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真實故事改編!電影《聚焦》揭露了天主教會的腐敗與偽善

2019-08-02     影評最TOP


電影《聚焦》飽含激情的美國城市生活片段,充滿了細微的差別、幽默和啟示,是由演員轉型為編劇兼導演的湯姆·麥卡錫迄今為止最具穿透力的電影。這部電影以《波士頓環球報》的「聚焦」報道團隊命名,麥卡錫將他敏銳地視角集中在2001年調查小組的突破性工作上,揭露了波士頓大主教管區虐童案及其掩蓋行為。並憑藉優秀的敘事,獲得了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

在最初的8分鐘里,麥卡錫設置了能把你拉進去的暗道,並在接下來的兩個小時里調動你的直覺和注意力。

《聚焦》是一部「報紙電影」,同時這部樸實無華、以演員為中心的視覺風格和清澈的敘事的電影更像是紀錄片的緊湊、刺激版。故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當記者們把注意力集中在羅馬天主教會時,麥卡錫和他的編輯喬什·辛格把眼睛和耳朵都集中在《波士頓環球報》以及它的「聚焦」組上。

《聚焦》雜誌的編輯、自封為「球員教練」的羅比和他的記者邁克、薩夏以及馬特·卡羅爾立即成為極具吸引力和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我們的同情會逐步加深,因為他們理解了這些罪行的影響,並收集了證據,證明了天主教會是如何來回在一個教區和另一個教區之間包庇戀童癖牧師而不是起訴和剝奪他們的神職的。



《聚焦》的成功既是對媒體力量的讚揚,也是對紙質媒體作為一個不斷演變的城市有機體的生動探索。電影以《波士頓環球報》的轉型開始。因為印刷業的萎縮和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停車場上隱約可見一塊年代久遠的AOL廣告牌),外地來的總編輯馬蒂·巴倫即將接管編輯部。但其餘工作人員都是波士頓本地人和長期從業人員,讀者中53%是天主教徒。巴倫是來自佛羅里達州的猶太人,在此之前他擔任了《邁阿密先驅報》的執行編輯。

作為一名有過演員經歷的導演加管理者,麥卡錫有一種罕見的直覺,知道自上而下的變革會給整個組織帶來什麼樣的震動。耐心、嚴肅的羅比和多疑、有時咄咄逼人的助理總編小本·布拉德利善於在識破上司意圖的同時保持編輯部的信譽和尊嚴。




巴倫邀請了專欄作家艾琳·麥克納馬拉參加他的第一次見面會,這是一個非常規的舉動,引起了工作人員的不滿。麥克納馬拉在報紙上抱怨說,一名法官在針對大主教管區和一名牧師的民事訴訟中封存了這些文件。據稱,一名牧師猥褻了數十名男孩。巴倫問,為什麼報紙沒有對法官的命令提出質疑。然後,他督促羅比和他的聚焦報道小組調查教會如何以及為什麼傷害那些孩子並包庇犯罪的神父的。起初,他們不願意相信波士頓的虐待牧師會增加到13人。到他們付印時,他們已經確認了70個。

在電影一個片段中,《聚焦》雜誌的記者們稱讚巴倫為這個故事提供了「全新的視角」,並找到了一個合法的策略來推進他們的調查與報道。但這部電影真正的主題是為什麼需要全新的視角?這部電影以驚人的坦率聚焦於向一個城市的道德權威屈服是多麼容易,在這個故事中,就是天主教會。


巴倫必須承受教會傲慢態度的衝擊:紅衣主教認為一個城市的機構應該相互合作,他送給巴倫一本教義問答書作為歡迎他的禮物。然而巴倫則認為,報紙需保持獨立,對讀者的服務才最好。當聚焦團隊證明巴倫是對的時候,他沒有誇大自己的震驚,也沒有表現出謙遜。他雖是一個不擅長社交的人,卻對新聞真相有第六感:他憑直覺知道《環球報》此前對教會性犯罪醜聞的報道是空洞的。

作為羅比的演員,基頓為《鳥人》贏得了讚譽。基頓在他最微妙、最不做作的表演中,塑造了一位經歷豐富的新聞工作者,他認為自己讓聚焦團隊保持了警覺,然後驚訝地發現自己陷入了自滿。他敏銳地意識到他必須與他的同學、朋友和為教區工作的律師保持距離,這個人曾多次勸他對事實保持沉默。同時,他的核心新聞思想也受到了動搖。




