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軍、田惠敏:開啟新一輪醫保制度改革大幕

2020-03-10   中國發展50人智庫

《與改革同行》系列62(2020年3月2日—3月8日)

關鍵詞: 醫保制度;新基建;基礎研究;國有權益;產業升級

引 言

2020年3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發布《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這是我國醫療保障領域首個中央層級的整體改革文件,標誌著我國新一輪醫保制度改革大幕正式開啟。本周,中央政治局常務會議決定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國務院國資委將有限合夥企業中的國有權益納入常態化登記管理範圍。

一、法規政策

  • 市場監管總局等六部門印發《關於應對疫情影響加大對個體工商戶扶持力度的指導意見》。(2020年3月2日)
  •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2020年3月2日)
  •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精簡審批優化服務精準穩妥推進企業復工復產的通知》。(2020年3月5日)
  • 科技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2020年3月5日)
  • 國務院國資委印發《有限合夥企業國有權益登記暫行規定》。(2020年3月6日)
  • 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困難群眾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2020年3月7日)

二、重大事件

  • 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完善「六穩」工作協調機制。(2020年3月4日)
  • 新證券法下深交所首批「註冊制」公司債券獲受理。(2020年3月4日)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研究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穩定經濟社會運行重點工作,提出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2020年3月5日)

專欄:推動新基建建設 為未來產業升級夯實基礎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要求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這些工程和項目,早在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做出了相應的安排,由於疫情的影響,需要儘快啟動以穩定經濟,保證今年的經濟平穩增長。

其中,新型基礎設施備受資本市場關注。新基建最初出現於2018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要求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目前,根據中央媒體的報道稱,「新基建」指發力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七大領域:5G基站、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和工業網際網路。

新基建受到重視,主要是其投資具有乘數效應,完全符合中國當前需要發展的多種目標。首先,傳統基建的主要內容是鋼筋水泥,雖然目前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沒有存在結構性短板,但大部分領域已經過剩。新基建主要與中國的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有關,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和任務。其次,這七大領域的投資與建設本身就會拉動自身領域上下游和軟硬體領域的巨大需求,有利於為中國新興的國產供應鏈提供發展機會和進步空間,具有一定的扶持作用。與此同時,作為新型基礎設施,它們建成後會為更多的產業和應用提供基礎環境和條件,從而衍生出更多的產業和企業,因此具有很強的乘數效應。

新基建本質上起到一種中介和助推作用,傳統產業藉助這些新型基礎設施,儘快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因此,新基建不僅僅是一種新增量,更是對存量具有很大的效率提升效應。因此,在新基建推進的同時,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需要同步進行,這本身是一個普遍的規模較大的技術投資過程,有助於整個宏觀經濟整體效率的進步。

當前,世界發達經濟體都在積極投入技術變革與產業革命的潮流中去,新基建是新興戰略產業的內容,是國家間競爭的主要戰場。中國在新基建領域的技術水平不落後於世界任何國家,同時也具有其他國家所不具有的優勢,即巨大的應用規模。因此,作為提升國家戰略競爭力的主要內容,新基建承擔了重要的歷史使命,也必定會實現最終的成功。

三、精彩觀點

  • 《人民日報》刊發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金融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孫運傳《大數據時代經濟學研究的創新與變革》的文章。文章提出,經濟學者應高度關注大數據時代經濟學研究所面臨的樣本數據擴大、數據結構種類變化等新情況新問題,重視文本挖掘、深度學習等數據分析技術在處理分析海量異構數據方面的優勢,積極推動經濟學研究方法創新和變革,提高經濟學研究的精準性和對經濟實踐的指導性。(2020年3月2日)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表示,在基礎設施四梁八柱已經搭建起來、峰值已過的情況下,不能為了花錢而花錢。各地政府更不能走大水漫灌盲目刺激的老路,而是要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將資金投入到城鄉統籌、生態環保、基本公共服務等短板領域,這才是符合新時代的投資方向。(2020年3月3日)

四、最新進展

  • 國務院扶貧辦最新統計顯示,繼去年底西藏宣布所有貧困縣退出後,截至今年2月底,河北、山西、黑龍江、河南、湖南、海南、重慶、陝西等8個省市的所有貧困縣已宣布脫貧摘帽。(2020年3月2日)
  •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共享經濟市場交易額為32828億元,比上年增長11.6%;直接融資額約714億元,比上年下降52.1%。雖然2019年共享經濟遭遇危機,但在穩就業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在當前就業形勢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共享經濟領域就業仍然保持了較快增長。(2020年3月5日)

五、熱點述評

【開啟新一輪醫保制度改革大幕】醫療保障是減輕群眾就醫負擔、增進民生福祉、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制度安排。自1998年職工醫保改革以來,經過20年的不斷發展,我國醫療保障制度建設成就舉世矚目。完成了制度轉軌,將計劃經濟時期福利性公費勞保醫療制度轉換成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然而,我國目前仍存在醫療保障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全面建立中國特色醫療保障制度,2019年11月,中央深改委第11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深化我國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隨後,2020年3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發布《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意見》共28條內容,醫療體系建設、可持續籌資機制、醫保支付、基金監管、藥價、醫療服務等多個方面入手,著力解決醫療保障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意見》提出,到2025年,醫療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基本完成待遇保障、籌資運行、醫保支付、基金監管等重要機制和醫藥服務供給、醫保管理服務等關鍵領域的改革任務。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醫療保險為主體,醫療救助為托底,補充醫療保險、商業健康保險、慈善捐贈、醫療互助共同發展的醫療保障制度體系。這是我國醫療保障領域首個中央層級的整體改革文件,標誌著中國醫保制度將從以往長期試驗性改革狀態進入成熟、定型的新發展階段。我國新一輪醫保制度改革大幕由此開啟。

參考文獻

[1]人民日報圖文資料庫[EB/OL],2020-3-2/2020-3-8.

[2]光明日報圖文資料庫[EB/OL],2020-3-2/2020-3-8.

[3]經濟參考報圖文資料庫[EB/OL],2020-3-2/2020-3-6.

[4]經濟日報圖文資料庫[EB/OL],2020-3-2/2020-3-6.

[5]孫自法.中國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 支撐科技強國建設,中國新聞網[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0150617040228350&wfr=spider&for=pc.

[6]社論:推動新基建建設 為未來產業升級夯實基礎,[N].21世紀報道,2020-3-7.

[7]李燚.總投資近34萬億 新基建投資清單出爐!錢從哪來?

[8]屈婷.權威解讀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環球網[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0459655369378192&wfr=spider&for=pc.

[9]馬海燕,張子揚,郭超凱.中國深化醫保改革再加碼 制度建設拓寬民生邊界,中國新聞網[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0424324568857081&wfr=spider&for=pc.

[10]王宗凡.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內在邏輯[J].中國醫療保險,2020(1).

作者簡介

李佐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經濟學博士,研究員,博導,碩士、博士期間先後師從張培剛教授、吳敬璉教授田惠敏: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研究員,經濟學博士,博士、博士後期間先後師從張培剛教授、厲以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