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品牌年輕化的路在何方?

2019-09-07   品牌建設專家

提到品牌老化,很多人會想到品牌要向年輕人靠攏。但品牌老化只是擬人化的說法,和目標消費群體是否年輕沒有必然的關係,只取決於你的品牌戰略定位。

品牌老化更科學的解釋可能是品牌失速,品牌在進入成熟期後,隨著知名度和傳播力度的提高,銷量增速放緩甚至衰退,即高知名度,低增長率。

相應的,品牌年輕化意味著品牌激活,讓品牌重新為產品賦能,為企業創造溢價,為消費者提供產品之外的間接價值。

老化的品牌對企業來說,就好比我年輕時力能扛鼎,但現在舉羽毛都像扛鼎(營銷力度對銷量增長的效果越來越差)。

老化的品牌對消費者來說,就好比我知道你是好人,但就是不愛你,也不想和你發生點什麼(品牌無法為消費者提供適宜的購買動機)。

解釋這個問題,與其抽象議論,不如從物理的層面分析。你可以把產品銷量比作一個水池,一端有流入口,負責拉新,另一端有流出口,負責留存。

這就形成了品牌老化(失速)的兩個成因:

原有消費者的購買動機改變了,品牌沒有跟上他們新的購買動機——需要留存。

品牌沒有為潛在消費者提供對應且充足的購買動機——需要拉新。

由於原有消費者新的購買動機不一定和潛在消費者的購買動機一致,這時就產生了兩種品牌激活的路徑:

(1)原有消費者新的購買動機和潛在消費者的購買動機一致

如果原有消費者新的購買動機和潛在消費者的購買動機一致,那麼品牌就可以採取統一的策略,一併解決。

小米手機向來以高性價比聞名。但是在高性價比的優勢中存在固有的劣勢,就是給人感覺很low,屌絲專用。

尤其在華為Mate系列打出側翼戰,逐步占領高端手機的市場後,小米的劣勢愈加明顯,手機銷量一直下滑。

原有消費者和潛在消費者顧及身份形象,為了相同的購買動機,就會捨棄小米,儘管小米的高性價比的確吸引了他們。

因此,小米今年以收購和戰略重組的方式,同時打出了小米、紅米、黑鯊、美圖四個品牌,以小米進攻中高端,紅米維持低端,黑鯊和美圖分別切入遊戲和美顏兩個細分市場,來分化和轉移之前的劣勢。

(2)原有消費者新的購買動機和潛在消費者的購買動機不同

如果原有消費者新的購買動機和潛在消費者的購買動機不同,那麼品牌就不能採用統一的策略,而要「一國兩制」。

比如同一品牌的電飯煲,對於未婚白領來說,可能需要強調快捷方便,而對於家庭主婦來說,可能需要強調保持大米原有的香味和營養。

如果消費者對某個品類的需求會隨年齡變化,品牌就只能接受不同年齡需求的自然過渡,聚焦於最符合定位的那類消費者。

90後在學生時代通常使用QQ,QQ擁有更多元、更開放的娛樂場景,比如QQ秀、QQ空間、騰訊遊戲圖標、QQ寵物等。

但在進入職場後,這類群體開始逐步轉向微信,微信有更多實用的生活場景,比如工作群聊和各種支付功能。

本質上,這是從學生時代的娛樂性向職場時代的生活性過渡的結果。

我們希望一個品牌能長期占據不同年齡消費者的心智,也就是既能不斷跟進原有消費者的需求(留存),又能為潛在消費者提供購買動機(拉新)。

但很多品類是不具備「魚和熊掌兼得」的特點的,就像QQ和微信的用戶年齡結構不可能重合一樣。

你必須在確定品牌戰略定位後,聚焦於最符合定位的那類消費者,放任那些因年齡增長而失去購買動機的消費群體,或引入新的品牌或產品來補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