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印象——我的城市我的路

2020-07-21     淮北綜合廣播

原標題:淮北印象——我的城市我的路

人 在 路 上

——文:周保民

大凡一座城市,

向初來乍到者呈現的第一張名片,

當數出行交通了。

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初到淮北,先就城市火車站竟如此堂而皇之的矮小簡陋吃了一驚。等出站再一望,只見閘河路上,你追我趕的一溜一溜運貨毛驢顛顛兒地跑著,驢糞蛋兒就那麼順理成章地赫然散落在路面,不由又吃了一驚。

後來住在李樓技校,沒有坐公交車的便利條件,天天騎自行車到市裡上班,那時雙車道柏油路面的相陽路,路西是高大濃密的柳樹,將路邊菜農蓋的平房和一部分路面籠罩在綠蔭中。路東是稀稀落落的幾家小企業,路邊的柳樹可能是被煙燻火烤的緣故,長勢比路對面的要遜色許多。

風和日麗和秋高氣爽的日子,披一襲朝陽,騎行在路上兜風是最感愜意的一件事。夏冬季節則倍感辛苦,特別逢上烈日暴雨或風雪瀰漫,人一紮進風霜雨雪中就只能咬牙前行。有一次我路遇瓢潑大雨,雨打得眼睛都睜不開,路邊一位老大爺見狀,喊我趕緊到他家涼棚下躲雨,還熱情地端給我一碗熱茶驅寒。淮北鄉土人家的善良純樸著實讓我感動,以後每次碰見那位大爺,我都會主動問候一聲老人家好。還有一年夏天,半夜騎行回家,沒帶手電,沒有月光,那時路上也不想如今燈火通明,只是黑黢黢的一片,萬籟俱靜的相陽路黑得伸手不見五指,我只能按平時騎車的記憶和規矩往前騎。誰知一不小心,車子快速沖向了路邊一大堆麥糠。我像雜技演員一樣,來了個驚險飛車,好在有驚無險,人車飛出去三四米遠落地竟然毫髮無損,為此,我向身邊的人誇口了好一陣子。

此後有幾年時間因為工作,我經常要往返奔波於百里礦區,我又成為古城路長途汽車站和淮海路社會客運站的常客。當時的公交車是幾十年不變的老式公交車,色彩陳舊喇叭刺耳,開起來車廂里還滿是濃烈的汽油味兒,遇到路面上的小坑,整個車廂就會激動得直哆嗦,渾身顫抖,嘩啦嘩啦地亂響,像隨時能散了架一樣。車外的塵土也捲入車內,瀰漫刺鼻,使我的每一次出行,絕對貼近鄉土氛圍。以至於大家開會講話,總會用「歡迎某某同志風塵僕僕來到我們這裡」的歡迎詞,聽起來十分妥帖暖心。

九十年代後,淮北道路公交發展迅猛,我開始坐公交車上下班,那輛自行車因此光榮退休。隨著新建人民路,擴建高岳路,東山路,相陽路,及相繼開闢淮紡路,東外環,翠峰路等,一張重塑淮北的建設網,讓淮北人民嘗到大手筆製作城市第一名片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如今市內公交暢通無阻,出行方便快捷,很難體味到從前出門的不便和辛苦了。只是,那些鐫刻在年輪深處的記憶,卻並未因高樓商業街的崛起而隱退。曾經淮北散發著的濃郁鄉間氣息的梨園果樹,荷田葦叢,以及相山城區依山傍水的小城模樣,至今還清晰地疊印在眼前喧囂繁華的景致之上。

監製:耿艷秋 丁偉

編輯:姚弘

朗讀者:丁偉

合成:小凡

微信編輯:柳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R3rcHMBnkjnB-0zMj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