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輝謀,以法為劍,除黑惡、護公益

2020-04-09     化州檢察


【茂名政法英模】第28期


以法律為利劍,維護公平正義。從檢十六年來,他始終以不變的檢察情懷從事著基層檢察工作,以恆心守檢察初心,以匠心護責任使命,深入一線開展實地檢察,以實際行動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他,就是化州市人民檢察院第四檢察部負責人,檢察委員會委員、一級檢察官張輝謀。因工作成績顯著,先後被評為院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2011年度茂名市打黑除惡專項鬥爭先進個人、茂名市檢察機關先進工作者等,榮立個人三等功一次。


戳視頻,了解更多詳情



事業之路勤為徑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張輝謀記在筆記本上的一句話。
雖然本科讀的是工商管理專業,但因為「覺得在法庭上和律師辯論很有意思」,2003年他考入化州市人民檢察院,隨後從事公訴科的內勤工作。「內勤工作就是點多面廣,事無巨細。」除了統計報表、文書整理、備案等常規事務外,張輝謀還承擔著材料撰寫、活動組織等工作,他始終秉承認真負責的工作理念,加班加點,毫無怨言。同時他還利用工作的機會,學習查閱了大量的法律文書,向同事請教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法律實務。「我當時特別羨慕能夠獨立辦案的檢察官。」張輝謀回憶道。
2008年4月,通過國家司法考試的張輝謀正式被任命為助理檢察員。「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名字寫進起訴書里,感覺自己一直以來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張輝謀仍記得第一次辦案時緊張之餘的那份喜悅。同年11月,張輝謀獲得了一個更大的認可,他撰寫的一份案件起訴書因格式規範、簡潔明晰被茂名市人民檢察院評為優秀法律文書,予以通報表彰。這些成果的背後是他夜以繼日的辛勤付出。



練一口「鋼牙」就為「啃硬骨頭」
2010年5月,化州市公安局將梁某超等18人犯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罪等案件移送化州市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張輝謀和1名書記員提前介入這個案件,指導公安機關進行偵查。一時間,47本卷宗堆滿了辦公室。他每天工作到深夜。「審查起訴案件,要做到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開庭的時候才有底氣」,張輝謀說。
面對18人涉及的46宗犯罪事實和15個罪名,張輝謀仔細核實案件證據材料,梳理案件線索,查證有無遺漏罪行,尋找案件環環相扣的證據鏈。當時,公安機關的偵查人員對他說:「我們最多的時候差不多抽調了100人,你們只有2個人,人手不夠」,但張輝謀硬是把這塊硬骨頭「啃」下來了。
辦案不枉不縱,必須用證據說話。他通過閱卷髮現,對於法律規定的黑社會性質組織的四個特徵「組織特徵、經濟特徵、行為特徵、危害性特徵」中的「經濟特徵」方面的證據還需要加強。於是,他2次向公安機關退回補充偵查,共書面提出62條補充偵查提綱,指引公安偵查,確保犯罪事實清楚。
法院開庭審理該案時,律師來了二十多位,旁聽席上更是座無虛席。該案開庭審理持續了4天,張輝謀與被告人、辯護律師鬥智斗勇,從起訴書指控的犯罪事實入手,將一系列犯罪事實證據整理歸納,發表公訴意見時層次清晰、依法有據,對各被告人應負的罪責敘述明了、準確,對辯護律師的辯護意見給予了有理有據的回答,強大的氣場令人折服。最終,法院採納了公訴機關的指控,對該案所有成員都作出了有罪判決。
在公訴科工作期間,張輝謀審查起訴案件約350件,沒有被法院判決無罪的案件,曾辦理多件在全市有重特大影響的案件,維護了法律的尊嚴和社會的平安。



跋山涉水護公益
2015年8月,張輝謀從公訴科調到民行科(機構改革後為第四檢察部),從事民事檢察、行政檢察、公益訴訟檢察等工作。走訪、調查、回訪、普法...這是他作為公益訴訟檢察官的工作日常。
公益訴訟案件中,案件主體各有不同,涉及到的領域也非常廣泛。為了能夠與相關政府部門進行有效對接和交流,張輝謀和同事們常常加班加點,將案件可能涉及到的知識和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完整學習和整理。

