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充一萬我才充六千,被發現後娃不服,3種手機軟體家長需注意

2020-09-29     群美育兒

原標題:同學充一萬我才充六千,被發現後娃不服,3種手機軟體家長需注意

引言:手機,二十年前是奢侈品,如今人手必備。就連剛上小學的小朋友們,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手機了。

根據數據統計,中國人每天在手機上花費的時間接近六個小時,這一時間在兒童中可能更高,手機已經成為每個人生活的必需品。

但是手機除了通訊快、幫助孩子學習之外,更多的隱藏著帶壞孩子的「威脅」,尤其是一些軟體,如果使用不當,可能讓孩子就此沉迷網絡

這三種軟體容易讓孩子沉迷,家長要注意了!

直播和短視頻軟體

直播行業近幾年在國內發展的風生水起,形形色色的直播模式吸引了大量未成年觀眾。看直播沒問題,但是看直播還要打賞就有問題了

成年人通過自己的工作賺錢,閒暇之餘看個直播給主播打賞,這是他們的自由。但是未成年孩子們,幾乎都是沒有自己的工作,於是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新聞:某某孩子偷刷父母銀行卡給主播打賞,父母起訴遊戲要求退款。

江門,某兒童偷刷父母銀行卡打賞主播十餘萬;

許昌,某男孩用父親的喪葬費和癌症母親的醫療費打賞主播。

……

家庭優渥,十萬塊錢可能也就是孩子的零花錢,但是普通家庭,這些錢可能就是全家的積蓄,如果家裡沒錢讓他打賞怎麼辦?孩子可能會就此走上犯罪道路。

直播和短視頻軟體中,經常會有一些比較危險的行為,或者是惡搞、「毀三觀」,孩子如果長時間觀看,可能會做出傷害自己或者傷害他人的行為。

遊戲軟體

以前,我們管造成孩子不好好學習的罪魁禍首叫小說,後來變成了電視劇,現在則是遊戲。

沉迷遊戲確實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那些需要「氪金」的遊戲

小張今年才剛上初一,為了不讓他落於人後,儘管家裡條件一般,爸爸還是咬牙給他買了一部手機。但是沒過多久,小張爸爸就發現自己的銀行卡少了六千塊錢,一查才知道是小張偷了銀行卡去買遊戲大禮包了。

面對爸爸的憤怒和訓斥,小張卻表現的很不以為然,他說「班裡還有同學充了一萬多呢,六千怎麼離譜了」。

一氣之下,小張爸爸卸載了他手機里的所有遊戲,這讓小張恨不能接受,覺得爸爸「不尊重自己」,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保持著和父母針鋒相對的狀態,讓小張爸爸很是頭疼,不知道如何處理。遊戲中,沒有長輩的嘮叨,沒有無盡的學習任務,還能遇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很容易讓孩子們沉迷,造成「網癮」。

輔導軟體

給孩子準備手機平板,多半也是為了讓他們能夠「自主學習」,遇到問題爸媽又不能幫助解決的時候,打著「名師輔導」的軟體就成了爸媽們的救星。相比補習班,使用學習輔導類軟體既能省錢又能節約時間,但是時間一長,這類軟體的弊端就逐漸暴露出來了。

使用輔導軟體的部分孩子,由於缺乏自控力,直接就把軟體當成了「抄寫小助手」。遇到不會的題,也不動腦思考,直接照著軟體抄寫答案,長此以往,就造成了學習成績的下滑。

因此對於此類輔導軟體,父母應該注意孩子的使用情況,如果無法避免孩子抄作業的情況,不如直接卸載。

手機可安裝的部分軟體,會給孩子造成諸多不良影響,但是現在手機又成了生活的必需品,只沒收手機顯然是不現實的,家長們應該如何做才能避免孩子過度沉迷手機呢?

家長要以身作則

你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想讓孩子不沉迷手機,就要控制自己玩手機的時間和頻率。

多陪伴孩子

為什麼孩子喜歡在網上跟人聊天,而不是跟父母談心?因為大多數父母不會平等的和孩子溝通,也不會把孩子當成「完整的人」,所以他們不會把孩子當回事,也不會關注孩子的想法。

而網絡上有無數的人可以跟他們溝通,不會因為年齡嘲笑他們,那些因為父母忙沒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也能在網絡中找到「認同和陪伴」。

所以,多抽時間陪伴孩子,多以平等的方式和孩子溝通,孩子就不會過度沉迷手機了。

開闊孩子的眼界

為什麼一摸到手機就離不開眼?因為新奇。對未成年小朋友們來說,手機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是除了家和學校之外的全新的體驗,好奇心打敗了自制力,讓他們無法離開手機。

因此在孩子的學前教育中,家長有必要通過各種方式來開闊孩子的眼界,比如閱讀、比如旅遊,比如帶孩子一起打遊戲,比如和孩子討論社會新聞的日常,讓孩子在生活中也能遇到各種新奇的事,吸引了他的興趣,手機的使用頻率就會下降。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不是不能玩手機,而是不能因為玩手機耽誤正事。

孩子的現階段目標是什麼?是學習。因此爸爸媽媽們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讓他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只要學習目標達成,可以玩手機,可以打遊戲,甚至爸爸媽媽可以幫你一起玩,但是前提是,達成自己的本階段目標,不能讓手機影響學習成績。

培養孩子的金錢觀念

讓孩子知道父母賺錢不易,是第一步。當然大家也要選對方式,不能說「爸爸媽媽賺錢這麼辛苦,你還整天要錢花」,可以在空閒時讓孩子看看自己的工作,自己感受。

要讓孩子意識到,家裡的錢都是爸爸媽媽辛苦勞作得來的,所以自己才可以上學、可以玩手機,這個錢自己是「沒資格」拿去氪金、拿去打賞主播的,這是對父母的不尊重。

培養孩子的是非觀念

可以給遊戲氪金嗎?可以給主播打賞嗎?不是不可以,但是要有度,做事要考慮自己的承受能力,偷和搶是絕對不允許出現的,也是絕對錯誤的。

主播播的東西能看嗎?遊戲能一直玩嗎?不是不能,但是要明辨是非,對於孩子三觀的糾正十分重要,爸媽應該幫助孩子去判斷,比如「這個遊戲的氪金是否合理」,「這個主播的直播內容是否合理」。再好看、再好玩的東西,不合法、違背道德底線,我們也是不能碰的。

設置未成年保護模式

這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基本每個軟體都會有類似功能,可以屏蔽一些少兒不宜的內容。

及時進行性教育

從小對孩子做好性教育,不對「性知識」遮遮掩掩,讓孩子有更清楚的性認識,是避免他們沉迷「少兒不宜」內容的良藥。

結語:手機是把雙刃劍,既可以是開闊孩子眼界、輔助孩子學習的工具,又可以是讓孩子沉迷網絡,影響學習的絆腳石

想要讓孩子擺脫「網癮」,最好的方法不是杜絕孩子接觸手機,而是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只有他們自己不想去玩手機的時候,家長的目的才能達到。多開闊孩子的眼界,多陪伴孩子,讓孩子不至於在網絡世界尋找存在感,即便是那些「刺激驚險」的內容,孩子看到了也只會說一句「就這啊」,而不是轉頭去偷父母的銀行卡,給主播打錢,給遊戲氪金。

今日話題 :你家孩子從什麼時候開始使用手機的?你又是如何看待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使用電子產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Q-Z22XQBURTf-Dn5Czw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