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篇文章的,都是一些企業家,想學習做股權投資,但是坦率講,最近幾年我越來越不敢講投資了!
越投膽子越小,越投反而覺得越難
中國股權投資發展得越來越迅猛,這與我們的經濟結構在調整有關,與經濟上目前遇到的問題有關,大量傳統產業進入困境在尋求發展的機會。與此同時,私募股權基金風聲水起,不停有創業公司在國內和國際資本市場掙了大錢,原來身邊的普通人突然就變成了英雄。前幾天聽說騰訊的市值已經超過中國工商銀行,這些消息確實令人振奮,給人期望和憧憬,不管是投資還是創業,大家都在躍躍欲試想進入這兩個領域,認為有很多機會。
但是這也帶來了很多問題,比如很多優秀的大學生一畢業就想創業。我一直覺得,只想創業是不能創業的!創業者至少要搞清楚創業到底想要幹什麼,至少要知道走哪條路,要對未來有自己的想法,手頭還要有資源,如果什麼都不知道一定不要創業!我覺得我們這代人很多思想已經過時了,都在商業一線折騰二、三十年了,應該把舞台讓給年輕人,沒辦法社會發展得特別快。
投資和創業是一樣的,只想做投資是不能投資的!做投資越久越發現,投資是件很專業的事。一旦創業、投資的風潮起來,往往那些沒多少投資經歷的人,恰恰是投資最猛烈、速度最快、認為自己最懂的人。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投資界一些非常有經驗的投資人,越投反而膽子越小,越投反而覺得越難!(精彩投資文章,請關注天使茶館公眾號)
投資最重要的就是決策能力
我曾經在IDG和鼎暉都是高級合伙人,很多人不知道我為什麼還要創業?其實我經常面臨這樣的機會:創業者找到我希望我給點指導,給點天使投資。但最難的點在哪?——不好判斷!實際上投資最重要的就是決策能力,而決策能力取決於信息的充分程度。
有人覺得自己商業感覺好、眼光好,往往做投資時你覺得你所面對的團隊什麼都好,但有一件事你心裡沒底:是不是有比他更好的?他在北京做的這個事情,上海有沒有人做?所以很多情況下我碰到素質很好的團隊不敢動手,就是因為不知道其他地方是不是有同樣的項目在做!
我個人決策所依據的信息量有限,只能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去賭。知已知彼才能投到好項目,信息不充分的時候很難決策。我在鼎暉的時候,我們團隊後面是大量的業界合作夥伴,與很多投行、FA、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也形成了長期穩定的合作,我們投資過幾十、上百家公司,分布在不同的領域。
我想投某個領域的一家公司,打一圈電話問一問就能知道情況怎麼樣,還有誰在做,第一時間了解得差不多。所以想要熟悉不同的行業,形成龐大的信息,獲得行業分析的體系,這點非常重要。
在一支非常強的基金裡面,擁有一個龐大的信息獲取體系,形成了非常強的資源和能力。當我離開這支基金,個人沒辦法與這樣的體系相比。
很多人認為做投資主要憑個人判斷、眼光,錯!眼光雖然重要,但最後拼的並不是眼光。宏觀來講,中國經濟有幾個大方向大家都知道,除了極少數特別創新的點可能知道得晚一點。最重要的問題還是信息不充分,導致你不敢決策、不便決策,就只能硬賭。
國內很多優秀的基金,長期處在競爭優勢的位置上。你會發現投資人可以隨便換,因為有一個龐大的信息系統支撐,行業信息、行業報告可以隨時調出來。
IDG為什麼做早期投資能判斷正確,因為美國IDG集團背後有另外一個分支叫IDC。在華爾街做分析報告時,如果下邊標著來自IDG就是權威數據了。所以IDG做早期投資很超前,在判斷一個行業的時候有大量的數據做支持,把內容調出來就可以看出曲線走勢,後面還有強大的分析系統。
