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評論需要證明

2020-01-31   鳳凰藝術

評論需要證明——以書畫藝術為例

在一般人的認知中,只有自然科學如數學、物理學、化學等才需要證明,而社會科學如政治學、心理學、法學、教育學等不需要證明,如果是關於藝術的評論似乎離證明就更遠了。其實不然,可以這麼說:文藝評論之所以沒有起到更大的作用、在創作界不受重視、成就不著,雖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少學理性的專業證明是其最重要的原因。

當前文藝評論感性的語言太多、感悟式的文章太多,說理的成分太少,分析判斷的能力太弱,總之就是缺少理性的思辨能力、證明能力。文藝評論是理性的過程,「理」是一種抽象的思維模式,一種邏輯系統,而邏輯系統是需要證明的。那麼,沒有證明會出現怎樣的情況呢?

缺少證明,評論就失去專業界限

證明是需要有很深厚的、系統的專業知識,沒有這方面的專業知識是證明不了你提出的任何觀點的,即便你的知識再豐富、善辯能力再強也只是霧裡看花,說不到痛處。例如,評論一件書畫作品講很多作者的人品啊、修養啊、善良啊等等都沒有什麼用;講什麼崇高啊、散淡啊、優雅啊、經典啊等等也是無濟於事,關鍵是說他的作品好,好在哪裡?不好,不好在什麼地方,怎麼證明給我們看。如果說他書畫作品的線條好,你就要證明他的線條的取法、來源,是帖的線條還是碑的線條抑或是碑帖結合的線條,線條的質量高不高,高在什麼地方等等,這些都是可以說清楚的,也就是說可以證明的。否則說得再多,終究是個外行。

缺少證明,評論就失去了力量

文藝評論如果缺少說理或者缺少證明就難以讓讀者、作者信服,因為你不是從專業的角度去評說的,不能提出專業的肯定和批評,那如何能讓作者在你的評論中得到真正的鼓勵,在你的評論中得到收益,你的評論如何產生力量?我們再拿書畫線條為例,說他線條如何的好還是不好,首先要知道好的線條是什麼樣子的,如果沒有相當的研究是無法回答的。好的線條是活的、有生命的,是豐富的、千變萬化的,是有力度的、力能扛鼎的,如果再能說出這樣的線條是如何寫出的,那就更有說服力,同時還可以用歷史上高超的線條進行對比,證明你的觀點的正確性,這樣你的評論就有了力量。

缺少證明,評論就失去了依據

如果缺少證明,你所提出的任何感性的認知、結論都浮於表面,沒有足夠的依據,使人難以信服。例如說一件書畫作品具有某種風格如書卷氣,那麼不能僅僅說過就算了,你需要證明給我看。因為書卷氣這種審美風格是由諸種因素構成的,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筆墨,我們再拿書畫的線條為例。書卷氣的線條一定是筆墨濃淡有度,呈現出圓潤、典雅的內斂之氣,這個風格往往不是以技巧取勝而是以內涵、氣息、趣味、境界打動欣賞者,如果再聯繫到人,那麼他肯定是一位詩書畫印均有所涉獵、飽讀詩書的學人,那證明就更容易了。

缺少證明,評論就沒有分析能力

評論是一種理性的思維過程,一切理性的思辨只有證明才有價值和意義。藝術作品是時代的產物,沒有證明你就無法將其放在一個時代中去比較,放在一個時代的文化中去研究,最終通過時代與作者的關係落實到作品的具體筆墨之中。我們再拿書畫藝術的線條為例,筆墨當隨時代,每個人的藝術創作都離不開時代文化的影響,是時代的反射、折射或映射,如元代倪瓚的繪畫,其線條的枯、澀、淡、凈,是其出世心態所成就其孤冷藝術風格的重要基礎;宋黃庭堅大草的線質之所以與唐代大草有所不同,是受到金石之學在宋代興起的影響,所以從時代、文化、藝術、書畫、線條的層層推演中,才能展現其邏輯思辨的力量。

通過以上四點反證,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文藝評論最重要的是要有你所評論對象的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沒有深厚的專業知識你說得越多離主題越遠。其次還要具備廣博的知識背景。但最重要的還是要落實到提出的某個觀點不管是宏觀的還是微觀的證明上來,否則,只能是隔靴搔癢,評不到要處。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