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記樊婧同志:以責任書寫芳華 用生命堅守初心

2020-04-04     鄂爾多斯發布


生命是燦爛的、美麗的,可有時,生命也是脆弱的、短暫的。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就要打贏的關鍵時刻,她沒能親眼見證,卻倒在了疫情防控的第一線,永遠地離開了她熱愛的這個世界。她就是最美共產黨員——樊婧同志。



樊婧,女,漢族,1987年9月出生,中國共產黨員,烏審旗老幹部服務中心工作人員。2020年2月21日中午13時許,正在疫情防控小區卡點值班的她,突感頭痛,隨即失去意識,經烏審旗人民醫院和市中心醫院專家會診為突發腦部蛛網膜下腔出血。2月22日13時30分,樊婧從旗人民醫院轉往市中心醫院康巴什部,經全力救治35天後,於2020年3月26日10時40分不幸去世,年僅33歲。

抗疫一線的她——生如夏花


大年初五,看到新聞中越來越嚴重的疫情形勢,有著14年黨齡的她坐不住了,當下收拾東西準備返回單位。


「好不容易回來一趟,等單位通知再回去也不遲。」樊媽媽說。


「媽,發生這麼大疫情,這種時候,作為一名黨員我不能退縮,您幫我把小桐照看好就行了。」說完這番話,她隨即收拾行李返回了單位。


當天,她就主動向單位請纓投入到疫情防控阻擊戰中。


在防控疫情一線,樊婧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衝鋒在前、任勞任怨。在疫情摸排初期,廣大居民對新冠肺炎疫情並不了解,即使打電話了解情況都能感覺到深深的恐懼感,有的根本連電話都不接。在仔細分析居民的恐慌心理後,樊婧開始搜集學習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治的相關政策和知識,然後再一遍遍不厭其煩地給居民宣傳講解,對於不接電話的居民,主動登門走訪,現場示範防護方法、講解防控知識,消除他們的恐慌感,提高預防新冠肺炎疫情的意識和能力。


她負責監控的一名隔離觀察對象,因對疫情防控措施不理解,經常不按時上報健康情況,還隔三差五以缺米、少面、沒菜等理由要求外出,有時甚至惡語相向。但她並不生氣,而是耐心勸導,一次次幫助這位居民代買生活物資,在她的真誠感召下,隔離對象也開始積極配合,最終順利渡過了觀察期。


後來,疫情防控進入了關鍵時期,按照旗防控指揮部統一安排部署,各責任片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只留一個出入口,幹部24小時輪流值班,嚴格管控人員出入。


對於那些自我防護意識不強、不符合外出條件、又總是找各種理由外出的居民,樊婧總是仔細核對外出記錄,通過講政策、講形勢,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苦口婆心的做工作,居民們看到她這麼講原則,工作又這麼認真,也就不好意思再為難她了。


從大年初五回來工作後,樊婧就再也沒有回去過,每次和兒子桐桐視頻通話,5歲的兒子都問她:「媽媽,你什麼時候回來呀?」她總說:「媽媽打完怪獸就回去了......」


然而,她最終沒能兌現給兒子的諾言。面對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她何嘗不想和家人團聚,但她深知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疫情不退,她就不能退。


那段時間,樊婧每天認真排查自己責任片區居民身體狀況、重點監測人員身體狀況、外出返回人員隔離等情況,並按照單位值班安排做好卡點值班工作,舍小家顧大家,兢兢業業駐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2月21日早晨7點,她草草的吃了口早點,便來到單位卡點接班,這已經是她第5次值班了,在熟練地辦完交接班手續後,她便開始了值班工作。一切似乎沒有什麼不一樣,她認真地做好外出、進入人員的體溫監測、信息登記等工作,一切都按部就班的進行著。


到中午13時許,出入的人也少了,她便和同事抽空泡了一桶方便麵充飢,然而剛吃了兩口,她就說噁心、頭疼,然後就暈了過去,結果這一倒,就再也沒有醒過來。


「昨天她還和我說,她想兒子了。」樊婧的同事萬冬梅眼裡噙著淚水說,「誰知這一別竟成了永別,她最終沒能再見自己的孩子一面。」

工作中的她——不負韶華


回憶往昔,樊婧工作中最大的特點就是極度認真,追求完美。


剛參加工作時,單位安排她負責機關黨建工作,而掌握必備的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特別是黨的基本理論和最新理論成果,是對黨務幹部的起碼要求。為了儘快適應工作,她向老同志虛心請教,從編髮信息、收繳黨費、發展黨員等基礎工作學起,在最短的時間內補上了黨務幹部必修課,熟練掌握了發展黨員和黨組織換屆工作程序,展現出了良好的綜合素質和出色的工作能力。