就算這樣也可能會失敗,但可以看到不靠數據分析、只靠直覺而發現不了的機會。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術業有專攻 把錢放在靠譜的機構
最近有一個特別好的機會在各地風起雲湧,比如做一個景區規劃,與當地政府溝通,政府如果願意把項目批給你,與政府成立一支引導基金,政府財政出錢1/3,2/3再去募集。很多地方政府紛紛成立這樣的產業基金和引導基金,之所以說這件事情,是因為特別重要的一點:中央政府發現,財政上的資金通過過去那種投資和撥款的方式,帶來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還不如把財政上的資金拿出一部分,作為政府引導基金交給職業團隊去管理,投到原來政府運營管理的景區。現在政府只管規劃,變成招商引資,這部分錢政府只批一次,剩下的就讓專業的市場化的團隊來管理。
所以市場出現非常好的機會,大家前赴後繼的去搶政府的引導資金,剩下2/3的資金特別容易募集,大量新興機構進入這個領域進行新一輪的資源掠奪與分配。
我想說明一件事:術業有專攻。連政府都意識到,要把錢交給專業機構、讓專業的人來管,大潮來的時候誰都可能碰到好機會,但連續幾年時間、持續獲得穩健的高回報,這隻有專業機構能做到。很多人覺得自己拿錢投資放貸回報也挺高,之前有人問我個人投資回報有多高,我說有第三方機構統計具體數據,我個人的投資案例多少年穩定在36%,他說他前幾天投資就掙了三倍,為什麼要給我投資做LP?我告訴大家,鼎暉管理著幾百億美元的基金,連續五年獲得20%的回報是不容易的,你用一塊錢掙一塊錢很容易,用一個億掙一個億就很難,用一百億掙一百個億更難。偶爾掙錢一次容易,長期持續收益不容易。
回過頭來看,投資是一個特別專業的工作。多年前蘭德公司做的分析統計結果顯示,美國整個資本市場的資金48%以基金形式存在,老百姓手中的錢近半數交給職業團隊來管。長期的經驗證明這是對的,這也是為什麼華爾街養活這樣一批幾千萬年薪的職業團隊。
我大學時不擅長體育,但很喜歡踢足球。我常常和投資界的朋友說,做投資很像我當年踢足球,你會發現:第一,別人不給你傳球,知道球到你腳下就是丟,一下子你機會少很多;第二,你也不會判斷球;第三,球到你這了,由於你業務不行容易被別人搶走;第四,沒人搶,你照樣容易偏。幾個因素都不出現,你才有可能贏這個球,但你會發現一場球下來進球就幾個人。
投資也是一樣的原理:大家做投資,要麼讓自己變成專業人士,要麼把自己的資產合理分布,交給像京北投資、天使茶館這樣的專業團隊來管理。
如果沒有專業機構的品牌、成功案例、經驗資源,就算有錢,真正好的項目是不會主動來找你的。就算找到了,你也可能因為價格問題沒投成。
拿到項目之後真做時,依然有很多問題。還是那句話,不是想投資就能投資,正因為如此,眾多基金長期存在並成為一個產業,所以我希望想進入投資領域的朋友,要敢於嘗試,拿出一部分資金放在老牌穩健的團隊,一部分放在新的專業的比如京北投資這樣的團隊,再拿一部分自己試,一個優秀的投資人差不多需要兩個億的投資成本。
投資成功三要素:選項目+跟項目+賣項目
如果把投資成功這個結果拆開來分析,選項目、跟項目、賣項目三個環節缺一不可。天使茶館開設的投資人培訓課程中,安排了很多一線機構的合伙人專門來講這三個方面的內容。
如果你選准了一個項目,在我看來,這件事情占成功的比例也就1/3。我們看過太多走在正確的方向、團隊也不錯、切入角度很好,但最後也失敗了的項目。
