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許多人「諱疾忌醫」,羞於承認自己患病;現在人們沒一兩種「流行病」,都沒辦法好好生活了。
小e看到無數明星、網紅甚至身邊的朋友,剖白自己時都會帶抑鬱症出場。其中還包括一個十來歲的小姑娘,青春期遇上點煩惱,就常常把抑鬱症掛嘴邊。
抑鬱症扭曲成了流行病,人均都得有點啥,否則就是不時髦。然而那些真正痛苦的人,也許已經無法再敞開心扉傾訴了。
01
前不久網紅喬碧蘿接受採訪時,稱自己已經患上多年抑鬱症,評論區里一水兒冷嘲熱諷。別急著指責觀眾沒有同理心,而是抑鬱症真的太流行了,仿佛以它為幌子我們就可以合理地做出不合理的事情。
比起抑鬱症,小e覺得另一流行病則是社交恐懼症。
「我這樣的社恐真的好討厭團建哦!」
「社恐尬到腳指頭蜷縮起來……」
最近網友吐槽了一件事,由於加入某個社恐群,想找到同道中人一起聊聊天,結果某群成員表現非常活躍,還約著線下一起參加活動、結束後來張大合影。
群中網友直接開麥懟人:「你不是社恐嗎?」
這年頭,沒一兩個人設,人們似乎都沒法好好生活了。
02
社恐的定義是什麼?
某百科上說:「患者明知這種恐懼反應是過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覆出現,難以控制。恐懼發作時常常伴有明顯的焦慮和自主神經症狀。」
這是一種伴隨著焦慮與恐懼的心理狀態,需要就醫和吃藥,常常並發抑鬱症,而不是口頭意義上的不想上班、不想參加party。
英國某報報道,一個18歲的姑娘是嚴重的社恐,很難與人正常溝通交往,甚至發展到了自閉的程度。在學校里,當別的同學一起玩耍時,她只能從旁看著:「雖然周圍都是人,我還是覺得很孤獨。」臨近2020年,一到這種節假日她就感到極度孤獨,仿佛被整個社會孤立了。
而在她15歲時,就已經因為精神崩潰輟學了。
被譽為「社恐天堂」的芬蘭,連續兩年位居「世界最幸福10個國家」榜首。
在芬蘭,為了避免陌生人坐一張長椅產生尷尬,於是椅子都是單個且朝向不同的;公交站里排隊的乘客,彼此隔著幾米的距離,互不干擾……
社恐患者害怕不必要的接觸,比起一群人的熱鬧,他們更願意獨處。當你越過他們內心的防線,他們不只覺得被冒犯,更多是恐慌和焦慮。
03
海底撈火鍋一向以服務熱情聞名。
前不久某博主調侃,因為想在海底撈低調過生日,於是把蛋糕悄悄藏在包里,吃飯時偷偷摸摸挖一勺子吃。
因為一旦服務員發現點生日苗頭,呼啦啦一大群人就帶著機器人推車、洋娃娃和燈牌出現,一邊拍手唱歌一邊讓當事人發表生日感言、與朋友擁抱,或者手拉手跳起舞來。
小e合理懷疑海底撈KPI機制里,幫多少顧客過生日是考核重點。
許多人覺得這種熱情服務是特色,但許多人覺得它是尷尬之源。
於是,海底撈近日就宣布提供「請勿打擾」服務,如果你在桌上立好免打擾的牌子,服務員會避免太熱情的服務。
然而對於真正的社恐患者而言,去海底撈吃火鍋很難,因為店員熱情的眼光和服務無限勸退他們。
不僅如此,他們還有很多特徵:加群後,從來潛水不說話;打電話前,要做好一萬次心理建設;刪掉了所有社交軟體,因為聽到消息提示就害怕;和人對視就心跳加速臉紅……
我們對抑鬱症、社恐欠缺基本的了解,並不知道這些名稱意味著什麼,承載著別人多大的痛苦,因此輕飄飄就說出口,隨便逮人一問就是「不是真正的快樂」「微笑只是保護色」。
而那些真正深受困擾的人,卻因為他們患的病成為流行,反而不被大家重視……
立點努力人設貼點文藝標籤諸君隨意,而有些病duck不必張口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