野狼谷。
勒布溝
儘管身處在同一片區域,勒布溝委婉清秀,森木遒勁、生機盎然,而切換畫面,勒布溝的大山深處還隱藏著另一片狂野之地,沒有任何外界的打擾和約束,那一片生機勃勃的山谷之中,展現著自我的隨性逍遙。走上布滿了青苔的石階小路,濕潤的泥土和那些或佇立或倒臥的參天古樹成為了走進山谷的序幕。
勒布溝
古樹之下,落英繽紛,路旁的巨石之上布滿了青翠的苔蘚。
勒布溝
遠處的轟鳴之聲,是汩汩的清泉,親手捧上一口,那種直抵心脾的清冽貫穿全身。
勒布溝
叢林古意葳蕤,藤蘿漫布,不知道歷經多久之後,仍舊在那些細碎的絨毛狀的植物上看到不曾停歇的生命力。
勒布溝
叢林深處,秋意正濃。
勒布溝
奔放的色彩恣意綻放,如同交響樂的旋律般縱情流淌。
勒布溝
河谷的最深處,溪水層層疊疊,裹挾著巨大的水氣,撲面而來。
勒布溝
從野狼谷出來,按照昨天進入勒布溝的線路,原路返回。本計劃由 錯那 至錯美,但由於錯美附近在修路,限制通行,無奈之下,我們只有原路返回澤當。
錯那
夕陽映照著空曠的草原,天地之間,只有流動的 雲和 寂寞的風在曠野中遊蕩。
在雅拉香布雪山,夕陽滑落到天際的邊緣,高山草甸在漸弱的 日光 里微微閃現出一種柔軟的粉色,溫柔的逆光勾勒出氂牛群清晰的輪廓。天空疾風勁走,雲層不停地變換著身姿,正當我走到埡口的雪地中時,天空赫然出現一隻巨蠍的影像,兩隻粗壯的鰲爪開合之間足以裂天劈地,高高翹起的尾部有如一把巨刃,泛著森冷的寒芒。雅拉香布被藏民奉為世間九尊之一,法力無邊,通達天地,如今,神話與現實清晰地疊置,有如神啟。
雅拉香布
清晨的時候,夜色尚未散盡,萬物依舊沉浸於深邃的寂靜里。古老的寺廟尚未甦醒,龐大的剪影肅穆而神秘。山脊線處隱約有晨禱的身影,佇立良久。飛鳥的翅膀掠過暗空,刻下清晰的印記。
雍布拉康
透過閃亮的經幡俯瞰雅礱河谷,秋陽杲杲,天地安然。
雍布拉康
背負器材拾階而上,雍布拉康仰面肅立,旭輝映照,光揚璨爛。
雍布拉康
褐色的原野自然規整,成列的楊樹佇立其上,金光斑斕。
雍布拉康
蒼山起伏遠引,鋥亮的銀霧纏繞其間。一瞬間,畫面仿佛閃回到遠古的某個時段。當時,第一代藏王聶赤贊普想必也是在這潔凈無塵的清晨,順著天梯下至雅礱河谷的贊塘平原的吧。被崇拜天神的苯教徒看到真身,擁他為王。此後,雅礱部落的人在扎西次日山頂修建了雍布拉康,作為王居住的宮殿。
雍布拉康
晨光中的日烏曲林寺。日烏曲林寺距澤當鎮三公里,系格魯派在山布地區所建十三林之一。位於昌珠鎮察如村東部獨立伸出的山嘴上,它是由宗喀巴著名弟子法王克珠頓珠於十五世紀主持原建的,屬黃教即格魯派。
日烏曲林寺
青朴修行地位於 西藏 山南 桑耶寺 東北 十五里的納瑞山腰,平均海拔4300米。
青朴修行地
青朴之所以成為地一個人丁興旺的修行聖地,和這裡的小氣候,小環境分不開。青朴周圍的山巒多數是黃土色的荒山禿嶺,惟有在這個山溝里,樹木蔥綠,野花啟遍開,溪水潺潺,鳥類群居,一派綠水青山、鳥語花香的景象。
青朴修行地
由於深居大山深處,且溪流潺潺植被茂密,青朴修行地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常年氣候溫和,是一處風景氣候皆佳的地方,這大概也是歷代以來眾多高僧大德和凡夫俗子都將這裡當成修身悟法聖地的原因了。
青朴修行地
青朴修行地三面環山,山谷正南面敞開處正對著 雅魯藏布江 的寬 廣河 谷,觀景非常有氣勢。
青朴修行地
寂護、蓮花生等高僧大德先後在這裡修行,留有眾多聖跡。在藏傳佛教前弘期結束時,有許多經卷都被埋在這裡,後弘期早期不少掘藏師在此掘藏。青朴修行地仍有不少遠道而來的苦修者在此潛心修行,其規模相當於一個小村。
青朴修行地
桑耶寺的全名是「貝扎瑪桑耶敏久倫吉白祖拉康」,藏文含義為「吉祥紅岩思量無際不變頓成神殿」。八世紀末,時任贊普的赤松德贊篤信佛教,他將 印度 的兩位佛教大師寂護和蓮花生迎請至 西藏 弘揚佛法,並決定為他們修建一座寺院。
桑耶寺
據《桑耶寺志》記載,公元762年,赤松德贊親自為寺院舉行奠基,歷時十二年建造,到775年終告落成。由於有傳說在初建時,赤松德贊急於想知道建成後的景象,於是蓮花生就從掌中變出了寺院的幻象,赤松德贊看後不禁驚呼「桑耶」,後來就把這一聲驚語作為了寺名,於是該寺也就因國王一聲驚語而被命名為桑耶寺。
桑耶寺
如洗的碧空下,搖曳著耀眼的金黃。高原的秋色,就像藏地人的性格,熱烈、純粹。
桑耶寺
其實這張片子沒有做後期,只是拍攝時旋轉了一下相機而已。
桑耶寺
無論什麼時間去羊湖,都是那一抹驚艷的藍。
羊卓雍措
在秋季,天氣通透,很容易拍到寧金抗沙雪山的全貌。
羊卓雍措
儘管已經轉過 西藏 的三大聖湖,感覺自己對純美的湖水已經見慣不驚,但是看到普莫雍錯時,依然為之怦然心動。那是怎樣的一襲華美的藍啊!
