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關係,類似《歌手》動輒聚集近千人的節目,註定很難以傳統的方式完成線下錄製。在一周前,《歌手》節目組公布將以「雲錄製」的方式五地連線完成節目的錄製與評審。
當時消息出來時,我有一定的疑慮。對於《歌手》這樣以頂級聲光和嚴肅競演為核心價值的節目來說,任何破壞原本頂級現場+現場投票的方式都會大大削減節目價值。這是共識。
但在疫情期間,如果《歌手》能以雲錄製的方式儘可能保留節目的核心價值,那對於之後疫情期間所有類似節目的製作,都將是個有益的探索——畢竟《歌手》連「多地連線」+「在線評審」+「設備要求苛刻」+「流程複雜」的Hard模式都完成了,其他節目多少能在節目組吃螃蟹的過程中學到不少有益的經驗。
當時,我就節目錄製可能會遇到的困難,提了五大問題。節目組是怎麼解決的呢?
第一,歌手的錄製設備、樂手團隊和環境,是否能夠最大限度地接近?
就播出看來,無法最大限度接近。五地的聲學環境、舞台環境都有差距。比如Misia可以在富士山下的體育館中點燃萬千蠟燭為中國祈福,周深卻只能隔離在上海的家中,獨自背對著白牆對著鏡頭演唱。
第二,聽眾評審的聆聽、回放設備,是否能夠最大限度地標準化?
無法標準化。但聽眾只要是用同一個設備聆聽所有的作品,相對而言就是具有統一評判標準的。
第三,如何處理音頻、視頻在線傳輸的質量和效果?
不得而知。據擔任評審的朋友反饋沒有太大影響。
第四,如何保證音頻、視頻不會被泄漏?
在線傳輸的過程中,評審的螢幕上會出現自己號碼的水印,如果視頻泄露,則直接違反保密條款,會追索責任。音頻泄漏很難保證,節目組採用在線監控輿情的方式嚴防死守。
第五,本季的「奇襲」要怎麼做到?
奇襲歌手聚集在長沙同個演播廳內,現場觀看直播完成奇襲的真人秀及表演環節。
就播出來看,節目效果雖然無法與正常錄製的節目質量相比,但也因為雲錄製的形式,讓節目更加特別——通過節目,我們看到了歌手們在疫情之下的處境和感受。競技的公平性雖然因為設備之間的差別很難保證,但我一直以來都認為,「競技」不過是《歌手》節目的形式,其核心還是在於展現音樂的動人之處。這次的錄製形式更像是一次疫情眾生相,我們聽到的是這個母題之下,他們基於各自所在的真實表達。這種「真實感」同樣珍貴。
接下來點評每一位歌手的表演。
1、黃霄雲《你的答案》
依然是一個「vocal向」的表演。不否認黃霄雲的確有非常不錯的聲音條件與演唱技術,如果她登上的是歌手的第一季,很有可能脫穎而出。但在如今,大家已經在各種綜藝中習慣了高音、怒音、長音的情況下,黃霄雲所做的只是在一個舊的歌曲審美中放入十八般聲樂武藝,但底子依然是舊的。
其實舊的審美形態不是不好,能夠做到精細入微依然可能成為精品。目前黃霄雲的問題還是技術上外化的東西掩蓋了一些更細膩的情緒,你在她的歌聲中,聽到「聲音」多過「情緒」。
2、隔壁老樊《多想在平庸的生活擁抱你》(奇襲失敗)
不是很符合個人喜好。隔壁老樊是典型這一代的「網絡歌手」,濫用煙嗓,旋律口水,摘抄網絡遠方系金句作為歌詞,這種所謂的「滄桑感」很難讓人感受到真實的生活氣息,販賣的是一種廉價的惆悵感,內核相當空洞乏味。
3、MISIA《向著明天》
一般情況下,我不喜歡這種大愛型歌曲,但這首我聽得熱淚盈眶。我想不是因為疫情期間多愁善感的關係,也不只是因為現場布置的關係。她的歌聲是一切的主角。
這種歌最怕的就是「假大空」,但Misia的演唱避免了這一點。這個現場中,她的歌聲如此赤裸,沒有過多後期的修飾,你能聽到她在演唱中所有的努力與糾結,最終還是在一片困苦中掙扎而出。她的聲音突破了語言的壁壘,那種衝破迷霧不斷向前的倔強感,在她的聲音中表達得如此真誠而飽滿。
無論懂不懂她的詞義,都能感覺到背後的力量與關懷。這或許算不上一個完美的現場,但它的情感、它的意義超越了完美。
