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來源
前幾天,一位護理同仁在微信群內諮詢,「各位老師這個病人是在外院打氯化鉀外滲。家屬在家用熱水袋敷燙傷後入我院。請教各位老師們有沒有好的治療方案?這個是外滲還是燙傷?我們用的是多粘菌素B還有燙傷膏,患者有糖尿病,效果不好。」
@護士1:選擇銀離子敷料或者吸收滲液比較好的敷料,用百多邦比燙傷膏好。
@護士2:我們科現在有位鉀外滲的,起了水泡然後破了,用燙傷膏效果還好。
@護士3:有糖尿病,那麻煩了。
圖文無關
為何氯化鉀頻出事端?我們先了解一下氯化鉀這個高危藥里的「巨無霸」到底是何方神聖?怎樣避免它再興風作浪?
一、氯化鉀外滲為何易導致壞死?
由於氯化鉀是屬於高滲漏性及陽離子溶液,PH值為 5,滲透壓為 800mmOs/L, 是化學性、刺激性強的藥物,當液體中所含的氯化鉀在短時間內大量或快速進入血管內,對血管內膜產生不良刺激而造成腫脹、發紅、疼痛,出現靜脈炎,如果外滲則致使局部組織壞死。
二、氯化鉀的輸注途徑有哪些?
1、靜脈滴註:氯化鉀注射液說明書中使用方法為,一般用法將10%氯化鉀注射液10-15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滴注,注意是滴注,也就是說當外周靜脈滴注時,濃度應≦0.3%,且做好選擇肘正中、貴要等較大靜脈。
2、靜脈泵註:隨著微量泵在臨床的普及使用,再加上有些嚴重低血鉀的患者為避免嚴重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需要快速糾正患者的低鉀現象。當泵注濃度>0.3%的氯化鉀時應選擇中心靜脈。
三、氯化鉀滲出早期冷敷可行嗎?
筆者搜集相關文獻,對於外滲早期冷敷的療效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在氯化鉀注射液外滲後6h內予冷敷或冰敷,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縮,基礎代謝率降低,血管通透性降低,神經衝動傳導減慢,神經末梢敏感性降低,從而可達到消腫止痛消炎的目的。
另一種觀點:動物實驗顯示冷敷可加重實驗大鼠局部組織細胞損傷,氯化鉀注射液在局部組織內可形成高滲的細胞環境,引起蛋白變性,在這種高滲條件下冷敷使局部血管收縮,血流緩慢,不利於腫脹處氯化鉀溶液的吸收,加重局部組織細胞受損。
所以,對於冷敷不要輕易使用,以免引起損傷加重。
四、氯化鉀外滲後局部封閉注射的方法
氯化鉀外滲沒有明確的解毒劑,可使用生理鹽水15ml+2%的利多卡因5ml或生理鹽水14ml+2%的利多卡因+地塞米松5mg,在外滲病灶的邊緣做多點狀環形封閉注射。注射時使用一個較小針頭,25號或更小。可達到減輕疼痛抑制局部炎症的作用。
五、泵點氯化鉀如何預防外滲的發生?
1、當泵注濃度>0.3%的氯化鉀時應選擇中心靜脈。
2、外周靜脈補鉀時,不管是靜滴還是泵點,避免在手背及腕部、足及踝關節部位進行穿刺。
3、同一條外周靜脈輸注氯化鉀時間不可過長,最好不要超過5小時,並在輸注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巡視。
4、不可在同一條外周靜脈輸注氯化鉀的同時使用三通輸注血管收縮藥物。
5、外周靜脈泵點氯化鉀時,拔除輸液管路24小時內仍要嚴密觀察輸注局部,並做好患者的教育工作。
6、不要依靠輸注泵的報警來判斷外滲,電子輸注泵不會引起外滲但它會加重外滲。
六、氯化鉀外滲的處理流程
回抽保留針頭回抽外滲藥液
留存資料拍照留存照片,局部標記外滲範圍
局部封閉利多卡因局部環狀封閉
局部濕敷50%硫酸鎂溶液濕熱敷,或與新鮮土豆片交替濕敷
專科干預傷口護士或外科清創及藻酸鹽敷料的使用
上報上報不良事件
文章轉載自「 護士網」公眾號
想了解更多資訊,歡迎關注我們的今日頭條號(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和微信公眾號(cjmn2015)
歡迎您到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平台投稿:cjmnwx@vipcjm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