張輝謀(左一)及民行科幹警調查核實生活垃圾簡易填埋場污染環境公益訴訟案件線索。
張輝謀帶領民行檢察幹警多次實地勘察取證,並相繼走訪化州市住建局、環保局、平定鎮人民政府等多個部門進行調查了解。他發現,化州市人民政府在2018年9月印發了相關文件,要求對全市9個鎮級生活垃圾簡易填埋場進行整改,而平定鎮翰堂生活簡易垃圾填埋場就是其中一個。
眼看著整改截止日期即將來臨,張輝謀兩次帶領民行檢察幹警對平定鎮翰堂等生活簡易垃圾填埋場整改情況進行跟蹤監督。
因當地鎮政府整改不力,化州市人民檢察院向平定鎮等人民政府公開宣告送達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要求平定鎮等人民政府加大對生活垃圾簡易填埋場的整改力度,消除對環境的影響。
一個月後,經過治理和修復,平定鎮翰堂等生活垃圾簡易填埋場堆積的9.8萬噸垃圾已全部清理完畢,地面已經進行覆土復綠。張輝謀倍感欣慰,同時也深切體會到一名檢察官在維護公共利益時應有的擔當。「現在的環境比以前好多了,垃圾堆積的地方都恢復了綠草,感覺空氣都好多了。」看到變化後,當地村民喜笑顏開。
「我們要與法院、行政機關進行協調、溝通,很考驗我們的智慧和能力。」張輝謀說,公益訴訟的每一步都走得很不易。剛剛開展的時候,有的行政機關不理解,甚至說檢察機關跟他們過不去。困難和阻力重重,但都阻擋不了民行幹警們前行的腳步。為了查看山林損毀、水土流失的情況,他們翻山越嶺,實地調研;為了調查取證,準確鑑定,他們學習駕駛無人機,拍攝記錄;為了有效解決問題,他們多次走訪相關部門進行溝通。
2018年以來,張輝謀帶領民行檢察幹警下鄉走訪和查看現場80餘次,通過公益訴訟訴前程序督促行政機關主動解決侵害社會公益的突出問題,先後督促環保局對21家食品公司屠宰場屠宰廢水超標排放及6879家禁養區生豬養殖場污染環境進行整治;督促人防辦成功追繳人防費1441萬多元;督促市場監管局整頓網絡餐飲市場等。



言傳身教,培養過硬隊伍
「在工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寫作,用寫作反哺工作。」張輝謀的記得前輩曾這樣說過。
「張輝謀不僅善於辦案,還善於總結。」張輝謀的同事說。他注重對辦案中的經驗教訓進行總結,積極開展調研,先後在正義網、《當代檢察官》《茂名日報》等媒體發表多篇信息稿件和案例分析,不斷探索良法善治。
除了自身業務能力過硬,張輝謀還格外重視對部門內年輕幹警的培養工作。「隨時歡迎大家提出不同的觀點,關鍵在於是否有法律法規依據,最好還有案例支持。」在民行科的討論群里,經常會有很多「不一樣」的聲音。因為民行科開展的大多是監督工作,監督的對象是法院的法官、行政機關的執法工作,所以提高自身水平尤為重要。張輝謀跟大家一起討論案件、工作、法律依據和法律適用等,在相互交流中共同進步。對於新人,他會根據實際情況,交辦相關工作,推動新人不斷提高自身能力。每一個同事寫的材料他都會認真審閱,反覆修改,字斟句酌,從一開始要修改幾次到後來一次都不用修改。
在張輝謀的帶領下,由他負責的化州市人民檢察院民行科成績顯著。近四年都有案例被廣東省人民檢察院對應的業務部門在年終總結中採用,有一個訴前程序案例入選《廣東省公益訴訟訴前程序案件典型案例》,2018年民行科被茂名市檢察院記集體三等功。
無論從事哪個崗位,張輝謀都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執著耕耘,堅守初心,踐行使命,把工作做到極致。


文章來源於好心平安茂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Qn1uY3EBnkjnB-0zNG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