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走後第二天,我終於看清殯儀館前那群年輕人

2021-05-25     匠心之城

原標題:袁隆平走後第二天,我終於看清殯儀館前那群年輕人

關注匠心之城,遇見詩意生活

5月22日,長沙陰雲密布,整個城市籠罩在一片哀傷的氣氛中。

當悲傷的消息傳來,所有的人,都希望這又是一場烏龍。

但我們的袁爺爺,真的離開了我們。

13點07分新華社發布消息,袁老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有人說,他是等我們吃完午飯,才安心離開的。

當天下午,湘雅醫院門口,有人送來了3束帶著泥土的水稻,想讓袁爺爺再看一眼,他生前的最愛、他一生的牽掛。

醫院門口,已是一片花海,人們紛紛獻上鮮花和袁爺爺告別。

儘管萬分不舍,神農卻已經返回了他的天國,留下人間稻米滿倉。

1讓大家不再挨餓的爺爺離開我們了

在長沙的芙蓉街頭,上萬人自發在十里長街送袁老最後一程。人們哭著喊著,追逐著:「袁爺爺,一路走好!」

路上的汽車,紛紛默哀鳴笛,送別的聲音響徹長街。

雨越下越大,人卻越來越多。十幾名年輕人追著靈車,一路狂奔,只為多送爺爺一程。

每一個人都已泣不成聲,雨水夾雜著淚水,蔓延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下午5點30分,靈車載著袁爺爺的遺體抵達了明陽山殯儀館。

大雨傾盆而下,殯儀館門口,卻依舊人頭攢動。人們對著殯儀館的大門深深地鞠躬,久久不肯離去。

門口案桌上的鮮花已經堆滿,工作人員只好再換上新的桌子。

一個6歲的孩子懵懂地尋問:「媽媽,袁爺爺是誰呀?」

孩子媽媽含著淚回答: 「他就是讓我們有飯吃,不挨餓的人。」

如今,餐桌上的米飯,還散發著陣陣清香,袁老卻已經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一位年輕的媽媽,一遍又一遍的教3歲的孩子讀著:「袁爺爺一路走好。」所見之人紛紛落淚。

一名90後女孩,連夜趕來,只為悼念自己心中的明星,她說:「雖然未曾謀面,但是我知道是因為袁爺爺,我們才能吃飽。」

在無數年輕人的心中,袁爺爺就像自己的親人一樣。

在他們心中,袁老才是真正的巨星,他就像燈塔,指引著他們前行。

都說現在的年輕人缺乏情懷,但在袁老的送別會上,我卻看到,這些年輕人深深的愛。

2「我們要見心中的英雄最後一面」

5月24日,天剛蒙蒙亮,明陽山上已經是人山人海,無數的人,從全國各地趕來這裡,就為了送爺爺一程。

許多計程車司機,掛上了免費載客的牌子,他們都是自願免費接送前來祭拜的人們。

長沙市內,花店的菊花已搶購一空,有人買不到花正在著急。一個路過的孩子,把手中的花抽出一朵,說:「給你,我們一起送袁爺爺。」

有人自掏腰包買來菊花,發放給前來悼念的人們。

殯儀館門口,鮮花已經堆成小山, 前來獻花的隊伍卻依然延綿了5公里。

隊伍里,有很多年輕的面孔,他們有些人剛下飛機還拖著行李;有的正好在長沙出差,於是免費幫大家獻花悼念。

他們中有背著鮮花的外賣小哥;

