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親市場的主要玩家已經疊代到95後,六成單身人士相親已經超過8次,曾經四處去嗨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赴約相親的路上。
一通折騰猛如虎,今年見過的相親對象能坐滿一輛公交車,但2019即將結束時還是實打實的單身。
所以,相親脫單為什麼那麼難?
大多數失敗的相親,結束在第一面後
首先要承認一個事實:一見鍾情是童話,一面否決才是現實。在相親第一面被「刷」下來是常事。
聽起來令人沮喪,但也意味著用這種方式排除錯誤的人時間成本最低。
研究表明,即使相親前準備的書面資料表示雙方再般配,多數人在見面後短時間內就可以決定要不要交往。
相親23次的劉薇,這一次遇到了「眼緣很好」的男孩。他聊起網際網路公司鬥志昂揚,願意迎難而上接受挑戰,她很讚許這份上進心。男生接著說:「不過呢,家庭後方要穩定。」
「瞬間我心如止水,只能期待下一位了。」她聽出了男生話里的試探。
外表很乖的她不止一次被相親對象說「漂亮知性,適合結婚」「想找踏實過日子的女孩,我覺得你很合適」。劉薇知道這種評價沒有惡意,但立馬默默劃清界限:「我心裡是有奮鬥小火苗的,希望對方是和我並肩作戰的隊友,而不是讓我為家庭白白做犧牲。」
相親的難點在於,如果兩個人「第一面感覺還行」,接下來不一定有漫長的時間繼續磨合,兩個人不得不「快速抉擇」。
感情中男生往往最先動心,只用一兩周就能確定心意,而女生需要幾個月確認「我喜歡他」,再用幾個月確認「他也喜歡我」。
男女感情進度條本來就差異巨大,在相親這種目的性很強的系統里,給彼此的確認時間縮得更短,甚至不少人默認第二天不聯繫就沒戲了。
很多人以為90後95後特立獨行,為愛瘋狂,實際上他們是更加清醒務實的一代人。
據《探探95後戀愛報告》,上海、北京、福建、廣東、浙江等地區的95後普遍對另一半月收入要求1萬以上:「我自己衣食無憂,自給自足,如果戀愛要降低原本的生活水平,那我寧願單著。」
在豆瓣「相親後的吐槽」小組的70026條帖子中,平均每6個帖子就會提一次「家庭」,而「工作」和「戶口」平均每3、4個帖子就會出現一次。
關於相親對象「性格」「三觀」「能力」「人品」「有趣」的討論同樣熱烈,從「男生喜歡找姐姐,女生喜歡找爸爸」「寧願要二婚,不要沒談過戀愛的」神總結可見,戀愛成熟度直接與個人魅力掛鉤。
來源:《2019職場單身人才調研報告》
而另一方面,相親次數過多的人,脫單難度也增加了。
「這個人哪兒都好,就是比之前那人矮了點。我都單身好幾年了還能湊合?再看看下一位。」
據揚子晚報,某位93年女生相親50餘次仍單身,甚至放出氣話「說不定哪天我就找個人隨便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