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偃師叫停涉黑惡公開檢舉動員大會 及時糾偏獲輿論肯定
輿情綜述
7月30日17時,河南洛陽偃師市公安局官微「@平安偃師」發通報稱,近日,洛陽市公安局牽頭偵辦偃師市以釋永旭為首的涉黑惡犯罪團伙,抓獲團伙成員16名。擬定於8月1日9時30分,在偃師市召開釋永旭團伙主要成員公開指認現場揭發檢舉動員大會,請廣大群眾前往參加、提供線索。這則消息受到部分輿論關注,不少網民開始揣測案件涉黑情況、釋永旭與少林寺釋永信有何關係等。
8月1日凌晨2時,「@平安偃師」再發通報,稱因偵查工作需要,原定召開的大會暫時取消。多家媒體以「檢舉大會取消 大量觀會村民撲空」等為標題進行報道,使得這一事件引起更多關注。媒體開始介入報道,輿情自此快速升溫。「@梨視頻」、財新網等發布大量村民聚集現場的視頻,引發微博網民廣泛轉載。封面新聞等媒體報道稱,釋永旭團伙盤踞在偃師市大口鄉,承包牛心山並以住持身份經營寺廟,身家資產超千萬元,曾帶人搶奪礦山企業荒地並打傷村民,是當地的惡霸。另據多個網傳現場視頻顯示,有民警稱取消動員大會是「接到上面通知」,表示「犯罪線索可以通過電話舉報」;原定召開揭發大會的會場旁張貼了警方隨後發布的懸賞通告,提供線索者最高可獲兩萬元獎勵。
輿論場上,媒體多認為取消涉黑檢舉動員大會「正確且及時」,如《新京報》等文章認為,動員大會的形式已然帶出了示眾的味道,「取消這一動作體現出當地公安機關的自我審視與糾偏」;《南方都市報》刊文稱,「只有嚴格謹守法定程序、尊重事實和證據、符合法治精神的刑事追訴,才是既充分保障嫌疑人合法權益又讓其信服的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相對而言,網民觀點呈現較明顯的負面情緒。多數網民批評稱公開檢舉有違法治精神,但更多網民將關注點放在涉黑案件上,猜測案件辦理是否會有變動,認為警方應順藤摸瓜,將惡勢力連根拔起。目前,當地截至8月8日12時,與該事件有關的媒體報道5768篇,微博1.1萬條,微信1437篇。
法制網輿情分析師點評
本案例中,釋永旭身為「出家之人」居然涉黑涉惡,這樣的反差多少有些突破公眾認知,為案件添加幾分想像空間。然而偃師警方為了方便民眾舉報、高效獲取案件涉黑惡線索,擬舉辦公開指認檢舉大會,更是震驚輿論。公開指認檢舉、公捕公判等這類有違法律原則的做法因悖離現代法治文明,早已被時代摒棄,而當地警方不僅重新將其搬上檯面,還大張旗鼓地搭起高台,引來不少網民調侃與批評「都2019年了還在搞批鬥大會!」所幸當地警方及時叫停此事,一面連夜發布通報取消大會,一面疏導線下聚集群眾、引導其通過正常途徑舉報,阻斷了負面輿情進一步發酵的可能。從這個層面看,儘管也有現場群眾抱怨「莫名被忽悠,連個解釋都沒有」,但警方的糾偏之舉還是贏得了主流媒體的肯定。
刑事訴訟活動有嚴格的法律規定和流程,一切程序必須依法而行。經此一事,各地政法機關還須對此類「劇場式司法」的負面影響謹慎考量,避免重蹈覆轍。回歸到該事件中,此次「公開指認檢舉大會」只是一個「小插曲」,從媒體報道以及當地民眾的反映看,釋永旭涉黑惡團伙在當地已引起群眾公憤,該團伙涉及哪些違法犯罪行為,不僅是案件的核心問題,也是輿論關切所在。當地警方還需線下順藤摸瓜,偵破案件,給當地群眾一個交代;在線上,也需及時通報案件進展,回應輿論關切,增強民眾對掃黑除惡的信心。正如媒體評論所言,政法機關對黑惡勢力、犯罪分子依法懲處,就是最有效的輿論震懾。
來源:法制網輿情中心(ID:fzwyqzx)原創: 王媛 法制網輿情中心
轉載或引用請註明來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