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年前紅軍到漳州籌款運金銀,回蘇區建銀行保後勤!(自創首發)

2020-01-07     用戶公孫奴


現在不少人還都以為,中國紅色根據地的後勤經費,紅軍的軍費,都是憑「打土豪,分田地」得來的,其實不然。打土豪僅僅是一小部分,根本是杯水車薪;分田地收公糧作用不少,但早期根據地畢竟太小。在毛澤東思想體系中:槍桿強,出政權;銀行立,能割據。總之必須一手握槍,一手籌錢籌款籌物籌糧。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政權建立,豈能無銀?井岡山紅色政權誕生伊始,領袖每天都為此發愁,時時暗中運籌。《朱德的扁擔》故事,就是下山籌糧歷史寫照。

領袖為此費盡心思,小到柴米油鹽,大到彈藥步槍,包括理論上如何創立自己獨立的紅軍私房錢?也就是根據地獨立的財政金融體系,創建屬於共產黨人的錢莊票號以至銀行。當然,這一切困難比天大。1931年11月,在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通過確立國家銀行決議,毛澤民受命危難之際出任銀行長。不過,當時僅僅是搭起一個籌建班子而巳,五人五條槍還不知道如何開場。蘇區一窮二白,紅軍一所有,行長身無分文。確實,沒有大宗足夠的真金實銀,來充當銀行保證金,用於開辦費,一切都在於務虛階段。

機會終於來了,它等待著有準備之人!1932年,蘇區直接策劃了以籌款籌物為主要目的的漳州戰役,紅軍東路軍南下,部隊從江西出發,紅旗躍過汀江拿下龍岩後。當時部隊啥都缺,幾乎寸步難行。這是實情,所有的軍需糧秣皆貽盡。一分錢難倒英雄漢,還得由領袖出面。通過地方黨組織,以蘇區主席的個人名義向龍岩商會借款5000銀元,約定攻下漳州還款。商會老人至今還流傳著這樣的佚事,接過錢時,領袖不無感概而言:蘇區主席借錢來,紅軍君子也愛財。

漳州城的屏障天寶大山終於攻下來了,紅軍進城報捷後,漳州軍閥49師師長張貞敗退往詔安一帶。毛澤民銀行籌建班子也隨軍跟進,一路上都想辦法搞錢。毛澤民等人隨紅軍進漳州城後,心急如火就行動。可惜,他們首批從古城街上「請"來的土豪劣紳全捉錯了。在江西鄉下,著長衫者基本上是土豪無疑。可在漳州不是,穿長衫者不少是愛面子的城市貧民,他們脫下長衫內胎是破褲衩打補丁。領袖聽到報告後哈哈大笑說:「你們沒有調查,就有沒有發言權嘛。」專程在芝山紅樓接見了漳州地下黨組織領導和閩南遊擊隊長王占春。大家交談商議了籌款大事,拿出了不少辦法卻都有局限。最後採取了王占春的建議:對商家企業界的老闆要採取先保護,後適度宣傳派捐的辦法籌款。而且,採取遍地鋪開積少成多的辦法眾籌。

王占春隊長本鄉本土情況熟悉,他認為漳州水路陸路都通廈門廣東商貿活躍,大商家不算多,但中等富戶和小商小販真是不少。只要功夫到家,籌款不成問題。他推薦了同是龍溪師範畢業的同學高捷成參與毛澤民行動。高是進步青年支持革命,他曾經冒死私下挪款200塊銀元,送給王占春的游擊隊購槍置彈。他當時供職於漳州某私人銀行,對漳州有錢人家底細相對清楚。於是,高捷成為毛澤民開出了一份勸捐者名單。毛澤民採取擴大宣傳的辦法,帶著戰士上門勸捐宣傳。一是工作到位,二是由於數額細化不算太多,對方即便忍痛也可以接受。這一政策受到大小商戶的擁護,籌款啟動良好。眼看著率先捐款的商家與紅軍交上了朋友,又有面子又有安全感,一時傳開大家紛紛效仿,說是捐錢保平安。紅軍在漳州駐足了四十九天,共籌得105萬枚銀洋、還沒收了不少金銀珠寶首飾。國家銀行的資金終於落實,一臉憔悴的毛澤民行長終於高興得直蹦了起來!領袖親自前來察看,當他看到一箱箱白花花的銀元,高興得作擁抱狀說:「本錢,革命本錢。」

民國的銀元標準是九銀一銅,即成分90%銀,10%為銅。每枚重七錢二分左右,考慮到鑄造過程中銀的損耗因素,成色多在89%,重量多在26.6~26.7克之間。為保密故,毛澤民把銀元分裝成了上千副擔子和箱籠,層層包裝。王占春隊長動員了大部分漳州挑夫挑送一程,毛澤民帶部分紅軍戰士和一批車輛船隻接送一程,最後蘇區再來人接走這批無價之寶。這樣,經手人誰也不知擔中何物,也只是送一段路不知所終。行長毛澤民對此安排十分非常滿意,千辛萬苦押運回蘇區一路平安。其實他還不知道,領袖高度重視為此調動了戰鬥部隊,在沿路前後暗中護衛。他反覆強調說,「蘇區如果沒能建立統一貨幣,財政稅收很難操作執行。」蘇區銀行,全稱是中華蘇維埃國家銀行。首任行長是毛澤民的理由,是因他讀過書當過小學總務,在安源工人俱樂部任過經濟股長兼工人消費合作社經理。他行長前的職務是閩粵贛軍區經濟部長,反正就他就合適了。