4、袁婭維《有一種悲傷》
Tia依然保持了一貫的高水準。
對比其他炫技流,Tia其實技巧一樣不少,但卻不令人感到厭煩,為什麼?因為她擅於把握作品的色調與審美,讓炫技的部分跟著情緒的表達去走,而不是在聲樂表現的路上走到碰壁。
她用冷色調的配器和氣聲的控制去中和聲音的亮色,加入的R&B轉音也不過度,結尾的《If I Ain』t Got You》平淡收尾攏住餘韻,點到為止的剛好。
5、蕭敬騰《太陽》
比起之前華麗繁複的現場向改編,這場的蕭敬騰更讓人想起我們最初喜歡上他歌聲時的樣子——那種本能化的、不假思索的衝擊力,和歌曲本身簡單、直接、灼熱的勵志表達相合,在當下聽來更覺得溫暖。
編曲是他最標籤化的英式流行搖滾,以弦樂襯出抒情性,層次多但不過度,沒有喧賓奪主,標誌性的咬字、激勵音的使用與乾脆的尾音處理賦予了歌曲鮮明的蕭敬騰特色。
其實蕭敬騰的音樂里,最抓人的一直不是那些華麗繁複的東西,恰恰就是這種生猛自信的力道。這種人格化的魅力,為《太陽》賦予了強烈的個人風格。
6、白舉綱《安排好的人生》(奇襲失敗)
論聲音技術,白舉綱在場上不占優勢,但聲音里生猛的勁頭和他本人身上的少年感還是很突出。這種氣質在現在的年輕歌手中還蠻少見的,態度也很鮮明,聽得出他的敏銳。
我個人很喜歡這首歌從中段開始的電聲元素和鼓點的設計,有一些對新音樂的吸收在裡面。就作品而言,我個人更喜歡他在唱作人上的《來自冰島的信號》和《寫給一首歌的歌》,風格、視角都更新穎一些。
7、華晨宇《你要相信,這不是最後一天》
應該是在Program里預錄了多軌和聲,所以聽到的效果很「合唱」,主人聲不明顯,也不排除後期的原因。
編排很用心。
結尾的合唱部分與眾明星的念白效果相當動人,為這個表演賦予了另一層感染力。這也是這首歌最出人意料的創意點,像一部紀錄片快剪一樣,有一種「群像」的感覺。最終這種「群像」感把歌詞中 「Because you have to believe,不要再懷疑……我知道你很糾結,但總要學著自我和解「這些話語的說服力給撐了起來。
但總體而言,是一個相當用心的表演。我相信喜歡他的人一定也接受到了歌聲中的關懷。
8、徐佳瑩《小半》
原本我非常期待這個表演。徐佳瑩聲音中的少女氣質與《小半》那種躊躇不定的內心戲簡直是天作之合。
這個版本依然有不少閃光點,但不是徐佳瑩的最好水平。氣聲稍稍切斷了副歌不斷搖擺的韻律感,細膩之餘力道稍欠,顯得比原曲還要羞澀、內向,可以解釋為是另一種徐佳瑩氣質。但隨著編曲進入到第三遍副歌進入大線條高音部分,這種羞澀感和純凈感被破壞了,這個段落個人認為略顯多餘。
依然期待下一場拉拉的表現。
9、周深《能解答一切的答案》
全場最特別的一個表演,一個人隔離在上海,背對一面白牆開唱。沒有太多原本《歌手》節目的現場感和殿堂感,但周深的演唱依然很到位,聲音控制精準,情緒充沛,並不因場地而變化,他聲音里依然純凈的特質也很適合歌曲中傳達的「希望」主題,作為這一期「疫情特別節目」的結尾,像一支總結性質的片尾曲。
我的三票
MISIA《向著明天》
袁婭維《有一種悲傷》
徐佳瑩《小半》
奇襲二選一
棄權
蕭敬騰《太陽》
疫情之下,許多人的選歌都不免和當下的時事有關。包括在看節目的我們,也很難不帶著這樣的情緒去聆聽這些歌曲。這期節目也因此而特殊。
對於一場災難,我們可以有千萬種解讀,對面向災難的作品,也可能有千萬種期待。有人希望能夠得到專門的撫慰,有人則希望一切如常。但好在,這一期,兩種歌曲都有。我們看到了此時依然在努力的他們,從他們的音樂中看到了我們自己,讓這期節目的播出和觀看本身都值得紀念。
最後的最後,感謝一切依然盡力歌唱的人,希望一切儘快過去,我們在艷陽里相會。
節目歌曲已在網易雲音樂上線,這期你喜歡誰的表演?
*圖源湖南衛視歌手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