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唬人,來源:公關之家
2019年匆匆而過,但是在營銷界卻留下了很多經典的案例,無論是正面還是反面,都發人深思。
這一年,在我看來像是一個分水嶺——就是營銷主體在發生轉變。過往無論是從營銷策劃,成本分擔,還是營銷實施全程都是企業作為主體進行參與,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傳播渠道和產品形態的豐富,越來越發現,營銷主體正在從企業開始向大眾轉變轉移,越來越多的大眾參與到這場盛大的個人營銷當中,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品牌,一個商品的策劃設計師。2020年,下面幾種營銷方式會成為可預見的主戰場。
1、直播帶貨
一句「OH MY GOD」讓李佳奇5分鐘帶出了15000支口紅,馬雲都難以望其項背。 在今年「雙11」當天的直播活動中,李佳琦直播間的播放量突破了2400萬次,保守估計成交額超過10億元。這種現象的背後是直播帶貨帶來的半沉浸式體驗感。
電商行業發展到現在,用戶和商品之間的關係一直沒有發生質的改變,就拿目前電商行業的佼佼者淘寶,京東來看,用戶在線上購物的時候,永遠只能通過商品詳情頁來對商品進行大概的了解。
這種靜態的展現方式對於用戶來說更像是一種信息的灌輸,完全沒有購物的樂趣,這就是為什麼線上購物還無法代替線上商場的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線上無法提供線下購物帶來的沉浸式體驗。
直播帶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解決了這種難題,雖然還沒有完全解決。直播帶貨的本質還是信任問題的解決,主要從兩個方面來解決:
、拉近了消費者和商家的關係。由頭部大V建立起來的粉絲圈及其給圈內粉絲帶來的歸屬感,讓粉絲與大V之間建立了天然的信任關係。傳統的購買關係式用戶——商家——商品的直接連結,用戶與商家的關係一直是敵對的,這與人們對於「無奸不商」根深蒂固的認知有關係。而大V的介入,使得這層關係變為用戶——大V——商品——商家,像是一層潤滑劑,拉近了用戶與商品的距離;
、直播的方式強化了信任關係。其實傳統的電視廣告,也大多數請一些當紅明星來進行拍攝,但是很多效果並不怎麼好。究其原因,雖然大V能在一定程度上拉近這種關係,但是就購物來說,消費者還是更相信自己的判斷,所謂眼見為實。隨著科技的發展,直播的方式能夠讓商品得到更加動態的呈現,大V的直播能夠使用戶直接代入直播情景,一感受自己使用這款商品的效果,這是其他方式無法比擬的。
相信2020年直播帶貨會更加流行,玩法會更加多樣。但是直播帶貨的參與主體仍然是自帶流量聚集效營的頭部大V,對於平民並不怎麼友好。
2、大V主導,到全民參與
短視頻的發展直接帶動了全民營銷熱潮。無論在抖音還是快手上,隨處可見一個普通人在分享生活的一些小竅門,在視頻的左下角會加一個購物入口,這是目前短視頻帶貨的主要方式。在所有的變現方式中,通過短視頻帶貨,是最有潛力和發展勢能的一種方式。有數據顯示,在電商生態中,短視頻商品的轉化率比傳統電商的圖文模式高20%。
這個現象的背後是短視頻帶來的流量注意力分發的重塑。在微博的年代,我們每個人除了關心自己,就是大V的生活了,每天我們的目光都聚集在這些人的身上,對於其他普通人的生活卻不聞不問。但是短視頻的出現打破了這種格局,通過拍攝有趣有料的視頻上傳到短視頻平台,通過平台的流量分發機制,得到了更多的曝光。
與直播帶貨的區別在於,短視頻的時效性更短,給觀看者帶來的體驗是即時的。但是就是這種即時性的體驗卻迎合了衝動性的消費,讓消費那一刻感覺「這個東西對我有用,我要買」。短視頻高潮式的製作風格會讓這種感覺更加強烈,也因此,短視頻通過讓普通人發掘有趣有料的生活場景,穿插關聯的商品,讓全民推廣成為一種非常可行的方式。
變現是一個內容平台最重要的一環,也是保證用戶粘性,尤其是頭部用戶非常重要的手段,短視頻平台也勢必會在優化購物路徑和流量分發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全民帶貨順勢也會成為2020年的一個重要的推廣趨勢。
3、高價值流量渠道更受歡迎
如今,網際網路人口紅利已經消失殆盡,無論是線上流量,還是線下流量,成本居高不下,2020年只會越來越貴。
2019年的崛起的一些營銷關鍵詞:私域流量,KOC,轉化裂變,Growth等等,每一種企業想要突破圈層的背後都是對過去低成本推廣思路的焦慮。
相比過去,純品牌曝光營銷,效果營銷的思路很不適合高成本的投放策略,推廣的ROI很低,企業的運營思路開始向購買,轉化上下更多的功夫。舉個例子,品牌在面對類似上百萬戶外大屏投放的土豪打法會越來越謹慎,轉而尋找小而美的渠道。如果說過去幾年企業都是在花錢買流量,投放的效果在於讓用戶知道企業的品牌,那麼,2020年怎麼選擇高效的投放渠道,讓看到廣告的用戶產生購買,甚至復購將會是重中之重。
可以看看,現在戶外大屏還存在多少,屏上有廣告的有多少。
對於2020年的營銷人來說,花錢很重要,怎麼把每一分錢都花出該有價值更重要。高價值的流量渠道會越來越受歡迎,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用戶貼合度高,內容垂直專業度高的渠道會是我們選擇的主要對象。
4、品質認同時代或許才真正到來
在營銷行業,品質一直存在,但是過去卻沒有發揮其真正的價值。
2019年的電影行業,走向了兩個極端。《上海堡壘》在網友的集體轟炸之下,被評為19年最差電影之一。還有很多電影,擁有看似很強大的陣容,最後都以一地雞毛收場。但是,《哪吒》《流浪地球》這種沒有流量明星加持的電影,卻成為19年最成功的電影,票房屢創新高。
這背後是大眾對電影品質的認同感導致的。
營銷大宗師科特勒在《營銷4.0》中提到過消費者非常典型的兩種購買決策模式的切換。過去消費者的購買路徑遵循4A模式,包括認知、態度、行動和再次行動。但是現在隨著傳播渠道的豐富,消費者對品質的認知加深,購買路徑也隨著進行了疊代更新,由4A更新到5A。5A的具體內容包括認知、訴求、詢問、行動和倡導。其中最關關鍵的一環就是詢問。
消費者變聰明了。過去我們看電影都會看誰是主演,現在看電影都會先去看豆瓣評分;過去想買一件商品會參考是誰代言,現在是先去小紅書看看是否被很多人推薦。這種簡單現象的背後就是消費者對於品質追求的一個縮影。
對於營銷者來說,我們需要注意到兩點:
首先,傳統的內容社區會聚集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員,他們的影響力會逐漸比肩,甚至超越明星,所以在KOL的選擇上會增加很多選擇面,正如上面所說小而美的渠道可能會更好;
其次,撇開品質談營銷都是扯淡,它的本質還是更加高效的傳達品牌價值的一種手段,而這背後是產品的質量才是決勝的關鍵。
2020年是又一十年的開端,科技在發展,行業在重塑,營銷者怎麼在變革中看到趨勢,並且順勢而為會是企業獲勝的關鍵所在。
(本文摘自 中國公關行業門戶網站——公關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