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原生家庭決定論」:你混的差,又是原生家庭的錯?

2019-09-21     迪迪乾貨

01. 一切都是原生家庭的錯

前幾天,微博熱搜榜出現一個話題「原生家庭能不能決定一生」,引起大家熱議。

起因是源於BBC拍的紀錄片《人生七年》,花了50年時間,跟拍14個來自不同家庭、階層的孩子。

跟拍的結果是殘酷的,原生家庭富裕,長大後依舊享受社會帶來的優質資源,成為社會精英;而貧窮家庭的孩子跟父母一樣,忙忙碌碌,拿著微薄的薪水,為生計而擔憂,仍舊在社會最低層。

這14個小孩,只有考上牛津大學的尼克,從鄉村裡的窮小孩,成為美國核電研究人員,真正實現階層跨越。

於是,「原生家庭決定了」再一次成為話題。

其實早在2008年,「豆瓣父母皆是禍害」小組都有網友分享自己的爹媽是如何奇葩、強勢、打擊自己的。對於中國講究孝道的社會,這個小組的誕生無疑是驚世駭俗的,但在當時對於受到原生家庭重創的人,這個小組成為他們的「港灣」。

而這些年,隨著《小歡喜》《都挺好》《歡樂頌》這些電視劇的熱播,大家對「原生家庭」的問題變得敏感看重,「原生家庭」從原來的心理學詞語變成大眾熱詞,但也走向另一個極端。

所有的事情都甩鍋給「原生家庭」。

「我的人生如此糟糕,就是我家庭條件太差」

「我現在變成這樣,是因為我媽小時候對我的教育」

「我到現在都一事無成,是因為兒時的創傷」

……

你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所有的問題都是原生家庭的錯嗎?

不是。

只是我們習慣性玩「歸罪」遊戲,把原因歸在外部。

我們怪原生家庭、怪大環境不好、怪周圍的隊友是豬隊友,唯獨不怪自己。

問問自己到底是為什麼?

因為尋找原因,是理性而又殘酷的,歸罪只需要玩情緒。

可以很簡單粗暴的說,我的痛苦都是你導致,所有的問題都是你害我的。

我們一邊嫌棄原生家庭,一邊倚仗原生家庭做背鍋俠。

02. 別扯了,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好的原生家庭

最近我在看魯迅的文學作品,也搜索了很多論文,作為輔助材料學習。魯迅父親對魯迅的影響很大。

小時候,魯迅父親對魯迅要求非常高,接連找了兩個私塾先生魯迅父親都不滿意,最後魯迅被送到「全城中最嚴厲的書塾」——三味書屋,接受「方正、質樸、博學」的的宿儒壽鏡先生的教導,接受中式教育,度過了11-16歲的少年期。

中年魯迅在《朝花夕拾》中不同角度自述成長曆程,其中一篇《五猖會》由民間迎神賽會活動寫起,講述小孩子對打破日常的「狂歡化」盛會有天然的好奇心和嚮往,但父親卻命令魯迅讀《鑒略》,說「給我讀熟,背不出,就不准看會。」就這樣,父親澆滅了幼年魯迅的好奇心。中年後的魯迅仍舊不解,為何父親當時要在那個時候叫他背書。

看到這裡,我們會說魯迅有一個不太好的原生家庭,父親的強勢,嚴厲,導致長大後的魯迅敏感、多疑、尖刻,會說我們要崇尚快樂教育,要快樂學習。

可是你換一種角度想,父親對魯迅的教育也成就了他。在三味書屋的學習,培養他嚴謹的治學態度和紮實的國學功底,才有了魯迅棄醫從文,在文學道路上走的很順,他的文字對中國發展起到關鍵性作用。

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嚮往的生活》有一期,請來Angelababy和小提琴家呂思清。在節目裡,小提琴家呂思清和劉憲華來了一段合奏,演奏結束後,Angelababy問劉憲華:

「你小時候被父母逼著學?」

劉憲華說:「對,被逼著。」

「那你小時候願意嗎?」

「我不原意,一直到我十一二歲,就一直不想拉,然後我就參加第一個比賽,從那個時候,就開始喜歡了。」

Angelababy問:「你現在感謝父母嗎?」

「非常非常感謝。」

Angelababy感概,「為什麼當初沒人逼我。」

這段對話,很多人都在說有遠見的父母都會狠心,逼孩子。但你有沒有想過,「逼」的後果就會出現爭吵,孩子會不理解父母,童年一半時間在練琴,這個時候父母不可能開朗,而是變成嚴厲的老師監督你,也不可能是快樂教育,你的童年也不是100%快樂的。可長大後,這個本領成為生存的技能,你難道會說:「這是原生家庭的錯嗎?」

我這麼說不是想跟你抬槓,說這兩個例子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而大多數原生家庭父母勢力眼、傷自尊,像樊勝美、蘇明玉出生在重男輕女的家庭,原生家庭非常糟糕。

可你有沒有想過,千萬個家庭,有千萬種模式,而這些模式成了家庭的DNA,不斷的複製傳承。

我們很難說暴力、道德品行不良,父母缺少責任感,重男輕女是因為目前原生家庭的錯,這很有可能是一個家庭世代流傳的家族問題,你很難追溯根源,找到真正的原因到底是出自自己父母,還是上一輩,甚至是祖先。

原生家庭固然重要,是我們每個人心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但什麼樣的原生態家庭是好的呢?答案只停留在理論。