普莫雍措
潔白的浪花在湖面連綿起伏,追逐至岸邊,玉碎珠落,頑皮地化成億萬個透明美好的小泡泡。
普莫雍措
岸邊風很大。閃亮的浪花逐波而來,遠遠的,那一小簇潔白,紛涌而至。波浪徐徐翻卷,好似一襲華美的裙擺綴滿了閃爍的鑽石。
普莫雍措
也難怪,普莫雍錯,藏語意為「飛翔的藍寶石」。
普莫雍措
與她朝夕相伴的,是神山庫拉崗日。
庫拉崗日
庫拉崗日與東方神山沃德貢傑、衛藏神山雅拉香布、北方念青唐古拉並列為 西藏 傳統四大神山。
庫拉崗日
在普莫雍錯守候日落是件純美的事情。
普莫雍措
天色暗下來,群山和湖面漸漸褪去明亮的色彩,天地之間,唯有遠方庫拉崗日的山尖,保留最後一抹耀眼的金色。
庫拉崗日
陽光一寸寸在山頂緩緩移動。
庫拉崗日
漸漸的,只有幾個峰尖被打亮。像不像三支熊熊燃燒的火把?
庫拉崗日
時間不長,遠峰也被黛藍徹底覆蓋。這時,真正的好戲才剛剛拉開序幕,天空的色彩瞬息萬變,如幻似真。
普莫雍措
正如余光中先生所寫:依次是驚紅駭黃悵青惘綠和深不可測的詭藍漸漸沉溺於蒼黛。這時,東方的地平線上,一輪晶瑩的圓月升入屬於自己的蒼穹,清輝映照著 千山 的雪山,泛著幽幽的藍光。
普莫雍措
這一刻,時光仿佛已經凝固,天地、群山、流雲,像夢境般展示在眼前。
次日清晨,我們從 洛扎 出發,去賽卡古托寺。就在即將到寺廟的拐彎路口,又被攔下了,說是在修路,晚上8點才可以放行。無奈之下,我們按著路牌,拐進一個叫彩虹溝的地方。
彩虹溝
大山里沒有幾戶人家,卻修建著一個規模不小的寺廟,扎西根培寺。
扎西根培寺
不知為何起名彩虹溝,我們在溝里沒有看到彩虹。
彩虹溝
不過,雪山的倒影也值得一拍。但是,與進入的爛路相比,這個地方不太推薦去。
彩虹溝
返回途中,從埡口再拍一次庫拉崗日雪山。
庫拉崗日
如果感覺到了世界的骯髒又不想和它同流合污,不用滿臉憎惡的批判,可以做一些美好的事去抵抗,誰贏誰輸還不知道呢。
晴空之下的庫拉崗日,另一有番風味。
庫拉崗日
庫拉崗日屹立在喜馬拉雅山脈中段的主脊線上,海拔7538米。
庫拉崗日
陽光在普莫雍措里,碎成一池的星星。
普莫雍措
途中有條岔路,可以拐進推瓦村。在那裡,可以近距離拍攝庫拉崗日和普莫雍措。
普莫雍措
這場景令人想起王勃的詩句:秋水共長天一色。
彩虹溝
高空的雲被風吹成絲絮狀。
普莫雍措
雲在雲里酣睡,開出時間的顏色。
普莫雍措
順利返回 拉薩 ,行程結束。謝謝您的觀看。如果喜歡的話,別忘了點贊吖。
關注凌雲,2020跟隨凌雲一起去西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UDpgBHEBnkjnB-0zREN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