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踏出大學校門的應屆畢業生李曉揚,最近剛被一家汕頭本地企業錄取為正式員工。得益於我市出台的「促進就業九條」政策,小李還領到了5000元的基層就業補貼,讓小李既感意外又高興不已。如今,像李曉揚一樣享受到真金白銀就業福利的高校應屆畢業生為數不少。
當前,汕頭正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汕頭良好的發展前景和實實在在的政策乾貨,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回汕就業創業,連年來回汕報到應屆生就業率總體保持在9成以上,就業渠道呈現多樣化。巢已築好,就業季的你,來嗎?
招聘會吸引眾多大學生進場應聘。方淦明 攝
政策措施完善 就業局勢穩定
日前,市人社局聯合團市委、市婦聯舉辦了「夏季人才交流會暨高校畢業生就業洽談會」,5000多個崗位加上一系列人才扶持政策和貼心服務,為求職者打造可望可及的高質量就業平台,促進大學生等各類人才在我市就業。當天的人才交流會吸引了約3000人次進場,約有1000人初步達成就業意向。
近年來,我市堅持以「民生為本、人才優先」為工作主線,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放在就業工作的首要位置,通過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服務體系,積極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局勢穩定。截至2019年5月,2018屆高校畢業生在我市實名登記28072人,已就業25701人,就業率91.6%,就業去向包括黨政機關230人,事業單位664人,國有企業1497人,非國有企業20312人,靈活就業744人,自主創業1199人,社區崗位464人,基層項目441人,科研助理35人,其他115人。
市人社局發揮牽頭作用,緊跟形勢發展變化,及時報請市委市政府出台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有關政策文件,如去年貫徹中央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和省「促進就業九條」精神,我市及時制訂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實施意見》(汕市辦〔2018〕32號)和《關於進一步促進就業若干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汕府〔2018〕134號),市人社、財政部門還制訂了「1+25」就業、創業、培訓補貼操作辦法,推動各項優惠政策落實。2015年至今,我市各級人社部門已發放174名高校畢業生社保補貼63.3萬元、1130名高校畢業生崗位補貼371.4萬元、693名高校畢業生到中小微企業就業補貼143.1萬元,支持高校畢業生到經濟戰線發揮管理、技術專長,目前我市應屆生非國有企業就業人數約占到就業總數的8成。
資金扶持創業 促進鍛鍊成長
剛從大學畢業不久的杜偉釗,去年在汕頭創立了一家廣告公司。創業初期萬事開頭難,而最難的莫過於資金匱乏。在得知有「促進就業九條」政策之後,杜偉釗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申請,結果符合「一次性創業資助」「租金補貼」「創業帶動就業補貼」這三條細則,他一共可以拿到3.4萬元的補助。杜偉釗感慨道:「拿到這筆錢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是很驚喜很開心,覺得政府出台這樣的政策,對高校畢業生創業者來說是一項很大的扶持以及鼓勵。現在很多大學生創業初期是很艱難的,這筆資金就像打了一劑強心針,讓我可以定下心去思考如何更用心地去做好創業。」
據了解,我市各級人社部門積極給予創業大學生資金扶持,累計給予140名大學生創業資助81.5萬元,95名大學生租金補貼37.5萬元,創業擔保貸款73人928萬元。目前全市已認定創業孵化基地40家,總建築面積29.3萬平方米,可容納經營戶2757個,為高校畢業生等創業群體提供創業場地保障和孵化服務。汕頭大學學生創業園、汕頭市電商(五維)創業孵化基地先後被評為全省創業孵化示範基地。去年10月17日,省市共建的汕頭保稅區「一帶一路」「網際網路+」創業孵化基地啟用,結合周邊汕頭職業技術學院、廣東省粵東技師學院等院校資源,為國際貿易、現代物流及跨境電商、保稅新零售等外貿新業態創業項目提供創業培訓、場地入駐、創業孵化、投資對接、產業轉化等一系列創業服務。
