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家都有的這4味「神藥」其實都沒用

2019-09-23     六層樓醫生

圖片來源: 包圖網 | 責任編輯: 南南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商務合作敬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導言

前一陣子我看了央視的紀錄片《手術兩百年》,哦,這整個紀錄片的文本底稿都是由我很喜歡的李清晨醫生提供,值得抽空看看。

整個紀錄片一開始就講了手術的起源——理髮店。

是的,過去見血的事兒被認為是不體面的,只能由不體面的工種來做,而當時流行放血療法,所以日常使用刀的理髮師就擔任起這份工作。

反觀國內的情況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們特別喜歡在廚房裡治病。

這麼說大家可能不太能理解,但是大家肯定都聽過各種關於使用廚房裡的調味品、食材、器具來治病或解決相關健康問題的坊間傳言,什麼白醋治療腳氣、醬油能黑髮、鹽水能消毒、小蘇打能治療陰道炎、鐵鍋能補血、大鍋煮內褲……

總之,除了可以解決飢餓問題,民間還堅信廚房能有養生保健的功能。

當然,你們也了解老六的性格,今天就把這事兒弄明白。

調味品

嚴格來講,我們使用的很多調味品過去或多或少都有被當做一味藥的「光榮歷史」,畢竟生產工藝都差不多,而且形態顏色也很類似,只不過調味品相對來講更容易入口,並不符合「良藥苦口」的大眾認知,但卻能讓食物更美味,所以逐漸被困在了廚房裡。

但人們還是寄希望於這些調味品能有一些作用。

  • 醋,自帶養生屬性的調味品

咱們國家釀醋的歷史大概得有3000多年了,簡單來講,就是用糯米、高梁、大米、玉米、小麥加上糖類和酒類發酵而成的含有2%~9%乙酸的深棕色液體

很早就有傳統醫學記錄的醋的藥用價值,其中主要發揮作用的就是乙酸。主流用法分下面三種:

使用醋來泡腳治療腳氣是現在很多人還在使用的方法,但真的可行嗎?

圖片來源:網絡

從原理上來講,醋當中的乙酸可以營造出酸性的環境,這個酸性環境可以有效地抑制引起腳氣的真菌的活性,你看看,這麼看還是可行的……但是具體用法是需要用白醋泡(乙酸濃度高),每次泡需要1L~1.5L的白醋,不能加水稀釋,並且要堅持每天都泡,連續泡兩周以上才能見到效果

除了泡腳,還有人泡手或泡臉的……原理上面也講了,你可以自由挑選品牌。當然如果症狀持續存在或加重,還是推薦找專業醫生進行診治。

在我小時候,冬天家裡和學校都有爐子,家長和老師經常會把醋直接倒在爐子上,隨一陣「吱吱吱」的聲音,整個屋子瀰漫著一股濃濃的醋味……大人們堅信這樣可以起到消毒殺菌的作用。

圖片來源:網絡

仔細分析一下,這種做法可以增加空氣濕度,降低空氣中的粉塵含量,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是降低了細菌病毒附著的可能,但是以那種粗糙的操作方法來看想要實現殺菌消毒是不太可能了,一方面濃度不夠,另一方面持續時間不夠……就算都夠了,光是醋的成本就夠嚇人了,而且人也沒辦法在室內待了。

其實最好的方法還是通風換氣,必要時使用紫外線燈照射

喝醋的養生方法大概是從流行「果醋」開始的,在大眾的認知里,凡是酸的食物都有提升食慾、口舌生津、健胃消食的功效……自然,果醋也被賦予了這些期待,不僅如此,人們還堅信果醋可以減肥、軟化血管等。



圖片來源:網絡

其實,醋,只是一種調味品,提供了口感和風味,被寄予厚望的那些功效多半只是我們一廂情願。

過多的乙酸進入胃部會刺激胃粘膜,如果真的搞出胃炎或胃潰瘍的話,那倒是真的能減肥了(想胖都不容易)。至於軟化血管什麼的基本就是無視正常人體消化的邏輯了。

醋被用於治療的故事還有很多,我想起之前有一位患者找我諮詢尖銳濕疣的治療方法,她說在網上看到了醋酸白試驗,然後買來了白醋自行治療,結果越治越多,最後還是去醫院了……

