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產能過剩和高壓庫存"雙重暴擊",空調企業該何去何從?

2019-08-26     陸刃波

現在空調行業面臨的困局不是偶然,從2017年的擴張熱潮,到2019年的量額雙降,連續三年的增長背後,很多人已經預感到市場的"波谷"即將到來。數據顯示,2019冷年國內零售市場規模實現6056萬套,銷售量同比下降7.59%,銷售額同比下降9.95%。在城市市場基本飽、農村市場"獨木難撐"的情況下,觸頂回落是很難逃避的現實。

當務之急,空調行業必須有足夠的思想準備,由於空調市場由增量階段進入存量階段,"低增長"在很長一段時間將成為常態。不過也不必過於悲觀,筆者認為空調行業未來至少還有以下幾個增長點。

一是農村市場。目前我國農村家庭空調百戶保有量為55套,對比冰洗產品的保有量,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同時,在消費升級的大環境下,更新換代需求也會逐漸釋放。

二是線上渠道。今年1月至7月,國內空調銷售量約為4114萬套,同比下降0.6%,但線上同比增長17.9%至 1745萬套,銷售額整體實現1369億元,同比下降3.8%,其中線上同比增長15.0%至501億元。線下"不亮"線上"亮"是一大顯著特徵。

三是產品升級。隨著空調用戶的"換新"需求占據主導,空調產品技術升級逐漸成為行業主旋律,目前在舒適、健康、智能等領域展開的技術革新,已經催生了一系列創新產品的誕生。例如松下空調引進的nanoeX技術、美的主打的"無風感"空調等。更有甚者,很多空調企業還基於AI、5G等前沿技術,展開了對智慧家庭的搶先布局。

綜合來看,農村市場和線上渠道作為當前的重要增長點,對於企業短期內釋放壓力大有裨益,但從長遠來看,產品升級則是市場回歸"波峰"的主要推力,特別是中國空調市場的巨大存量,也意味著其中蘊含了巨大的"更新換代"潛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空調行業逆流而上的過程中,良性的市場環境與秩序顯得格外重要。從去年到今年,圍繞"無風感""能效虛標"等問題產生的一系列爭吵不絕於耳,雖然企業的專利意識增強是好事,但若將精力一直耗費在打嘴仗上也有點可惜。在市場新常態面前,競爭程度日益升級,優勝劣汰的局面也會更加慘烈,但行業自律及監管仍然不能放鬆,未來或許需要國家相關部門以及第三方機構共同參與進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PcuQ7W0BMH2_cNUgYl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