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脈搏」停了?5575億元等著「還錢」,30城賣房僅5000平米

2020-02-12     藍白觀樓市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一位酒店創始人說,按現在的狀況,很難維持到4月份。

他做了兩道簡單的數學題:1,每個月不開業的開銷是多少?2,手上還有多少錢?

他投資的某個品牌,有100家店,50多家營業,剩下在籌建階段,現在帳上還有1200萬左右,12月份的財務固定支出總計551萬。

也就是說,企業在不營業的情況下只能再支撐2.176個月,除非投資人接著投錢,否則實際失業的人數有1500人左右,總的投資損失約4億元。

顯然,在本次風波的衝擊下,線下的娛樂、旅遊、餐飲等第三產業受影響最大,最近也收到不少朋友的留言,有的是白領,有的開店做小生意,有的是公司小老闆,大家都在計算自己能扛到什麼時候。

這讓我想到了房地產的現狀,比起龐大的服務業,樓市所受到的損失也不遑多讓。

比如,1天時間,30個城市賣出去的房子,只有5000平米。

中金公司宏觀研究團隊發布的2月11日經濟日度追蹤報告指出,2月9日鐵路客運量159萬人,環比+25%(前日+1%),但較去年節後同期仍下滑86%。2月8日-9日,30城地產成交僅0.5萬平方米,較去年節後同期下降超90%。

也就是說,1天的時間內,30個典型城市(多為一二線城市),房企賣出去的房子合計只有5000平米,比往年同期下降幅度達到了9成。

5000平米是什麼概念?

按100平米一套房子來看,30個大中城市加起來,一天賣出去的房子也只有50套而已,往年這個數字至少也在500套以上。

房子賣不掉,意味著銷售回款就沒了,開發商的銀行貸款也填不上「窟窿」,成交量就是樓市的「脈搏」,現在「脈搏」直接停了,只能靠短期的借款、融資來「急救」,卻沒辦法撐太久。

更重要的是,在2020年,還有5575億債務「如芒在背」,等著還錢。

據中國證券報2月11日報道,目前2月份已過了10天,大多數城市的售樓處仍在關閉之中。2月10日是多地節後復工首日,房企對售樓處開放仍持謹慎狀態。

據第三方機構克而瑞統計,2020年95家典型房企共有5575億元的債券到期,相比2019年到期債券增長了43%。其中,1月、7月和11月均為償債的高峰,分別需要償債616億元、615億元及662億元。

注意,這95家典型房企都是上市公司,涵蓋了大部分實力較強的開發商,但是,全國房企有好幾萬家,大量的本地中小開發商債務沒有計算在內。

顯然,現在房地產行業所經歷的「陣痛」,不能持續太長時間,否則會影響整個2020年的還款進度,現金如果回籠不及時,一旦持續到4月份或下半年,產業鏈的上下游各個行業、就業、收入都會受到影響。

事實上,不管服務業還是房地產,都是調控政策重點關照的領域。

在2月1日,央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五部門聯合印發了通知,內容包括五部分,共30條措施,重點提出要加大貨幣信貸支持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在2月3日,央行官網宣布,為維護特殊時期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和貨幣市場平穩運行,2020年2月3日,人民銀行將開展1.2萬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投放資金,確保流動性充足供應,銀行體系整體流動性比去年同期多9000億元。

這些錢流入市場後,雖然不會讓小微企業、工廠、房企立馬「滿血復活」,至少能讓實體經濟感受到「溫暖」,只要復工潮順利展開,眼下的局面早晚會扭轉。

未來樓市的形勢會如何演變?我個人有兩個判斷。

1,4月份之前,一二線樓市可能會繼續低迷。

最主要的原因,是返程大軍將在未來1個月時間「集結完畢」,大城市的考驗剛剛到來。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大數據團隊發布的數據顯示,1月30至2月18日,是今年春運後半程,這20天,全國跨地區人口流動量約為1.42億人。2月19日至3月15日,這25天,跨地區人口流動量約為1.45億人。

也就是說,3億人即將在未來一段時間湧入一二線城市,人口集聚的越多,一二線樓市短期內的壓力就越大,售樓部、工地可能需要更久的時間恢復正常。

2,LPR報價下降、降准、房貸利率下降可以期待。

最近有一個消息值得留意,2月10日,據上海證券報報道,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外匯局局長潘功勝,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參加發布會,潘功勝表示,金融市場、貨幣市場利率變化會影響LPR預期,現在市場預期下次MLF操作的中標利率和2月20日公布的LPR利率較大機率會下行。

後面還有一句話:金融市場、貨幣市場利率和預期的LPR利率,對商業銀行貸款定價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方向性。

啥意思?

很明顯,本月市場預期LPR報價會下降,而LPR下降又會帶動房貸利率回落,降低購房者的置業成本,參考央行近期1.2萬億的逆回購措施,未來降准等多樣化的寬鬆措施大機率會出現。

筆者覺得,藉此次特殊事件,能讓購房者及時「清醒」,也算是好事一件了。

過去這些年,我們太多人被迫上了房地產這駕「馬車」,整日996加班工作,耗費身體和精力,為了房貸和月供四處奔波,也有人為了多買幾套房子,把個人信用、家庭財力全部透支光,家庭財務槓桿不斷推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斷貸。

因此,趁現在房地產「脈搏」停了,每個人不妨審視一下自己,是不是基於自住需求買房?為了面子還是為了工作?為了家庭還是為了虛榮?找到了答案,也就找到了未來如何在樓市裡生存下去的辦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QLz1OHAB3uTiws8KWbW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