  • 醬油,毀譽參半的調味品

關於醬油的歷史這裡就不贅述了,它也是我們日常的調味品,有釀造的,有配製的……關於醬油的說法也有很多,主要集中在顏色方面,比如:

有傷口不能吃醬油,因為吃醬油的話會讓傷口顏色加深;孕期不能吃醬油,因為醬油會讓胎兒的膚色加深……

這個道理以前就講過了,人的膚色一大部分是由基因決定,究其根本就是由皮下的黑色素的多少來決定,然而醬油只是看起來顏色深而已,但它跟黑色素的生成和代謝並無任何關聯。

圖片來源:網絡

如果吃醬油能讓皮膚變黑的話,那吃茄子能讓皮膚變紫,吃黃瓜可以讓皮膚變綠……

還有人說吃醬油可以治療白癜風、吃醬油可以治療少白頭……唉,有時候人一廂情願起來都有些可笑,你想想,你怎麼能保證醬油精準地只治療白癜風患者白色的皮膚呢?你又怎麼能保證醬油只針對白色髮絲而不讓皮膚變黑呢?

你想想嘛,如果喝牛奶可以讓皮膚變白,那為啥不能讓頭髮變白呢?

  • 鹽,需要控制攝入的調味品

我們國民日均鹽攝入量是10g~11g,而世界衛生組織今年新給出的建議是「鹽不過5」,也就是說我們按照以往的吃法肯定是不行的,因為鹽的過量攝入會增加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但是日常生活里還有很多關於鹽的治療方法:


鹽水,被當做是生活中的「生理鹽水」,如果在劇烈運動後出現輕度電解質紊亂的話,喝點兒淡鹽水還是有效果的,能夠快速補充電解質(當然,更好的是運動飲料了)。

用來泡腳的話,也多少有點兒作用,畢竟一定濃度的鹽水利用滲透壓的原理還是可以起到抑制微生物生長的作用。

圖片來源:網絡

自製鹽水對傷口殺菌消毒的話就不推薦了,一方面是疼,另一方面是並不能起到良好的殺菌消毒作用,反而刺激傷口,影響癒合……

  • 小蘇打,被認為是陰道炎的剋星

小蘇打就是碳酸氫鈉,弱鹼性。碰巧,有研究說弱鹼性的環境可以有效抑制念珠菌(黴菌性陰道的致病菌)的生長繁殖,臨床上也會建議用2%~4%的小蘇打稀釋液來清洗外陰(1~2次/天,2周左右),緩解炎症的瘙癢紅腫症狀,同時抑制外陰的念珠菌生長。

注意這裡有三個關鍵點:

1.小蘇打是指醫用小蘇打,不是咱們廚房用的小蘇打。

2.鹼性環境可以抑制念珠菌生長,但同樣可以破壞陰道環境,所以通常用來洗外陰

3.小蘇打稀釋液只對黴菌性陰道炎有緩解和輔助作用,並不能用來治療 ,更不能用來治療其他陰道炎

……

好了,說了這麼多,其實這些調味品也想老老實實地做調味品,沒想到被這麼多人寄予厚望,總想用生活中的土辦法來治病,卻不去想其中有各種不規範和不合理。希望大家能夠多去了解,也可以看看《資深藥師告訴你:家裡要常備這些藥品!》中對家庭用藥的建議。

時代進步了,我們的生活條件和醫療水平都提高了,然而有的觀念卻沒能及時跟進,導致很多落後的做法還在流行。

比如我們已經有了更好的鐵劑補充產品,不用再寄希望於「鐵鍋炒菜」能補鐵了,鐵離子的價態都不一樣,更別說人體吸收了,根本沒戲;比如我們已經有了各種洗衣液和消毒液和烘乾機,不用再寄希望於大鍋煮內褲了……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了。

我試著想了一下為什麼我們喜歡在廚房看病?

也許跟傳統觀念下的女性在家庭中的分工有關。女性通常負責養育、飲食、家務等,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包括照顧一家老小的健康……所以女性算是家裡的「健康中心」。而家裡的「健康中心」的主要活動空間就是「廚房」,因此「廚房=健康中心」的概念就建立了起來。

當然,這只是我的一種假想,提出來也是希望跟大家討論一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Qf7vYG0BJleJMoPMFFo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