《聚焦》同樣聰明地掌握了起訴整個系統(而不僅僅是個人)所需要的證據,以及可能拖延一個故事的新聞怪癖。布拉德利是固執的,他最初質疑聚焦欄目中放置牧師虐待兒童事件的調查文章。早些時候,他對曾經的受害者菲爾·薩維亞諾的說法半是嘲諷(薩維亞諾是「被牧師虐待者倖存者網絡」(SNAP)的創始人)。看起來布拉德利已經屈服於一種常見的、冷酷無情的記者病:稱之為「受害者疲勞」。

這部電影對忙碌的記者們因為認為薩維亞諾要求過高或無法證實他的故事,而將他這樣的消息來源拒之於不顧的危險表現出了驚人的敏銳。薩維亞諾口若有詞,令人心碎。他意識到,他的暴躁可能會讓人反感,但他也知道,要為強姦和虐待者討回公道,他唯一的機會就是不斷地施壓。

麥卡錫在評估律師的實踐道德方面同樣精明:律師和牧師都落入了延續邪惡的模式。這部電影對高級律師麥克利什的模稜兩可的性格作出了反覆的否定判決,他代表受害者進行談判「導致了教會官員之間邪惡的聯盟,受害者和律師」。不過,麥克利什道出了部分真相,「大主教管區能夠隱瞞其牧師犯下的罪行。」而且「受害者免於尷尬……他們的律師收取了他們的費用,通常是結算獎勵的三分之一。」這部電影肯定了麥克利什,因為他指責該報沒有跟進他八年前為舉報的一些有罪的牧師。

斯坦利·圖齊給這位老練律師的米奇·加拉伯迪安帶來了完美的暴躁感。米奇想出了一個改變遊戲規則的策略,即起訴主教「勞」和其他教會官員,因為他們知道牧師的性暴行,卻沒有採取任何行動阻止他們。他是亞美尼亞後裔,白手起家,鬥志旺盛,儘管他看起來像個局外人。

而邁克是葡萄牙裔,他拒絕成為任何少數族裔為揭露波士頓的黑暗秘密而團結在一起的感傷畫像的一部分。作為邁克的演員,魯法洛創造了因為狂熱的好奇心而使他內心扭曲的角色。這位演員因飾演「綠巨人「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以一種剛毅的、螺旋狀的能量移動,並有一種充滿激情的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這部電影對新聞和法律的強調,並沒有掩蓋受害者的痛苦,而是加劇了他們的痛苦,他們重新體驗了痛苦,藉此希望能讓那些外表偽善的「食肉動物」公諸於世。扮演這些「魔鬼」的演員,在沒有倒敘或強調音樂的情況下,引發了深沉而令人不安的共鳴。他們用難以磨滅的表演展示牧師,向來自破碎家庭的問題兒童暗示自己的遭遇。這些家庭通常位於工人階級社區,在那裡,不服從牧師的命令就像是質疑上帝的命令。



麥卡錫的演員陣容中充滿了雄辯的聽眾。女記者薩夏特別向受害者保證,聚焦小組不會忘記這個案子,儘管有一些障礙和延誤,尤其是在他們被派去報道911事件的餘波之後。薩夏是一個熱情、善於觀察的角色。為了尋找犯罪牧師,她挨家挨戶敲門,毫不畏懼。在影片最精彩的時刻,一名牧師打開門,坦白了自己的多項虐待行為。當他說他們從未給過他任何快樂時,他認為自己在證明自己本質上是清白的。

「合奏」通常意味著一群演員為了達到一個效果而合作。《聚焦》的演員陣容做了一些不同的事情:它把劇本中不同的細節帶回家,擴展和打開了故事。這就是為什麼這部電影感覺如此完美。薩夏深受悲痛之苦,因為這個故事將改變她虔誠的祖母對教堂的印象。邁克陷入了困境,因為他總是認為自己能夠折返回去,但現實是,他不能。記者們一再要求了解為什麼這麼多波士頓人(不僅僅是天主教徒或信教人士)傾向於把目光從虐待兒童的問題上移開。在電影最直白的時候,他們會問自己這個問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QRAHYWwBUcHTFCnfn7i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