與此同時,全市創新創業交流展示活動蓬勃開展。去年,團市委、市人社局等成功舉辦第五屆「創青春」汕頭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潮南區成功啟動第一屆「夢起潮南 創享未來」創新創業大賽,澄海區啟動創業和創業帶動就業大賽,濠江區舉辦2018年汕頭市人社局 濠江區人民政府「創新創業創優」人才服務活動周系列活動,一批創業大學生在活動中得到鍛鍊成長。近3年,先後有大學生創業項目在國家、省系列賽事中取得佳績,如「果然U品」項目榮獲第三屆「創青春」全國創新創業大賽農村電商組銅獎,廣東三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3D視覺檢測技術系統」獲省科技海歸賽銅獎,澳洲淡水龍蝦養成與培育項目喜獲眾創杯之大眾創業創富賽創業組金獎。
選拔優秀人才 鼓勵基層就業
我市還鼓勵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2016年至2018年開展政府購買基層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崗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試點工作,共招聘50名困難家庭、殘疾、長期失業等困難大學生到基層服務2年。實施「三支一扶」基層服務項目,從2006年至今,我市已接收三支一扶大學生超800人,其中2018年接收145名。注重選拔各類優秀人才充實基層黨政機關,近幾年每年均有350個職位用於基層機關鄉鎮單位的招錄。鼓勵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事業單位工作,特別是充實基層衛生、教育隊伍,如去年組織粵東西北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專項公開招聘工作,共有285人通過筆試、面試、體檢和考察等環節成為基層醫療機構工作人員,組織各區縣通過採取面試加考核或直接面試的便捷、高效方式到華南師範大學等高校,招聘國內雙一流大學(含原國家「985」「211」工程建設院校)應屆畢業生,以及通過面向社會公開招聘高校畢業生等形式,招聘約800人充實基層教師隊伍。
基層故事
紮根鄉村參與新農村建設
章斯宇
畢業院校:廣東工業大學華立學院
學習專業:工程管理
學歷:本科
章斯宇與村民親如一家。
去年7月,年輕小伙章斯宇作為一名普通而光榮的「三支一扶」志願者,來到南澳海島古城——深澳鎮工作。這一年,他真心體會到了鄉鎮幹部的酸甜苦辣,但他始終以強烈的責任心和神聖的使命感,堅守、奮戰在自己的崗位上,用燃燒的激情、不屈的精神和無私的奉獻,積極參與深澳鎮新農村建設,展現出一名優秀「三支一扶」志願者的風采。
章斯宇告訴記者,在報名參加「三支一扶」志願者時,他就知道基層工作條件艱苦,但他更堅信這是一個學習和磨練自己的好平台。來到深澳後,他堅持向書本學、向實踐學、向同事學,總是自我加壓,不斷充電,注重本職業務知識的學習,堅持做好學懂悟透政策,遇事善於思考,堅持把所學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他經常進村入戶,主動與村民談農事,話家常,關心他們的生產生活,看到村民們有困難,他也主動幫忙解決。
在深澳鎮的一年裡,「996」「五+二」「白加黑」的工作節奏成為章斯宇的工作常態。在農辦的日夜,他經常加班加點到深夜,為的是能及時辦理財政審核、工程款支付手續,不影響工程進度,使每個新農村項目都依法依規,有序推進;在跟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工作時,他經常進村入戶,建立台帳並實時跟蹤數據,幫助村民們保障自身土地權益;在推進河長制工作中,他經常實地摸排,制定符合深澳鎮實際的工作計劃,積極主動參與清漂行動,以實際行動為深澳河清水秀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今年4月,章斯宇被調到綜合性更強的黨政辦工作,辦文、辦會、上傳下達、處理突發事件等等,任務多時間緊,他就經常利用自己的午休時間處理手頭工作,確保信息能夠及時傳達,工作能夠保質完成。
工學學士投身鄉村振興
黃淮遠
畢業院校:華僑大學廈門工學院
學習專業:工程管理
學歷:本科
黃淮遠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
去年7月,黃淮遠被選錄為「三支一扶」人員,選派到南澳縣後宅鎮農業辦公室工作。那一年,南澳縣後宅鎮有7個鄉村全面開展新農村建設,工程量大、時間緊、要求高、監管嚴,建設中缺乏建築工程專業幹部職員,急需外聘一名技術員負責工作開展。無獨有偶,黃淮遠所學專業工程管理,並獲工學學士學位,具備汕頭以色列理工大學工地實習經歷。上崗即被分配到新農辦工作,跟外聘師傅一起協助分管領導負責新農村工程建設。在將近一年的工作中,黃淮遠發揮專業優勢,學以致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思想水平、工作態度、工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鍛鍊和提升。
