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此前在美國青少年學生行動峰會(Teen Student Action Summit)上發表演講時,再次加大了對歐盟和歐盟貿易行為的抨擊力度,他將德國單獨列為「最大犯規者」,並嚴厲譴責了世界貿易組織(WTO)。
這一表態源於美國和歐盟關於汽車關稅的爭端,雙方為此大打貿易戰,雖然由於各種原因,雙方只是打了嘴炮,但也不得不制訂預案,防止爭端進入實質操作環節。
歐盟汽車中德國是絕對主力,所以特朗普攻擊德國,也是很正常的。事實上德國已經不是第一次挨美國整了。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在汽車領域,美國先是敲打了日本豐田。豐田汽車剛剛爬上世界銷量第一的寶座,就被美國指責質量安全問題。結果被打得毫無脾氣。
隨後美國又開始打擊德國大眾,這就是眾所周知的大眾柴油門事件。大眾被罰數百億美元。而另一方面,是美國汽車的崛起故事,通用一躍成為世界第一。這段歷史,匯議粉兒,可以自行查看近十年新聞報道即可。
其實,特朗普此舉,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他指責WTO,攻擊德國,說德國是「最大的犯規者」,其實背後還有影射中國之意。我們都知道, 歷史上德國產品並非完美和工匠精神的代名詞。恰恰相反,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德國貨充斥世界市場,卻是價低質次的代名詞。對國際貿易體系形成了巨大的衝擊。其後德國產品注重工藝製造,以優質的產品重新贏得世界口碑,但也再一次重新衝擊了世界貿易體系,改變的世界貿易規則。
特朗普把歷史分割開來攻擊德國,無非是想罵德國是世界貿易按秩序的改變者和破壞者,這是含沙射影攻擊中國,他攻擊 WTO,無非也是攻擊中國。在他的心中,只有美國至上,只有美國利益優先,是不言自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