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剛畢業沒多久的小殊一腳踏入了電商行業。因為本專業就是電子商務,他在校期間就接觸了淘寶,現在也算是電商圈裡的老人了。那個時候他做的是U站,可能現在很多人都不太清楚這個是什麼。
最開始不太了解淘寶的他,只是一個小運營助理,領導讓做什麼他就做什麼。那個時候工資也很低,才2000一個月,工作非常單一,就做點網頁代碼維護,在蘑菇街、美麗說、論壇等地方發帖子引流,還有一些上新的活。總的來說,他做得都是最簡單的執行工作,聽命於上司,也沒什麼自己能夠拿主意的部分。
因為自己只是一個運營助理,在店鋪運營上面也不能做決策,只能根據老闆的想法做事,沒想到老闆也會決策失誤。有一次店鋪參加淘搶購,賣了1000多單,這本來是讓人高興的事情,但是老闆是做檔口的,貨優先檔口,最終導致天貓發貨延遲,損失了不少錢。
同樣的事情不止一次發生,因為老闆決策的接連失誤、資源的難以協調,備貨跟不上流量,店鋪無法正常運轉,最終導致店鋪銷量的下滑。
如果我是老闆,我能不能避開這些錯誤?或者在事情發生後,及時挽回損失?小殊不禁將自己和老闆做對比。也不斷地開始思考,運營和老闆直接的差距是什麼。
通過和同行的交流,小殊逐漸了解到他們的工作模式和方法,然後不斷的豐富到自身團隊和自己的成長當中。就這樣他不斷地成長,從一個小小的運營助理,逐漸成為運營、運營主管……他的工作不再是簡單的執行,而是帶領團隊,招人,培訓,安排事情,考核結果,自然而然的成長為了一個店鋪的負責人。
很多運營都覺得,自己處於「一線」,淘寶有什麼動向自己都第一時間掌握,用戶有什麼喜好自己也第一時間得知,實操也是自己做得最好。這樣想想,好像自己比只拿主意不幹活的老闆厲害多了。但實際上,能成為領導、店長,他的全局觀和策劃都是一線運營不能比的。
 剛開始操盤整個店鋪的善言就栽了個坑。那個時候他做一了個C店,前期的利潤非常可觀,每天銷售額有3000-5000。那時還是在量子恆道的時代,也沒有什麼廣告費。可以說是不錯的一個成績了。
因為店鋪數據不錯,小殊人也飄了起來,對庫存備貨有了盲目自信。結果把所有的錢都壓在一款秋冬毛呢外套上,最終損失慘重,賺的錢全部變成了積壓的庫存。後來小殊總結說,當時不懂數據,然後盲目自信,不了解市場,只覺得好做,錯失了很大的機會。
痛定思痛的小殊開始了更多的學習。他認為數據分析是店長去做店鋪管理核心需要的一個內容,可以幫助店長精準決策。通過店鋪數據分析,流量結構分析,商品數據分析,內容數據分析,可以判斷店鋪的生命力,未來的成長機會,從數據的角度去做生意,不止是省錢那麼簡單,而且可以優化店鋪的團隊結構,營銷重心。
對於優化店鋪團隊結構和營銷重心這一點,小殊為我們舉了幾個例子。例如薇婭團隊,就是選款團隊和直播團隊,例如張大奕,更多的是微博內容團隊,買手團隊,設計師團隊,電商營銷團隊,還有抖音的一些大V,已經不需要站內引流,完全用站外的粉絲進行成交,所以團隊形式可能都發生很大改變。
掌握了數據分析能力的小殊也做出了不錯的成績,他和別人合夥做天貓,從團隊3-5人開始,專做毛衣,做市場貨。然後通過市場數據分析,進行貨品品類增加,圍繞關鍵詞進行數據化選款,當時是一個禮拜搜索過萬。
當年6月份,他的女裝店鋪就做到了7層,月銷售額達到1000萬/月,然後他開始擴充天貓團隊,創立了6家天貓店鋪,最終年銷售額總體達到8000萬。
第一個:應用是通過市場分析,了解行業品類,市場關鍵詞,搜索人群需求,了解行業的人群,搜索什麼,買什麼樣的價格,拍什麼樣的視覺,市場銷量體量怎麼樣。
第二個:應用是數據化選款-商品上新之後,會通過數據篩選款式,了解要不要進一步進行商品數據優化。
第三步:應用是流量縱橫,在操作店鋪的商品的時候,可以跟進商品數據效果的各項流量提升的效果,然後進行爆款流量孵化打造。
第四步:就是通過數據,統籌店鋪的營銷占比費用,推廣方式,營銷方向,了解店鋪的增長方向。
很多人覺得店長就是注重產品打造、流量獲取。但他認為,一個資深店長,對行業,對產品有豐富的經驗,對數據敏感度極強。這種店長可以及時調整店鋪產品方向,營銷方向,進行店鋪數據調整,然後進行產品規劃,從整體的數據變化中,調整團隊方向,提升店鋪的增長。
一個優秀的店長,不但要會把握店鋪的運營節奏,還要擁有豐富的團隊管理經驗,能夠不斷總結復盤,積累經驗,還能第及時的承上啟下,和老闆及時溝通,把控店鋪發展方向,從數據出發,調配公司資源,協調部門資源,提升店鋪業績增長。
不誇張的說,每一個電商運營,都有一顆當店長的心。
畢竟電商運營可以說是十項全能,上能開直通車,下能改文案,能加班回復旺旺,甚至還能下倉庫搬貨,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運營。我和很多運營聊,他們都覺得自己比老闆厲害不少。
但是十個運營里,可能只有一個成為了主管、店長,這需要機遇,更需要自身的努力。
運營和店長差在哪裡?差在工作資歷?差在渠道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