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光榮戶李菊花:勤勞奮鬥走上致富路

2020-04-29     掌上曲靖

春耕農忙時節,李菊花正在田間幹勁十足地移栽煙苗。她說:「移栽是種烤煙的重要環節,必須灑下汗水,及時把煙苗種下、面積種實,才會有好收穫。」看著剛栽下的煙苗長勢良好,她的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

李菊花曾是馬龍區雞頭村街道瓦倉社區大瓦倉村小組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面對貧困的泥沼,她堅強地扛起家庭重擔,任勞任怨,孝老愛親,在黨的扶貧政策和各級精準幫扶下,她自力更生積極發展烤煙種植,憑藉著勤勞的雙手於2019年順利脫貧,更實現穩定增收,並以堅強善良、勤懇奮鬥的高尚品格成為瓦倉社區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榜樣。

面對重重壓力,她毅然扛起生活重擔

李菊花家中有7口人,有患帕金森綜合症、小腦萎縮的母親,患精神分裂症的姐姐,還有三個女兒在校讀書。家中的重擔就全壓在了李菊花和丈夫劉安華身上,開支大、收入低,一家人擠在破舊的危房裡……面對上有老弱病殘要照顧、下有女兒要教育的局面,她從不怨天尤人,而是直面困難,與丈夫互相扶持,用堅韌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撐起這個家。她相信人窮志不窮,自己只要肯苦肯干,日子總會越來越好的。

堅強是她的脊樑,善良是她的心地。母親癱瘓在床,她十幾年如一日悉心照料,每日喂食三餐、梳洗、按摩,以反哺之心盡孝。姐姐婚後精神失常後,她將她接回家中精心照顧,二十年無怨無悔。李菊花有三個女兒,但二女兒其實是劉安華的侄女,十九年前在得知遠在四川宜賓尚在襁褓中的侄女因父親去世、母親離家出走遭遺棄後,李菊花將才兩個月大的侄女帶回瓦倉養育在身邊,無微不至地當自己的女兒一樣撫養。多年來,李菊花義無反顧扛起家庭的重擔,心甘情願為家庭奉獻,始終用愛和行動詮釋著中華民族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

精準扶貧政策,讓她更有信心

自2016年李菊花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以來,馬龍區認真落實各項政策,各級各部門精準開展幫扶工作,為她家擺脫貧困提供了有力保障。2017年,李菊花家享受了危房補助2.8萬元,蓋起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子,解決了住房問題;醫療保險更是兜住了李菊花家中的主要支出,看病吃藥只需自付很少部分,解決了看不起病的問題;另外,三個孩子正處於高中教育的關鍵階段,教育幫扶政策不僅免除了學雜費,每年還有助學金填補生活費,解決了孩子們上學的難題;村幹部和駐村工作隊力所能及地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積極為她家的發展想辦法、出點子,針對她家的情況因戶施策,鼓勵她發展產業並向她宣傳了「期限3年,基準利率,免抵押、免擔保,政府全額貼息」的小額信貸政策。

「感謝黨的好政策,讓我們減輕了很多生活中的負擔,通過政策幫扶和自身的努力,吃穿不愁,住房、醫療、就學有了保障。現在三個孩子都爭氣,全心刻苦讀書,最盼望的就是女兒們能考個好大學,所以我也要努力奮鬥,多掙點錢供她們好好讀書,等過個四五年她們都有好工作了,日子就會更紅火了。」李菊花由衷地感謝各級的幫扶。在精準扶貧政策的幫扶下,她對發展烤煙種植、養殖肉牛也更有信心了。

不等不靠不要,她靠雙手發展致富

在精準扶貧政策幫扶下,李菊花不等不靠不要,用勤勞的雙手擺脫貧困。要想脫貧就得發展產業,她了解到種烤煙效益好、養黃牛收益也不錯,於是抓住機遇大力發展烤煙種植,並搞起了養殖。2018年,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李菊花申請了5萬元的小額信貸,用於種植烤煙併購買了2頭黃牛,開始了她的脫貧致富之路。為了提高種養殖水平,她積極參加烤煙種植培訓,認真學習技能,經過反覆的摸索,在田間地頭灑下無數辛勞的汗水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種植技術,種出了高質量的烤煙,2019年交售烤煙1000公斤,收入36000元。再加上丈夫劉安華常年在雞頭村鐵路線上務工,每月工資也有2000元,他們家2019年成功摘下「貧困戶」的帽子,用實踐證明了勤勞是致富的法寶。

因為有經驗、技術好,今年,李菊花把烤煙種植面積擴大到了15畝。在她的努力下,全家已擺脫了貧困,今年種植烤煙還找了幾個臨時工幫忙,帶動鄉親就近務工,也增加了群眾的收入。

堅強善良是貧窮中的財富,克服種種困難,依靠雙手,李菊花收穫了滿滿的希望。對於未來,她堅信,家庭生活會更加幸福,她所熱愛的鄉村也會愈加美麗。

曲靖日報特約記者 尹路倉 通訊員 薛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XM6znEBfwtFQPkdIks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