毛澤民行長從蘇區中選出來的五員銀行人選,雖然政治絕對可靠,可銀行運作業務也屬於門外漢。領袖鼓勵說,」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偉大,就是敢於白手起家,從無到有,從不會到會。「會計科科長曹菊如,當過店員,在蘇區擔任閩西工農銀行會計科科長。業務科科長賴永烈,曾蘇區永定縣農民銀行創始人。國家銀行總務科科長莫均濤。曾是英資銀行信件傳遞員,到任前為蘇區紅軍戰士。國家銀行會計錢希均,畢業於上海平民女校學習,曾任中共中央出版部發行科科長、交通員。毛澤民就領導著這五員大將絞盡腦汁,想建立創辦一套銀行體系有人說是難以上青天!比如銀行貨幣以什麼為本位?貨幣發行的準備金貯存是多少?如何在蘇區統一貨幣並建立信用?銀行金庫怎麼建?進出帳目如何記錄?銀元如何發行?說實在,這些問題,有些連行長毛澤民都似懂非懂,甭說其它。

1932年,在瑞金城外六里外葉坪村一幢農家小屋,就是今天中國人民銀行的前身辦公地點!毛澤民和大家圍坐一屋,正發愁不知從何下手呢!毛專程過來給他們打氣說,「怕啥?有錢還怕不懂得花?先藏好再說嘛。甭此地無銀三百兩?」毛澤民心頭一亮,他一拍腦門說,」呀!大哥說得對極了,我一忙全忘了,現在銀行工作重心就是先建金庫!藏金第一。「幾經選點,秘密在臨近瑞金的石城縣爛泥壟村定了點,在靠山坡房屋後壁開挖地窖通往內庫。向陽山坡原本乾燥,加上防濕處理後處處加固。除了經過房屋是唯一通道,另外三面除非把山體挖盡才能達到庫內。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金庫,就在此地。為了萬無一失做到絕對保密,存庫時採取背靠背的辦法。裝藏銀元黃金及部分紙幣的所有箱擔,都由挑者夜間分批分段穿插護送,誰都不知所蹤。庫存後用石板密封蓋住箱擔,以防潮防火。庫存物清點打包毛澤民都親自過目。清冊上物品分類數量,都以代號記錄;金庫封存後,參與運送過的紅軍戰士全部調到一線部隊,庫前守衛另調別部輪換。實踐證明建庫高超安全,三年後紅軍撤離蘇區時,這些資金分散到各部隊由戰士帶走,一路上發揮極大作用。


萬事開頭難,銀行業務逐步運轉開拓。毛澤民行長開始行使國家銀行之特權:發行中央蘇區統一的貨幣。蘇區很窮,金融市場混亂。落後農村無工業,僅有個體農民和少數的小手工業者。市場集市流通的是各式各樣的雜鈔劣幣百花齊放,有光洋和民國的紙幣、清朝時期的銅板。魚龍雜混各式各樣的錢,買賣雙方不勝其煩。銀元很少流通,而國民黨的法幣、軍閥私自發行的雜幣,也能在蘇區流通,加劇了蘇區物資外流。為了早印出蘇區幣,毛澤民決定解救一個會設計的人才,他上門向領袖專題彙報。批准在押的黃亞光戴罪立功,充當蘇幣設計人員。


對蘇維埃政府貨幣的圖案設計精心把關,要求體現出工農政權的特徵。因此貨幣圖案都繪有刀、錘子、地圖、五角星等圖案,並把這些圖案有機地組合起來,原本設計有毛澤東頭像,毛澤東指示改為列寧頭像。圖案定下後,國家銀行人員又千方百計土法上馬,自行研製土造了適合印刷鈔票的土紙。然後以松樹膏燒成煙油調上桐油,把印劇油墨解決了。防偽問題是毛澤民苦思冥想自創而來,他在紙漿中加若干毛線,使紙幣能透視鑑別,可以撕開或火燒紙幣,以辨別出真正的蘇區貨幣。蘇維埃國家銀行在1932年7月7日,印製出第一批蘇區紙幣。從此,一切交易和納稅均按蘇幣計算。接著,毛澤民行長還主持鑄造了三種銀幣,即紅軍銀元,因為銀元的保值價值、收藏價值和使用價值更高,老百姓更加歡迎,貨幣實現了統一走上正軌。


銀行工作管得相當嚴格,做到規範行事。毛澤民行長為此主持起草《蘇維埃國家銀行暫行章程》,其中規定:「發行紙幣,至少須有十分之三之現金,或貴重金屬,或外國貨幣為現金準備,其餘應以易於變售之貨物或短期匯票,或他種證券為保證準備。」這樣操作發行,建立了貨幣信用,預防了通貨澎漲,保證貨幣的有效擴張。蘇維埃國家銀行準備金占發行總額的60%,比章程所規定比率高兩倍。紙幣和銀元不但在蘇區順利流通,在中間地區民間也十分暢通。應對貨幣混亂局面一招致勝,毛主席曾經表揚銀行說,「槍桿子、錢袋子,中國革命的命根子!」蘇區財政好轉,可供支配錢漸漸多了,紅軍腰杆硬了起來,擴紅才能有米之炊。那一陣子,是蘇區最紅火的時代。

許多歷史書上都說,領袖一生從不佩槍、一輩從不帶錢,這是片面之談,其雄才大略豐功偉績是:

一生不佩槍,締造百萬悍將江山永固年;

一輩不帶錢,創辦國家人行印鈔鑄銀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R_cAom8BUQOea5Owric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