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七度獲奧斯卡提名的他,終於靠《聞香識女人》圓了影帝夢

2019-06-08     影評最TOP



如我們所知,阿爾•帕西諾是憑藉在電影《聞香識女人》中完美的表演,終於得以圓了奧斯卡影帝夢,但他也成為了好萊塢歷史上爭議比較大的幾位男演員之一。

傳統觀點認為,早在上世紀70年代,阿爾•帕西諾就是個內向且易怒的人。持這種觀點的人也經常用「Hoo-ah !「,這句出自《聞香識女人》的口頭禪來嘲笑他。甚至有人對帕西諾質疑說:「他只會揮舞著手臂,然後安靜地大聲咆哮。」他們常常會對他在《教父》中飾演的」第二代教父」麥可•柯里昂這一角色感到不滿,並為義大利裔美國人失去了在銀幕上的偉大希望而哀悼。

的確,老帕西諾在電影《魔鬼代言人》中就曾在「地獄「中咆哮。而在《教父》中,帕西諾也過於敏感和內向,以至於派拉蒙影業的高管們想讓他表現得強勢一些,最後甚至想把他換掉。還比如在電影《夕陽之戀》中他的表演無疑也是失敗的,帕西諾扮演一名賽車手,聲音非常沉悶,不清楚他內心衝突的本質是什麼。


他在接下來的20世紀80年代的大部分時間也不順。無論是在《革命》中扮演的小人物,還是在《疤面煞星》中扮演大角色。他不僅收到了對於他演技的批評,而且在商業上也非常不穩定。這也導致後來帕西諾決定停演電影四年。然後90年代剛開始,帕西諾就在《教父3》中飾演垂暮之年的教父,而此時的教父只想脫離黑道,實現自我救贖。但是依舊有人批評他沒有第一代教父的那種氣質。

終於,在馬丁·布萊斯特的《聞香識女人》中帕西諾華麗回歸,實現了自我證明。我們看到了一個既簡潔又豐滿的角色,這是一部以憤怒對抗死亡的傑作,帕西諾即使在「殘疾「的時候也在努力申明自己在好萊塢的統治地位。電影中「Hoo-ah」似乎也是他對質疑聲的有力回應。


電影的故事是這樣的。弗蘭克·斯萊德中校曾是一名有名的軍人、英雄,現在已經失明但脾氣古怪暴躁,住在他侄女家旁邊的一間老木屋裡。帕西諾癱坐在扶手椅上,一邊喝著威士忌和一邊抽著雪茄煙。一會兒默默地自言自語,一會兒又恢復了他的咆哮:「我會讓你把油腥體臭聞個夠,聞到生不如死,明白嗎」。查理·西姆斯,這個貧窮的學生最開始並不想接收這個感恩節兼職,但是因為他的善良而且他確實需要這筆錢才能買到回家的機票,所以他還是選擇過來照顧弗蘭克。


可是弗蘭克卻將查理帶到了紐約,在那裡他們住進了豪華的華爾道夫酒店,開始了「愉快之旅」。而且他有一項本領就是鼻子能準確追逐到空氣中的香味,並成功地推斷出附近女人的香水名稱。

因為弗蘭克當作自己人生的最後狂歡。於是他成了一個不修邊幅的酒鬼,與美女跳探戈,開法拉利尋求刺激,和一個女裁縫調情,當然他也去見了並不歡迎他的親人。當一切都結束之後,弗蘭克拿起準備好的手槍,想要自殺,幸好有查理的幫忙才挽救了他的生命和痛苦的心靈。


而查理呢?此時的他因為卷進了幾個搗蛋富二代學生的惡作劇而受到學校校長的開除威脅,他不想出賣同學,也不想失去獎學金和升學機會。最後,在學校禮堂弗蘭克中校發表一個巴頓式的最後演講。我至今依舊對這段演講記憶猶新。弗蘭克激昂地說:「我如今也到了人生的岔路口,我總是清楚該走哪條路,無一例外,我都清楚,但我從沒走過,知道為什麼嗎?因為太他媽難了」。

這段演講是帕西諾在整部電影中深情飽滿以及完美演技的集中體現。為了演好這個角色,他去了盲人機構,並訓練自己如何分散眼睛的注意力,這樣他就能像真的「瞎子「一樣表現出色(這導致他在拍攝過程中摔倒致眼睛受傷)。而且不同以往電影中嚴肅凝重的「瞎子「,帕西諾的「瞎眼睛「似乎在溫柔地凝視著遠處的一片空白,突顯出他沉溺在失敗之中的狀態。


儘管他有時悶悶不樂,然後又喋喋不休,有時卻又能在平靜的痛苦中咆哮,出色地實現了最後令人振奮的獨白。電影的劇本充滿了很多的刺激和趣味,同時它也給了帕西諾一個難得的展示他喜劇才華的機會。(當帕西諾和查理哄騙法拉利的銷售員讓他們試駕時,他保證:「我兒子的駕駛技術非常好,你可以在發動機上煮個雞蛋。等我們把車開回來,我給你剝雞蛋。」)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美麗的故事。確切地說,是查理讓弗蘭克發現了自己。弗蘭克也幫助查理化解了困難,最重要的是,改變了他的人生與信仰。


還有一段廣為稱讚的探戈舞片段,它來自於帕西諾與加布里埃爾·安瓦爾的完美配合。在曲子《一步之遙》的襯托下,這段舞蹈不僅是完美的,關鍵還是帕西諾傳達的謙卑讓我們相信這真的是一個盲人跳的。連他自己的臉上都露出了難以置信的笑容。我們能感覺到他對他美麗、優雅的年輕舞伴的感激與尊重。

終於,在七次提名之後,帕西諾憑藉這部電影獲得了奧斯卡獎。帕西諾飾演的英雄中校弗蘭克不僅被認為是一個旨在獲獎的角色,也是對過去榮耀的一種獎勵。對於帕西諾來說,這就是一場個人秀,甚至都不需要導演幫忙。之後有人這樣評價這部電影:「電影就是一個角色的禮物,它讓帕西諾成為一個小丑、演說家、藝術家、暴躁的老人。」但他並不是諷刺而是稱讚帕西諾將這麼一個複雜的角色演繹的如此真實完美。

《聞香識女人》我看過很多遍,即使現在再回顧一遍,我依舊會覺得生動與感人。這裡有一種哲學上的差異,甚至是根本無法調和的矛盾,那就是認為應該追求真相的理性與最大化情感力量的感性之間的差異。然而事實上,我也更願意把弗蘭克看作是一種設想,試圖在一個被束縛、甚至迂腐的世界中找到發泄憤怒的地方。


至於帕西諾的演技,我想看過《聞香識女人》之後,那些質疑都應該結束了。就帕西諾他個人來說,他是內向的,他害羞,說話溫和,容易臉紅,童年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動物園裡看動物。但認為他只會咆哮,這絕對是對他藝術的一種根本性誤解。對帕西諾來說,他越活躍,他就越不自覺地投入到角色的情感中去,他的職業生涯也就越精彩。就像弗蘭克這樣的角色或許很容易被模仿,但很難再創造,包括對失去和重生的真實觀察,成為了帕西諾證明自己的終極例子。

如果你希望帕西諾繼續像麥可·柯里昂那樣安靜地表演,那麼你會和《教父》中的凱一樣——希望這個男人做你喜歡做的事,但不理解他的人生,也不理解他的命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H0BWwBmyVoG_1Zwj-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