有坐著輪椅從外地趕來的高中生,他們說:「想見偶像最後一面。」

隊伍很長,每個人都手捧鮮花靜默著緩緩前行,只為離袁爺爺近一點,再近一點。沒有人在抱怨,沒有人在聊天,一切井然有序,場面肅穆得讓人落淚。

大雨未曾澆滅,他們心中的思念;路遠未曾阻擋,他們前往的腳步,雖未曾謀面,但受百恩,他們要見心中的英雄最後一面。

隊伍中,一個孩子大聲說了幾句話,爸爸立刻溫柔地提醒他小聲點。小朋友不解地問道:「為什麼要小聲說話?」爸爸回答:「因為,會吵到爺爺睡覺。」

長沙師範大學的一名女生,收到了無數網友的委託:「麻煩你,幫我給袁爺爺帶個口信。」她便把這些話寫在了便簽上,放在了爺爺的遺像前,唯願爺爺安心走好。

長沙的街頭,花店前排起了長隊,一眼望去,大都是年輕的身影,他們排隊買花,只為送心中的英雄最後一程。

有花店老闆表示,菊花到貨後全部免費。

西南大學校內,袁老的雕像已經被鮮花簇擁,千言萬語不足以表達的哀思,唯有用鮮花來寄託。

24日,華中師範大學食堂里的一幕讓人淚目。

同學們自發組織了「光碟行動」,他們說 :「無以為報,光碟致敬。袁爺爺,我們乖乖把飯吃光了。」

他們知道,珍惜糧食就是對袁爺爺最大的尊敬;他們知道,過好自己的人生就是對袁爺爺最好的回報。

他們知道,自己就是袁爺爺播撒在人間的種子,他們說,袁爺爺的禾下乘涼夢,我們來接棒。

3他們或許和父輩有著不同夢想卻同樣熱愛這片土地

我生活在長沙,這裡霓虹閃爍,長久以來都被大家稱為「娛樂之都」。

但長沙的長,也是長情的長。這一夜,它熄滅了所有的燈。

那天上午,朋友發來消息: 「今天我要去看看袁爺爺,下雨也要去,人再多也要去,因為他值得。」

有人問,為什麼袁老離世,我們會如此悲痛?

那是因為他一生為民不為名,他淡泊名利,把一生鑽研「雜交稻」,只為喂飽每一個中國人。

今天,看到新聞,袁老是因為前不久,在雜交稻研究基地摔了一跤,才引發了身體不適。

原來,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都在堅守自己的熱愛。

都說這是一個娛樂至死的年代,但在年輕人心裡卻也能分辨,誰才是真正的明星。

在心底,他們都明白誰才是自己應該敬重的人。

有許多年輕人,雖然被誤解,卻不爭不辨,堅定地向著自己的夢想前進,他們和父輩比起來,更懂得忠於自己的內心。

他們目光堅定,沿著偶像走過的路繼續前進。他們知道,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就像那個選擇北大考古專業的00後女孩鍾芳蓉。

當鍾芳蓉以文科676分的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時,曾引來無數網友的關注。

他們紛紛留言,嘲笑她傻:「好不容易考上北大,為什麼不選擇一個有前途的專業?」

當網絡上,勸她換專業的建議鋪天蓋地般湧來時,鍾芳蓉卻毫不動搖,霸氣回應:「可能他們更看重錢,我們年輕人卻更看重愛好。」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許多人都用財富來衡量一個人的成功,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卻能在喧囂中堅守自己的價值觀。

他們敢於義無反顧地奔赴熱愛,也懂得享受生活。

後浪里說:「一個國家最好的風景,就是他的年輕人。」

誠然如此,少年興則國家興,少年強則國家強。袁爺爺讓少年們不用再餓肚子,他們心懷感恩。

這一屆年輕人雖然喜歡追星,但也深沉地愛著祖國。他們愛穿漢服,喜愛國貨,不再崇洋媚外。當有人詆毀中國時,他們總是第一個站出來反抗。

他們敢於面對質疑,敢於追逐夢想,他們心懷善意,不吝嗇付出真心,不懼怕面對挑戰。

他們敢愛敢恨,從他們的真性情里,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真正的希望。

作者 | 十月的詩,頭條青雲獎獲得者,用一顆敏感的心,記錄世間酸甜苦辣。

— END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QS62qHkBbyZbTSdknZN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