黃淮遠工作積極主動,認真細緻。在新農村建設覆蓋面廣、工程量大、進度參差不齊的情況下,他能詳細研究圖紙,掌握施工項目具體情況,到建設工地深入了解情況時,他能根據對圖紙的理解記憶,及時大膽地指出現場施工過程中的不規範情況,在發現施工現場污水管道鋪設填料不夠、村道路面澆筑後養護不夠之時,敢於挑出存在問題,及時向領導彙報,並要求施工方嚴格按工程標準施工,保證了工程質量。
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一些道路需要重新拓寬,排水系統需要重新規劃和疏通,路燈需要重新布置位置,施工過程中多多少少會觸及個別村民的現實利益,有的村民還認為工程會破壞自家風水,阻撓工程施工和建設進度。面對上述情況,黃淮遠細心研究解決辦法,多次聯繫相關部門送協調函,跟外聘師傅到現場查看實地情況,研究分析位置替換。在難以解決的情況下,他主動協同村幹部找村民,做耐心細緻的思想工作,說服群眾服從大局,顧及眾益,消除了工作阻力。經過黃淮遠的努力,後宅鎮新農村建設部分工程的驗收,在上級的多項審計中,因為資料完備,順利通過了檢查。
記者手記
莫讓「孔雀東南飛」
當前,汕頭正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高校畢業生回汕就業創業,恰逢個人事業發展的重要機遇。高校畢業生回汕就業創業,對學生自身而言,一方面可以避免一二線大城市激烈競爭的就業壓力,一方面又可回到家鄉與父母共享天倫之樂;對汕頭城市發展而言,則避免了本地人才流失嚴重,為汕頭經濟社會發展持續注入新生力量。
近年來,汕頭在就業創業政策扶持方面下足功夫,特別給創新創業的大學生提供平台施展才華,讓大學生既找到了事業價值的發力點,同時也為家鄉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這無疑給很多大學畢業生選擇回家鄉發展吃了顆「定心丸」。
我們看到,時下的大學生更加理性面對自己今後的發展,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傾向於「回流」,在家鄉「安營紮寨」。這就需要地方政府適時制定各種「吸引」政策,拓寬大學生的就業渠道,增加就業崗位,在城市入戶、住房補貼、教育配套等方面給予更大幅度的政策傾斜,用最大的誠意讓「孔雀不再東南飛」。
新聞連結
政策紅利
一、汕頭市到基層就業補貼操作辦法
補貼對象:符合補貼條件任一項的應屆高校畢業生。
補貼條件:1.應屆高校畢業生到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社會組織等就業,簽訂1年及以上期限勞動合同並參加社會保險6個月以上的;2.應屆高校畢業生到鄉鎮(街道)、村居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就業(含參加政府部門組織的服務基層項目,機關事業單位編內人員除外),簽訂1年及以上期限勞動合同(協議)並參加社會保險6個月以上的。
補貼標準:每人一次性補貼5000元。
二、汕頭市求職創業補貼
補貼對象:在汕頭市內普通高等學校及技師學院高級工班、預備技師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職業教育類)就讀,於畢業年度內有就業意願並積極求職者,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學生。
補貼條件:1.屬於城鄉困難家庭成員;2.屬殘疾人;3.曾獲得國家助學貸款。
補貼標準:每人2000元。
三、汕頭市創業培訓補貼操作辦法
補貼對象:具有創業要求和培訓願望並具備一定創業條件的城鄉各類勞動者(含普通高等學校、職業學校、技工院校畢業學年學生以及處在創業初期的創業者)。
補貼條件:符合補貼條件的人員參加由創業培訓定點機構組織的創業培訓並取得創業培訓合格證書的,可給予創業培訓補貼。每位符合條件的人員只能享受一次補貼,不得重複申請。
補貼標準:我市開展的創業培訓採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開展的馬蘭花中國創業項目中的「創辦你的企業」培訓課程,補貼標準為一次性每人1000元。
來源:汕頭日報(作者:周敏 陳若萱 陳柔燕 編輯:陳鑾花),版權歸汕頭經濟特區報社所有,轉載須經授權。
覺得「汕小布」發的這篇文章值得推薦
請點這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