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 見字如面第17期
「 每周我會從留言中挑選一位 讀者來信
寫一封專屬回信,替他解決困惑
回信,是僅次於見面的儀式感 」
紀錄片《他鄉的童年》中,有一個片段很觸動我:
一所學校,孩子們圍坐在一起吃飯。
其中既有學校配餐,也有學生從家裡帶來的便當。
老師讓大家把食物分享出來,然後選擇自己想吃的東西,讓他們明白:
「即使是自己喜歡的東西,也是需要分享的。」
然後,老師假裝從孩子們盤子裡搶食物,無一例外地被擋了回來。
「和孩子們做這種互動,是為了告訴他們——
自己的食物,也要靠自己去保護。」
毫無底線的善會被濫用,沒有限制就是軟弱。
適當拒絕,不僅是對我們時間和精力的保護,更是對我們情感的保護。
但是,這件小朋友得心應手的事,我們做起來,往往困難重重。
今天的信回給 @貓貓
貓貓,其實不光是你,每個人都如此。
新進一家公司,被老員工請求幫忙帶早餐,一次兩次,慢慢變成慣例;
出國旅遊短短几天,見縫插針地逛店鋪,時間都用來幫熟人買東西;
生活早就教會我們,拒絕很重要,但我們就是做不到。
心裡憋屈,對自己恨鐵不成鋼,信誓旦旦地告訴自己沒有下次。
但是當人找上門來,還是條件反射般地應承下來。
我們太怕得罪人了。
無論熟與不熟,但凡不滿足對方的要求,我們就難以心安理得。
但其實,90%的關係,都是得罪得起的。
放棄一些世故人情,生活並不會受到影響,只會變得輕鬆。
即便是那些你很在意的人,如果總是為難你,你往往也會發現,對方不值得你遷就。
剛畢業的桃子說,大學室友突然找她要新公司的地址。
她的生日快到了,以為室友要送她禮物,還是多問了一句,要來做什麼。
「網友要給我寄東西,我不想泄露自己的信息。」
「所以我的信息就可以泄露?」
一氣之下,桃子拉黑了這個室友。
同窗四年,這是桃子第一次拒絕室友的無理請求。
同組做課題研究,桃子一個人熬夜寫報告,室友嘻嘻哈哈跟男朋友視頻聊天;
桃子去水房打水,室友總不忘讓她捎上自己的水壺;
時不時讓桃子給她買點小零食,因為她們是「好朋友」……
原來所謂的「朋友」,不過是某些人對我們實施情感剝削的藉口。
你以為的珍惜,在對方看來不過是軟弱,只會換來更多的索取。
「最後悔的事,是沒有早點拉黑,總想著既然是朋友,就要多包容。
白白耗費了四年的時間和感情。」桃子說。
我們要拒絕的,除了無理要求,還有惡意和欺凌。
比如以開玩笑之名對你進行隱形攻擊,你一旦發作,他就會說:
「開個玩笑而已,不要這麼小氣。」
如果你忍受下來,這種玩笑愈演愈烈,最終甚至會發展成霸凌。
有個胖胖的女孩子告訴我,有天下班刷臉打卡,機器故障,怎麼也打不上。
一個女生大聲說:「你往後站一點,臉大,鏡頭都裝不下。」
所有人都笑,她也跟著笑,可心裡真的太難受了。
因為胖被嘲笑,她早都習慣了。
後來,大家又說她穿衣服土氣、嫁不出去……
再後來,她離職了,聽說得了抑鬱症。
小孩子的玩笑是真的玩笑,大人的玩笑,多多少少有認真的成分。
忍受、討好不一定能讓關係變好,拒絕卻能換來尊重。
被冒犯以後,一定要讓對方知道,怎樣對待你才是正確的態度。
經過長達四年的戀愛,楊丞琳與李榮浩終於修成正果,領證結婚。
這本來是一件好事,卻有記者質疑他們衝動領證。
楊丞琳不淡定了,直接回懟:
「你覺得這是衝動嗎?我們交往的時間應該蠻長的吧!」
一個人不尊重你,你也不必對他客氣。
不容觸碰的界限感,可以讓我們免於情感綁架,最大程度地保全自我。
另外,明確界限還能讓對方知道「你是誰」,以及你們是怎樣的關係。
錢鍾書去世後,「暗戀」了楊絳一生的費孝通前來探望。
臨走時楊絳對他說:「樓梯不好走,你以後也不要知難而上了。」
一語雙關,溫暖的叮囑里,藏著堅定的拒絕,明確地告訴他:
「我是錢鍾書的妻子,我們不可能的。」
那些不喜歡的事情,不答應就是最好的尊重。
拒絕很難的時候,也可以選擇溫柔地勸退對方。
看完文章,記得點點「在看」。
我們約定,明確界限,只做讓自己舒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