人是靈活,多變的,家庭也是千變的。

03. 人,改變自己的潛力很大

昨天看到朋友圈有人針對開頭這個話題,表示95%以上是決定的,能夠突破階層的只有5%,認為這是符合冪率定律,大多數人突破不了。

這個觀點讓我想起有一個親戚跟我說,你在所有的兄弟姐妹當中,天賦不高,起點也低,所以你能到的階層是有限的,再往上是不可能的,你跨越不了。

我不同意這個觀點。

我同意天賦不高,起點低會比別人走的慢,遇到的困難多,但我不同意人無法突破已有的階層,如同樊勝美說的一句台詞:一個家庭就是一個宿命了。

原生家庭是一張爛牌,不一定會一直爛到底,是可以成為一張好牌,甚至是王炸。

1955年,心理學家埃米·維爾納和露絲·史密斯做了一個研究,研究的主題是早期逆境對人生毀滅性的影響。

研究的對象是996名嬰兒,這些嬰兒的原生家庭都非常極端,父母長期時間生活在貧困中,受到的教育程度很低,沒有工作,有些家庭的成員還酗酒或者患有精神疾病。

這669名嬰兒中,有三分之二的人在10歲的時候出現嚴重的行為或者學習問題;18歲,有的孩子有犯罪行為或精神疾病。

看到這裡,按照原生家庭糟糕的理論來推理,這996名嬰兒,長大後至少95%的人是不良少年,長大後沒出息。

可事實,仍舊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即便原生家庭不好,成長充滿高風險因素,但最終成長為有能力、有愛心的成年人。他們超越了原生家庭,找到好的工作,組建溫馨的再生家庭。

現在出現了一個非常不好的現象,如果說自己家庭沒問題,都不好意出來混了。

這個世界上哪有完美的原生家庭。

18歲以前,你還沒有能力,可以說原生家庭太差;但18歲以後,你已成大,迎來了自己的成長和生活的天地,之後隨著年齡越大,你還拿原生家庭說事,還要臉嗎?

心理學引出「原生家庭」的目的,是為了正視自己的缺陷,更了解自我,理解他人,而不是讓這個詞當背鍋俠,成為你無能的理由。

04. 決定你人生方向的,不是原生家庭,而是你自己

我們都曾受傷過,也許原生家庭的傷你很難完全痊癒,但至少可以讓自己過的舒服一些。以下幾個小建議,你可以嘗試一下。

第一,你想要改變,就要學會「自救」。

很多人利用樊勝美,評論一個原生家庭是如何影響自己,躲不掉。可我們都不要忘記,樊勝美在此一直都拒絕成長,在工作上是老油條,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找男人身上,始終都想要用美貌獲得優質男人,從而改變命運。抱著這種想法,怎麼可能會變好呢?好在後面,她終於明白,能救自己的終歸是自己。

當你意識當原生家庭不好,想要改變,就會下意識學會反省,會想辦法跟優秀的人做朋友,吸取他們的優點,而不是抱怨。

改變的方式有很多,但前提都是你「願意改變」。

第二, 人不能自省,那就先學會「他省」。

18歲以後,我們有自己的想法,開始有自己的朋友圈,進入到社會,我們會碰到各種優秀的人,或者是人渣,我們可以透過他們,研究別人的得失,吸取教訓,完善自己,這樣原生家庭的影響會越來越小。

像曾國藩,他的原生家庭不能算特別好,可人家到了翰林學院之後,結識到優秀的人,看到自己的不足,在三十歲的時候,決定要當聖人。在漫長的歲月里,他堅持閱讀、學習,反省。在這過程中,仕途有過不順,有得罪人,但懂得反省,最終成為中國歷史上的偉人。

成長就是要付出代價的,走彎路,甚至要跌的頭破血流,如果改變這麼容易,這個社會,每個人都長的一樣,還需要討論什麼原生家庭啊。

第三, 學會重啟。

在漫畫行業,「重啟」是說作家重新創造一個角色,從零開始,這樣超級影響英雄有了新的動力,進入全新的時代。

重生也一樣適合我們。原生家庭留下的創傷已經存在了,日子還要前進,我們需要與過去告別,開啟新的人生。

《馬男波傑克》其中有一集:波傑克想要出一本自傳,找到一個編輯代筆。有一天,編輯接到一個電話,得知父親死了,於是帶著波傑克回家。編輯的原生家庭很糟糕,父親死了,家裡的母親、哥哥照樣去酒吧、看電視,對父親的屍體用幾塊冰塊敷著,沒人處理父親的後事。編輯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殯儀館,結果當天,親戚們把父親的屍體裝在桶里處理掉。編輯徹底爆發了,跟他們吵了一架。

隨後編輯對波傑克說了內心想法,其實內心深刻一直想得到他們的肯定,讓他們過的很好,可他們始終看不到我的好,只有冷嘲熱諷。

波傑克對編輯說:那你就不要回來啊,洛杉磯的偉大之處就在於根本沒有人關心你是誰你從哪兒來,那就是一個膚淺的城市,你在那裡就只要擔心一堆狗屁事就行。比如老闆要一份什麼報告,今天怎麼搞定甲方爸爸。

雖然台詞有些糙,有些逃避的嫌疑,但確實有用。如果自己還沒有足夠強大面對原生家庭,那就重新換一個地方,來到新的地方,開啟一段新的經歷,這樣可以阻擋我們回味過去。

我們可以先從物理重啟開始,然後是心理的重啟。

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變成一道疤,永遠無法抹去,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都無法完全治癒原生家庭的傷,但現實的人生也不完美,帶著缺陷、遺憾和不完美前進,人生的道路,本來就是一場搏鬥。

就像梅格·傑伊說的:「儘量善待自己以及自己邂逅的人。或許你邂逅的每個人都在打一場艱苦的生命之戰。」

比原生家庭更糟糕的事情,是你拒絕自我救贖和成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PetaVm0BJleJMoPMvtv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