「小樊工作總是兢兢業業,條理清晰,能夠主動擔當作為,寧可自己多干也不讓他人受累。」原烏審旗直屬機關工委書記高波回憶說。


有一年年底,第二天就要召開旗直部門黨組織書記抓黨建述職評議會了,還有許多部門黨組織的述職報告質量參差不齊,語句錯誤等問題很多,負責校核的她,為追求完美,加班加點,硬是將所有的報告反覆修改2遍以上,為述職會議的如期高質量召開提供了保障。


2019年8月,因機構改革,樊婧同志的工作崗位由旗直機關工委調整到旗老幹部服務中心,從事會計工作。當時她也對崗位調整比較苦惱,因為大學學的是新聞學,原本就喜歡寫作,現在讓她這個「門外漢」當會計和數字打交道,她擔心自己干不好,但最後還是黨性戰勝了苦惱。


「既然組織安排的工作,那我就一定要干好。」她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認識轉變過來後,她立刻找來各種財務管理方面的書籍和相關政策文件,利用業餘時間學習,同時積極參加各種業務培訓,努力補齊知識短板。具體工作中,她虛心向老科長、老財務學習請教,堅持勤練內功,只用了很短的時間,就將機關財務工作乾的得心應手了。


「樊婧工作有想法,有思路,只要給她分配的任務,保證給你乾得漂漂亮亮的、理的順順噹噹的。」同事王宏回憶說。


一路走來,她在每一個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都像螺絲釘一樣,恪盡職守,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將每一項工作都做的井然有序、有聲有色。無論在哪個崗位,她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和認真負責的態度去對待自己的工作。


毛澤東曾說:「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就最講認真。」把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可以說,樊婧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完美詮釋了什麼是「認真」,什麼是共產黨員的責任和擔當。

生活中的她——美麗如花


出生於農民家庭的樊婧,從小就體會到了生活的不易與艱辛。在家人眼裡,樊婧自幼好學,成績一直很優秀。2005年,尚在高中她就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2007年她更是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陝西省寶雞文理學院。2011年參加工作以來,因工作表現突出,先後榮獲單位「優秀共產黨員」「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2020年3月31日,中共烏審旗委追授樊婧同志為「全旗優秀共產黨員」。


樊婧不僅工作中認真負責、表現突出,生活中的她也是父母的好女兒、丈夫的好妻子,更是兒子心中慈愛的好母親。


2月21日,聽聞女兒出事了,樊爸、樊媽帶著樊婧5歲的兒子小桐匆匆從老家趕過來,面對往日裡愛說愛笑的女兒,如今無論怎麼呼喚都沒有回應,老兩口痛哭的幾度昏厥。


「我們的婧婧從小就很孝順,平時只要有空就打電話給我們,噓寒問暖,每次回家,總是大包小包買很多東西。」樊爸、樊媽回想起女兒的點點滴滴,強忍的淚水又不自覺的留了下來。


而樊婧5歲的幼子小桐似乎並沒有意識到將要永遠失去心愛的媽媽,他只是很懂事地告訴姥爺姥姥自己今後會更乖更好好聽話,不惹他們生氣。聞之,無不讓人動容和憐惜!


母愛是一首樂曲,它譜盡了世間萬物的苦樂情愁。


近年來,丈夫在企業工作,常年在外,根本無暇照顧家庭,照顧孩子的重擔就全部落到了樊婧的肩上。但因工作忙,她經常帶著孩子到單位加班,有時忙到很晚,看著趴在桌子上睡著的兒子,她也很內疚,但兒子既聰明又懂事,這又讓她很欣慰。


樊婧性格開朗、為人和善,是人們口中的好鄰居、年輕同事們的知心姐姐。鄰居們有困難也都愛找她幫忙,她總是來者不拒,能幫的儘量幫。


「其實吧,人與人之間,來往的多了,也就親了。」樊婧就是這樣一個人,經常把同事們凝聚在一起,比較有親和力,大家有什麼事,也總是愛和她說。


「2月21日,也就是出事當天,她還和我說,疫情馬上結束了,我快能見上心愛的兒子了。」與她一同值班的同事石秀園回憶說。當天,社區又來了一個表格,要統計單位片區房屋租住情況,她說四點交完班,五點還要上報全單位外出返回人員統計情況及監測人員情況,有幾個老幹部的醫藥費也沒報銷了,還說了很多近期需要做的工作。


然而,世事無常,誰都無法預測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到。樊婧懷著對工作的無限熱愛和對親人的深情眷戀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留給我們無盡的哀痛和思念。


生如夏花之絢爛,美麗青春綻芳華。樊婧同志年僅33歲的璀璨芳華,如流星般划過,閃亮於夜空,留下了永恆的身影。她用短暫的生命,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美麗的青春之歌。



來源:烏審旗發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PYUgRXEBrZ4kL1ViF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