第二個1/3是投後的合作與管理。在中國投資案例里,有60-70%是因為創業團隊與投資機構的摩擦和分歧導致的失敗。遇到問題的時候,需要投資人與創業團隊共渡難關。投後要與創業團隊之間相互磨合,進退的舞步才漂亮才輕鬆。
國外網際網路公司對中國公司的併購案我參與了幾個,比如雅虎收購3721,eBay收購易趣。實質上並不是我眼光多好,而是投資之後我與這些團隊的關係處理的特別好,他們感覺好像我從頭到尾與他們共同度過了創業的過程,不可或缺。
實際上投資之後,我與他們很多問題的信息是共享的,相互變成非常好的朋友,好到他們昨天遇到的事情今天就給我打電話,或許他們知道如何解決,但心理上需要我。所以投資人與創業者信息同步很重要,很多小事情都相互溝通,很多觀點和判斷保持一致,到決策時就方便的多。
第三個1/3是賣,公司上市之後最後,在什麼時間點賣出股份最好?沈南鵬、周全這些頂級投資人在賣的時候都拍過大腿。IDG投騰訊幾百萬美元算是非常早了,後來有人出了五千萬美元來買IDG持有騰訊的股份,很遺憾,IDG就在當時賣掉了,要不然騰訊這一筆投資能夠給IDG賺來巨大的回報。
多數投資人是在不該賣的時候賣了,有些該賣的沒賣,所以賣好是特別難的事,確切來講賣這件事是另外一個行當。一級市場做投資越好的人,在二級市場賣的時候手越抖,完全是兩回事。如果賣好能掙一百塊錢,很多時候都是五、六十塊錢賣了,或者沒賣被扣死在那裡。
風口是陷阱,風口出現之後再投一定晚了!
有時候你覺得商業模式很好,但在後續發展過程中,模式本身崩盤了。當年北京杭州一南一北有兩個博客網站,賽富和IDG各投一個,到最後兩家公司陷入慌亂狀態。我當時想迅速將兩個公司合併,但最後沒合併成,就算合併也一樣失敗,因為模式崩潰了。
現在很多領域,特別是創新領域,今天來看是很有潛力的模式,有可能在後續競爭中出現商業模式崩盤。我們當時投360的時候並不是做現在這樣的事情,周鴻禕搜尋引擎和客戶端的技術很強,360想通過搜尋引擎跟蹤用戶的需求,形成客戶數據並成為個性化門戶,這樣每個人的首頁和其他人不一樣,你對什麼感興趣就推什麼給你。
後來模式不成,迅速調整,最後上市的模式也是投資人都沒有想到的。如果不及時調整有可能陷入困境。現在很多產業都涉及模式問題,需要在行業中大量浸泡,通過資源、人脈不斷討論,最後形成創新的、好的商業模式。
我一直覺得,風口是陷阱,在風口出現之後你再投,一定就晚了!當一種商業模式成為風口時,有遠見灼識的人已經先投進去了,贏家已經站在風口,大家這時再跟風已經沒有大的機會了。
現場有東方賽富劉俊宏、前海梧桐併購基金謝聞栗、軟銀中國馮正明、CCTV2《創業英雄匯》投資人中青創投付岩、中小企業協會副會長杜明堂等10多位有10年以上投融資經驗的資本專家顧問現場授課分享並賦能產業升級尋找優質項目合作!還有10多家風投機構現場精準一對一對接項目方。
峰會解決什麼問題?
開啟新商業模式資本裂變/ 建立企業的生態盈利系統!
融資金、融人オ、融資源/ 運用資本槓桿來以小博大!
做好企業的股權結構設計/ 做好企業轉型優化和升級!
思維跳脫,打造新的盈利基因!
頂層設計,制定企業戰略地位!
營銷策略,完善企業的競爭力!
【資本對接】:股權融資、債權融資
【關注領域】: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教育,先進位造業等符合條件的領域。
舉辦城市:北京、深圳
點擊左下角的「了解更多」 打開會議連結,查看會議流程與報名!
(如果在站外閱讀是看不到下列「了解更多」連結的,可以進入頭條APP顯示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