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黃、白時代到後來的李、白、黃時代
新桂系前身
以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為首的新桂系脫胎於陸榮廷的舊桂系。它的前身有兩支,其一為廣西陸軍模範營,代表人物有黃紹竑、白崇禧、黃旭初、夏威等。其二為桂軍林虎殘部,代表人物有李宗仁、李石愚、俞作柏、鍾祖培、伍廷颺等。
一、統一廣西(1924年-1925年),倒陸、滅沈、驅唐。
1、陸榮廷(1859年8月13日-1928年11月6日),壯族,原名亞宋,字干卿,小名阿發, 廣西南寧人。游勇出身,舊桂系首領。第二次粵桂戰爭(1921年)後,陸榮廷威望受到嚴重影響,逐漸失去了對廣西地區的掌控。
2、沈鴻英(1870年-1938年),字冠南,廣西柳州人。舊桂系頭目,善於投機。第二次粵桂戰爭(1921年)後,成為廣西地區最有實力的軍閥。在驅逐陸榮廷(1924年)後,他盡收舊桂系的殘餘部隊,勢力大增。
3、唐繼堯(1883年8月14日-1927年5月23日),又名榮昌,字蓂賡,雲南會澤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第二任滇軍首領及滇軍創始人之一。第二次直奉戰爭(1924年)後,唐繼堯決定向外擴張勢力,他趁李、黃在桂北追擊沈鴻英殘部之際,企圖殲滅新桂系,吞併廣西。
二、北伐戰爭(1926年-1927年),助唐逐趙、重創吳孫
1、趙恆惕(1880年-1971年),字夷午、彝午,號炎午,湖南衡陽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趙恆惕派湘軍首領,倡導聯省自治。趙恆惕因反對廣東國民政府北伐軍入湘作戰(1926年),被部將唐生智藉機逼迫下台。
2、吳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山東蓬萊人。新直系首領。第二次直奉戰爭(1924年)後下野,後借浙奉戰爭(1925年)、魯豫戰爭(1925年)再次崛起。為北伐軍的首要討伐對象。
3、孫傳芳(1885年4月17日-1935年11月13日),字馨遠,山東泰安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直系分支五省聯軍首領。浙奉戰爭(1925年)中擊敗奉系,割據浙閩蘇皖贛五省,成為直系後期最具實力的軍閥。
三、從寧漢對立到廣州張黃事變(1927年),迫蔣下野,大敗唐張。
1、蔣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幼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後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蔣介石在孫文病逝後一躍而起,成為國民黨內的實力派人物。他在北伐中另立南京國民政府,企圖篡取最高權力。
2、唐生智(1890年10月12日-1970年4月6日),字孟瀟,號曼德 ,湖南永州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唐生智派湘軍首領,武漢國民政府重要軍事支柱之一。
3、張發奎(1896年9月2日-1980年3月10日),客家,又名逸斌,字向華,廣東韶關人。張發奎派粵軍首領,寧漢分裂後,擁護汪精衛,為武漢國民政府重要軍事支柱之一。
四、二次北伐(1927年-1928年)
1、孫傳芳(1885年4月17日-1935年11月13日),字馨遠,山東泰安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直系分支五省聯軍首領。北伐戰爭後,孫傳芳遭重創,被迫依附於奉系。
2、張宗昌(1881年2月13日/1882年3月4日 -1932年9月3日),字效坤,山東萊州人。原直系馮國璋親信,奉系旁支直魯聯軍首領。第二次直奉戰爭(1924年)後,張宗昌大肆收編直系潰軍,督魯期間又將魯軍收入麾下,一躍成為奉系內部的強權派。
3、張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遼寧海城人。奉系軍閥首領,北洋軍政權最後一個統治者。
五、從蔣桂戰爭至中原大戰(1928年-1930年)
1、蔣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幼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後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蔣介石借廣州張黃事件復出,並在二次北伐後成為國府首腦,他憑藉帝國主義和江浙大資產階級的支持,開始對各地方軍事實力派下手,企圖武力統一全國。
2、俞作柏(1889年-1959年),廣西北流人。新桂系叛將,一度成為僅次於李、黃、白之後的四號人物,但因多次影響到新桂系內部團結,被李、黃等人架空。蔣桂戰爭(1928年)期間,俞作柏為蔣介石收買,致使稱雄一時的粵桂勢力(李濟深與李、黃、白聯盟),頃刻瓦解。
3、何健(1887年3月11日-1956年4月25日),字芸樵,湖南醴陵人。何健派湘軍首領。何健原為唐生智嫡系,寧漢戰爭(1927年)中撤踞湖南,投靠新桂系。蔣桂戰爭(1928年)期間,他又擁蔣反桂,率部脅迫李、白下野。中原大戰(1930年)爆發後,率部在湖南抵禦張桂聯軍的進犯。
4、陳銘樞(1889年-1965年),客家,字真如,廣西合浦人。陳銘樞派粵軍首領。蔣桂戰爭(1928年)期間,粵軍首領李濟深因同情新桂系而被蔣介石扣押,其部將陳銘樞表示擁護中央,並與陳濟棠聯手將新桂系、張發奎、徐景唐(李濟深部)聯軍擊敗。中原大戰(1930年)期間,其部隊在蔣光鼐和蔡廷鍇率領下出廣東參加中原大戰。
5、陳濟棠(1890年2月12日-1954年11月3日),客家,字伯南,廣西防城港人。陳濟棠派粵軍首領。蔣桂戰爭(1928年)期間,粵軍首領李濟深因同情新桂系而被蔣介石扣押,其部將陳濟棠表示擁護中央,並與陳銘樞聯手將新桂系、張發奎、徐景唐(李濟深部)聯軍擊敗。中原大戰(1930年)期間,陳濟棠指揮粵軍入湘作戰。
6、龍雲(1884年11月19日-1962年6月27日),彝族,彝名納吉岬岬,字志舟,原名登雲,雲南昭通人。滇軍第三任首領。中原大戰(1930年)期間,龍雲奉蔣介石命令,以盧漢為總指揮,趁機入侵廣西。
六、從寧粵對立到解放戰爭(1931年-1949年)
1、蔣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幼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後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蔣介石在中原大戰(1930年)後,先後擊敗一系列強敵,成為中國最強者。抗戰期間,他又借日軍之手,將許多雜牌部隊消滅殆盡。而新桂系在李、白等人的領導下,依然保持強大軍勢,與蔣系相愛相殺。
2、大日本帝國(1889年-1945年),國際上多用來指日本從1868年明治維新開始到1945年二戰戰敗之間,天皇掌握政治實權,對外施行擴張政策的歷史時期。
3、中國共產黨,解放戰爭後期,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主力和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聯合作戰,在廣西境內殲滅由華中地區敗退回廣西的,以新桂系軍隊為主體的國民黨白崇禧集團,解放了廣西全省及廣東欽州(今屬廣西壯族自治區)、雷州半島等地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R965AnEBfwtFQPkdOPP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