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景觀設計」蘇式園林中植物與山石的搭配

2019-07-23   鑫寶景觀


在園林中,當山石與植物組織創造景觀時,要根據山石本身的特徵和周邊的具體環境,精心選擇植物的種類、形態、高低大小以及不同植物之間的搭配形式,使山石和植物組織達到最自然、最美的景觀效果。柔美豐盛的植物可以襯托山石之硬朗和氣勢,山石之輔助點綴則可以讓植物顯得更加富有神韻,植物與山石相得益彰地配置能夠營造出豐富多彩、充滿靈韻的景觀。

山石為主,植物為輔:層次分明,靜中有動

在庭院入口、中心等視線集中的地方特置大塊山石;或將山石安置於公園主景區、草坪一角、軸線焦點等形成醒目的點景。山石的周邊常綴以植物,或作為背景烘托,或作為前置襯托,形成一處層次分明、靜中有動的園林景觀。這樣以山石為主、植物為輔的配置方式因其主體突出,常作為園林中的障景、對景、框景,用來劃分空間、豐富層次,具有多重觀賞價值。




蘇州留園冠雲峰集瘦、皺、漏、透於一體,圍繞冠雲峰配置石榴、芭蕉、南天竹、枸杞等灌木,前植低矮的各色草花。遊人駐足平台或漫步曲廊之中,但見湖石山峰高聳奇特、玲瓏清秀,其旁植物花葉扶疏、姿態娟秀、蒼翠如洗。與其說冠雲峰一枝獨秀,不如說在這些綠色的背景和前景鮮艷的暖色襯托下,它早已和這些植物共同成為留園的象徵。




留園冠雲峰


假山的植物配置宜利用植物的造型、色彩等特色,襯托山的姿態、質感和氣勢。假山上的植物多配植在山體的半山腰或山腳,配植在半山腰的植株體量宜小、蟠曲蒼勁,配植在山腳的則相對要高大一些、枝幹粗直或橫臥。揚州個園的黃石假山間有古柏出石隙中,其堅挺的形態與山勢取得調和,蒼綠的枝葉又與褐黃的山石形成對比。山腳的青楓姿態挺拔、清爽高挑,增加了景深,襯托出秋山的明凈。


與古典園林相比,現代園林中的石材更多地融入了現代人追求簡潔精練的風格。石材的品種在湖石、黃石、英石的基礎上多用人工塑石、卵石。低矮的常綠草本植物或宿根花卉層疊疏密地栽植在石頭周圍,精巧而耐人尋味,良好的植物景觀也恰當地輔助了石頭的點景功能。

植物為主,山石為輔:返璞歸真,自然野趣

以山石為配景的植物配置可以充分展示自然植物群落形成的景觀,設計主要以植物配置為主,石頭和疊山都是自然要素中的一種類型。將宿根花卉、一二年生花卉等多種花卉植物,栽植在樹叢、綠籬、欄杆、綠地邊緣、道路兩旁、轉角處以及建築物前,以帶狀自然式混合栽種可形成花境,這樣的仿自然植物群落再配以石頭的鑲嵌,可使景觀更為協調穩定、親切自然。





比如用幾塊奇石和植物成組配置環境一角。石塊大小呼應、有疏有密,植物有機地組合在石塊之間,蒲葦、矮牽牛、秋海棠、銀葉菊、傘房決明、南天竹、桃葉珊瑚等花境植物參差高下、生動有致。幹道兩側以翠竹林為景觀主體,林下茂盛蔥鬱的陰生植物、野生花卉、爬藤植物參差錯落、生動野趣,偶見塊石二三一組、凹凸不平、傾側斜欹在濃林之下、密叢之間,漫步其中,如置身效野山林,讓人充分領略大自然的山野氣息。

植物與山石的配置:相得益彰,因地制宜

在揚州個園的月洞門之前,有一幅粉牆為紙、竹石為畫的畫面,這裡翠竹秀拔、綠蔭宜人、石筍參差、搭配有情,使人聯想到雨後春筍生機勃勃的意境。



揚州個園


植物與山石相得益彰的配置方式,還有岸邊植物配置、岩石園植物配置、園林植物與群石配置等形式。廬山植物園裡的岩石園是我國的第一個岩石園。這裡模擬高山植被群落、結合山中岩石地貌,模仿自然,傍山疊石,石中有花,花中有石,趣味盎然,595種高山植物與廬山的砂頁岩和變質岩造就了天然景觀。




在園林中,植物已不是植物學意義上的植物,山石也已不是礦物學意義上的山石,它們已由純自然的客觀存在物轉化為園林的主觀存在物。「位置得宜」,就是說必須將一花一石安置得當,使它們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人的性靈,體現自然界的生態,從而創造出園林美。因此植物與山石的配置要體現出整體美、自然美,要注意形式與神韻、外觀與內涵、景觀與生態的統一,讓人們在欣賞和感受外形的同時,能領悟到深邃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