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蔥蘢,金灣區三灶鎮南排河清水潺潺,夾河的綠樹青竹中夾,竹桃和黃嬋花開得正艷,一河兩岸風光美,居民遊玩好歡樂~
居民在南排河邊溜娃、散步
游阿姨:
以前沒搞好的時候好臭,現在搞的漂漂亮亮的,水質也好了,我經常帶著孫子過來玩、過來散步。
這條水質好、環境美的南排河,難以想像曾經是「臭名遠揚」,讓當地居民避之不及的黑臭河 。
整治前的南排河,又黑又臭
近兩年時間,金灣區和三灶鎮累計投入2.2億元的 黑臭水體整治工作,讓南排河脫胎換骨、蛻變成功。
南排河治理的顯著成效,是諸多舉措合力的集中體現。以河長制工作為抓手,區、鎮、村合力理順體制機制之「因」,創新舉措出新招之「果」。
南排河邊的綠道
請繼續往下看,小金帶你詳細了解南排河的「逆襲」之路~
摘掉「帽子」刻不容緩
南排河,不是河,其實是三灶鎮的排洪渠。
南排河全長5.73km,河面寬度12~40m,兩岸已漿砌石擋牆,河床為淤泥、砂礫泥土;上游自草堂灣起,中部穿過三灶鎮城區,下段為三灶工業園區。
南排河兩岸沿岸線300米範圍內有97家企業、150多戶民居。各種工業、生活污水湧入南排河,它無可避免地成為了「臭水溝」。
南排河
2017年,經過第三方檢測公司檢測,南排河上、中、下游的採樣斷面水質皆為劣V類。
2018年3月,南排河被珠海市委列入督辦整治的黑臭水體整治河涌之一,並上報至省級整治名錄當中。
內外污染源兼治消除水體黑臭
治水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項浩瀚工程。
為力求早日實現「河暢、堤固、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改善周邊居民生活環境,促進三灶鎮生態文明建設,三灶鎮以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為抓手,堅持「一河一策」,健全巡查監管機制。
按照「問題在水裡,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網,關鍵在排口」的整治思路,投資約2.2億元,從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等方面綜合施策,有效改善全河段水質。
河面噴泉能增加生態修復
堅持源頭治理,南排河沿岸300米範圍內90多家企業和150多戶民居已全部完成截污並納入市政管網,累計完成全段污水管道修復清疏10餘公里。與此同時,三灶水質凈化廠由原來的日處理量3萬噸提升到8萬噸,一舉解決了污水無處排放的問題。
加強內源治理,委託專業隊伍對南排河河道進行常態化保潔,定期做好河床清淤,並採用原位修復技術改善河床底泥,實現除垢納清、潔本正源。
實施生態修復,24小時進行生態補水,增強水體置換和流動性,提高水體自凈能力。
「我們還通過利用水泵抽水和海水漲潮,對南排河進行補水,增強水體置換和流動性,提高水體自凈能力,實施生態修復。」三灶鎮河長辦工程師胡瑞介紹道。
現在,南排河已全面消除水體黑臭問題並進入長治久清新階段,並在去年年底完成省級「初見效果評估」。
岸邊改造
河邊舊貌換新顏
南排河水質從劣Ⅴ類到Ⅳ類成功逆襲,在治理水質的同時,三灶鎮還同時在打造「岸綠、景美」的目標。
河邊綠植——夾竹桃花
小金在南排河橋椿橋段看到,粉色的夾竹桃花和黃色的黃蟬花在兩岸競相開放,隨著河岸蜿蜒的綠道上落英繽紛,北側廠房外牆被竹子完全覆蓋,河面噴泉的「嘶嘶」聲成為了水花的曼妙伴奏......
健身休閒好去處
在南排河的園鎮路橋,建設有約15000平方米的濱水景觀公園,市民可在公園的長凳上休憩、納涼。
濱水景觀公園
住在三灶鎮多年的小吳告訴小金,河裡的噴泉、兩岸草地、樹上均安裝有靜態線條燈、聚光燈等亮化設備。整條南排河一到了晚上,便成了一條光亮彩帶,「晚上在這裡散步特別舒服,這在幾年前是不敢想像的。」
園鎮路橋夜景
據了解,三灶鎮將南排河整治和環境品質提升相結合,與本地文化特色元素相融合,注重生態性、功能性、便利性,對河道兩岸進行綠化、美化、亮化提升。
在淺層河床種植水生植物
在河道兩岸種植觀賞時花和樹木,在河堤兩側種植藤生植物,在淺層河床種植水生植物,在下游段北側建設約15000平方米的濱水景觀公園,構建多層級、多變化的立體景觀。
南排河兩岸的跨河石橋,橋上安裝外控全彩燈
在南排河兩岸全段修建人行綠道,建設10座跨河石橋,橋上安裝外控全彩燈、靜態線條燈、聚光燈及洗牆燈等補光源,重點橋樑建有異形鋼雕燈帶,在河道內安裝燈光噴泉,形成貫穿中心城區、居民生活區和工業區的夜色彩光帶,成為周邊居民休閒娛樂、運動健身的好去處。
胡瑞在通過可攜式水質檢測儀器監測水質指標變化
「目前我們每天都安排8至10人對南排河進行管養,具體工作包含清理河面垃圾等。」胡瑞表示,除他們自己通過可攜式水質檢測儀器監測水質指標變化外,他們還聘請了第三方專業水質檢測單位和機構進行定期檢測,以做實、做好南排河綜合治理長效保持工作。
采寫丨區新聞中心 張 意
圖片、視頻丨區新聞中心 吳嘉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