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思南:以初心和熱血踐行脫貧攻堅使命
2019年,對思南人民來說註定不是一個普通的年份。
為贏得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確保整縣如期出列,今年以來,思南縣選派28名縣處級幹部擔任鄉鎮脫貧攻堅一線指揮部指揮長,283名黨員幹部擔任貧困村第一書記,選聘270名返鄉大學生兼任鎮村兩級團支部副書記,選派2716名駐村幹部、5635名幫扶幹部投身到脫貧攻堅一線戰場上。以初心為奮進的動力,以使命為作戰的鎧甲,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鏖戰貧困,在脫貧攻堅戰場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和使命。
「我失去了左眼,但初心仍在,使命不改」
沙壩村是思南縣塘頭鎮二類貧困村,2018年初,沙壩村黨組織渙散,戰鬥力極差,村支兩委各自為陣,嚴重延誤了脫貧攻堅戰機,46歲的彭軸臨危受命被鎮黨委選派到沙壩村任駐村幹部兼支部書記,並表態:搞不好就不回來,直到搞好為止!
來到沙壩村後,彭軸致力於強班子、厚基礎、興產業,通過努力,該村爭取項目資金投入40萬元養殖思南黃牛,發展養牛大戶6戶,規模75頭;種植紅心柚50餘畝,蜜橘200餘畝;油茶種植面積達100餘畝。2019年爭取100萬產業扶貧項目推廣種植紅肉蜜柚,實現產業覆蓋貧困人口62戶2012人。
今年5月,彭軸在村開展2019年全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情況調查時不慎滑倒在農戶院壩坎下,眼部流血不止,左眼球及眼角膜受損嚴重,經手術縫合,左眼完全失明。在所有人都以為他從此一蹶不振的時候,他回來了,眼睛的紗布還未拆,就立刻投入到了緊張的工作中。他說「我失去了一隻眼睛,但初心仍在,使命不改,只要我還能看見,我的工作就必須進行下去,不能延誤,不許耽擱!」
彭支書又回到了沙壩村,在脫貧攻堅的路上,他還將留下更多的足跡。
「脫貧攻堅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
2014年,一個全日制農學研究生碩士來到思南縣三道水鄉掛職,擁有「最高學歷」頭銜的他備受關注,但他沒有怠慢,他以過硬的政治素養、紮實的業務知識、務實的工作態度,滿腔的熱情紮根三道水,干出了一番成績,於2018年12月被組織調整到副科級重要崗位任職,他就是冉江華。
為了有針對性地做好脫貧攻堅工作,他經常走村串戶,深入村、寨、田間地頭調研,每到一個地方,他都會認真細緻的調研摸底、三道水18個村(社區)都留下了他的足跡。2017年以來,爭取資金4478.82339萬元,完成2151戶農戶「四改一維一化」建設;爭取資金 337.4554 萬元,建成入戶便道48208米入戶便道,極大改善了10個村人居生活環境。
同時,冉江華發揮專業特長,認真規劃,合理布局,完成調整種植高效作物面積7500畝,其中:種植辣椒3000畝、蔬菜1500畝、高產優質紅薯2000畝,花椒500畝,優質果園500畝。在徐家坳村、川坪村、雙河村、鄧家坡村、永心村、崗嶺村6個村,建設蔬菜大棚238個,配套建設水池、供水管網、生產路等設施,建成蔬菜種植帶動區6個。新植油茶麵積2428.5畝。帶動全鄉1000多戶貧困戶及全縣10000多戶農戶脫貧致富。
「我現在思考得最多的是,一定要帶領長河村在2019年整村脫貧。」
2016年3月24日,陳福坤來到全國2200個深度貧困村之一的長河村擔任第一書記。思南縣香壩鎮長河村距思南縣城68公里,全村基礎設施薄弱,土地零散,田地稀少、水資源灌溉不足等問題突出,傳統農業增收困難。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初來乍到,為及時掌握全村第一手資料,陳福坤首先召集村支兩委、黨員幹部開會,詳細了解村裡及村民的基本情況。他奉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原則,在對全村的基本情況有了一定了解後,利用晚上走家串戶,了解村情民意。
一年打基礎,兩年變面貌,長河村在陳福坤等村支兩委的共同努力下,共爭取上級資金622.5萬元,完成9.6公里組組通公路建設,5.1公里入戶便道建設;完成「四改一維化」中改廁、改圈、房屋維修、庭院硬化99戶。2017年該村成立集體專業合作社,所有貧困戶入股,當年人均純收入從2016年的4598元,增加到5598元,95%以上農戶有較穩定的增收來源,90%以上農戶實現萬元增收。
活力 效率 溫馨
傳播黨的聲音 講好黨的故事
關注百姓生活 服務黨員群眾
「銅仁組工」微信號:trswzzb
審核:黃欣 編輯:覃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PeuX_m0BMH2_cNUg5B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