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歲離婚,40歲爆紅:做了7年主婦又怎樣,人生不止一種「活法」

2019-05-28     養娃經

最近意外觀看了一個演講視頻,劉敏濤演講的《中年叛逆》。


她的幾句話深深地擊中了我:


我生活的軌跡幾乎全部符合社會對一個「標準」女性的預期。既然循規蹈矩、隨波逐流的生活並沒有給我帶來預期的幸福,反而讓我在本該神采飛揚的大好年華,活得卑微而蒼白,那就不如就做我自己,隨心所欲地去生活中冒險,試試自己的極限,到底在哪裡?真正為自己而活了,才發現叛逆是需要力量的,言聽計從,無需過腦,而我行我素卻需要判斷能力和勇氣的雙重加持。

01

「乖乖女」的生活,並沒有給我想要的幸福。


相信很多人關注到劉敏濤,是因為2015年的上映兩部大戲,《偽裝者》和《琅琊榜》。


我也一樣,對劉敏濤最初的印象是「演技派」,有著成熟女性獨有的知性優雅、睿智大方。



《琅琊榜》中的「靜妃」,柔情隱忍也霸氣,

眼神里都是滿滿的戲。

《偽裝者》中的「大姐明鏡」,

既能霸氣側漏震眾人、又能溫情脈脈暖人心


看完她的演講後,對她的認識又增多了幾分。


正如她演講中所說,「我生活的軌跡幾乎全部符合社會對一個『標準』女性的預期。」


劉敏濤的前半生,屬於別人家的孩子。


按照父母的預期努力學習,學習舞蹈,連考中戲都是姑姑替她做的決定。從未有過表演經驗的她,從眾多備選者中脫穎而出,老師對她的期待是「小鞏俐」。


畢業後,劉敏濤接到的戲幾乎部部都是女主角。


事業正是紅火的時候,她遇見了愛情。在事業和家庭中,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承擔起「妻子」與「媽媽」的責任。


沒想到,這段感情終究沒能敵過「七年之癢」。


丈夫常年在外,聚少離多的婚姻,漸漸失去原本的溫度,讓她感覺不到真實。


如果婚姻是這樣?那麼婚姻的意義又是什麼?


她說:結婚照上明媚的笑容並不是此後生活的全部表情,在婚姻里,我漸漸活得面目模糊。


在37歲這年,劉敏濤忽然意識到自己的孤寂與不值得,她離婚了,孩子由她來撫養。


時隔兩年,劉敏濤早已重新翻紅,在《金星秀》上談及這段「失敗」的婚姻。


她說「該來的讓它來,該去的讓它去」,言辭坦蕩,卻未必沒有痛苦。

02

你以為跨不過去的坎,

時間都會替你跨過!


中國文化里的「乖孩子」都會有一種內化的討好型人格,害怕讓別人失望。但是總有一些時候,你要告訴別人,我想為自己活一遍。


對於劉敏濤來說,尤是如此。


按別人的劇本,活得並不如意,「那就不如就做我自己,隨心所欲地去生活中冒險,試試自己的極限,到底在哪裡?」


在新人輩出,競爭殘酷的娛樂圈。一個年近40的中年女演員,等待著她的,絕對是一場硬戰。


劉敏濤是幸運的,她遇見了導演孔笙。


但與其說,她幸運,不如說她足夠清醒和努力。


七年的主婦生活,她把絕大部分精力留在家庭,但卻沒有完全脫離自己的演藝事業。


《琅琊榜》已是她與孔笙的第7次合作,劉敏濤的實力,孔笙相當清楚。這才有了「明鏡」「靜妃」,兩個讓劉敏濤大放光彩的角色。


記得俞飛鴻曾說過一句話:女人不能躺在婚姻上。


這話雖然聽上去不太悅耳,卻是鐵錚錚的事實。精神上,經濟上,各方面的獨立,是永不過時的自我保護。


劉敏濤講了一個故事:


前夫帶她去日本清水寺旅遊,期間,她很想吃一根抹茶冰激凌,但是沒有吃到。


過後,她輕描淡寫地解釋為:「因為我身無分文」。


當你手心向上的時候,很多事情你做不了了,哪怕只是一根微不足道的冰激凌。


而如今,她重新愛上了能帶來足夠安全感和成就感的事業,也滿足了自己那麼一個小小的心愿——抹茶冰激凌。



無論什麼時候,別折斷自己翅膀,也別將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


這裡並不是說,當家庭主婦就意味著折斷翅膀,而是當家庭主婦後,另一方願意認可你在家庭中的付出,甚至是願意將財政大權交到你手上。


請參考袁詠儀的言論,她說:「我們一起拍攝節目,分帳各百分之五十。我很獨立的,獨立到很少花自己的錢。」


這段話特別有爭議,但有一點需要明確的是:真正的獨立,是不需要拒絕花男人錢,來證明的。



這是因為,相比經濟獨立,精神獨立更為重要。


在《圓桌派》上,香港作家馬家輝說的一個故事,讓我尤為深刻。


馬家輝和妻子結婚後,妻子決定做全職主婦。


起初,他是不同意的,覺得一旦妻子做全職主婦後,精神上一定跟不上他。


結果,他被打臉了,妻子雖然在家,但她的精神世界不貧瘠,反而會推薦好書好電影好片給他,工作上也能幫他提出建設性意見。


最後,他總結道:我在經濟上養活太太,太太用精神滋養著我。


正如梁文道所說: 女人一定要有自己過日子的能力,要有別人沒法拿走的東西。這很重要。

03

生活從來沒有統一標準,

也沒有誰應該怎麼活。


如果,你認為相夫教子是幸福,那麼就做一個好太太,一個好媽媽;


如果,你認為生活不止愛情和婚姻,那麼勇敢去擴寬邊界,活出自我;


如果,你的婚姻讓你感覺不到幸福,那麼離開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有一詞叫「標準癌」,癌化患者不僅這套框框圈住自己,還會試圖用這套框架去束縛他人。


就像劉敏濤,她的前半生按部就班地「打卡」——戀愛、結婚、生娃,直到中年才恍然醒悟。

有人問:劉敏濤,你中年叛逆,不覺得晚嗎?

她說,不,一切都是剛剛好。


也許是受到了婚姻變故的影響,也許是隨著歲月的積累,我對自己的認識更加清醒,更加透明。好像慢慢發現,自己需要什麼,能夠做到什麼,希望做什麼。


很多時候,為了滿足別人眼中的自己,而去實現別人的目標,往往卻忽略了自己最真實的感受。


人這一輩子,滿足所有人的期待很難,努力做到不辜負自己,就足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t-W_msBmyVoG_1Zeow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