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節日之時,詩人們都會填詩作賦,或書寫節日習俗,或抒懷此時境況。
寒食節時,詩人們在詩詞中,抒發節日的感慨。哪一首最能打動你呢?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這是最知名的一首寒食詩。詩中描寫了長安柳絮飛舞,落紅無數的迷人春景和皇宮園林中的風光。
據說,唐德宗十分賞識韓翃的這首詩,讀了這首詩後,唐德宗特地賜予他「駕部郎中知制誥」的顯職。這首詩不僅受當時皇帝喜愛,一般朝士也口口相傳,珍愛有加。
《寒食》
唐·沈佺期
普天皆滅焰,匝地盡藏煙。
不知何處火,來就客心然。
寒食節,有吃冷食的習俗。
沈佺期說:寒食這天,家家都禁火藏煙。自己飄泊在外,不知道哪裡的火,可以溫暖自己這顆遊子的心。
《奉和聖制寒食作應制》
唐·張說
寒食春過半,花穠鳥復嬌。
從來禁火日,會接清明朝。
斗敵雞殊勝,爭球馬絕調。
晴空數雲點,香樹百風搖。
改木迎新燧,封田表舊燒。
皇情愛嘉節,傳曲與簫韶。
寒食節時,唐代宮廷一片熱鬧景象。
在唐朝時,寒食節發展成為一個全國性的盛大節日,從這首應制詩中,我們就可以看到唐代的寒食節在皇家是如何的重視,寒食活動參與熱情十分高漲。
《寒食》
唐·孟雲卿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寒食時,孟雲卿是孤獨困苦的。
生活有悲就有喜,有人的寒食節是快樂的,有的人卻是悲傷的。一如孟雲卿。
江南的二月,正是繁花盛開的時節,一片如煙似霧,而我獨自遠在他鄉,偏又遇上了寒食節,內心感到無限的悲悽。貧窮的生活經常三餐不濟,不見爐灶煙火,正好不必為了明天的斷炊習俗,去紀念古代的寒士介子推啊!
《寒食》
唐·杜甫
寒食江村路,風花高下飛。
汀煙輕冉冉,竹日靜暉暉。
田父要皆去,鄰家鬧不違。
地偏相識盡,雞犬亦忘歸。
寒食節時,杜甫想家了。
今天是寒食,遠離家鄉的杜甫走在鄉村小路上,輕煙冉冉,日色暉暉。地處偏僻,這裡沒有一個好友,真叫人悲傷。
每一個飄泊在外的人,逢節氣,必會心念故鄉。千百年,莫不如此。
《春閨二首》
崔道融
一
寒食月明雨,落花香滿泥。
佳人持錦字,無雁寄遼西。
二
欲剪宜春字,春寒入剪刀。
遼陽在何處,莫望寄征袍。
寒食節,閨中的女子們思念遠方的丈夫。
寒食下著太陽雨,花落在泥里,泥也染上了香味。少婦們拿著寫好的書信,想要寄到遼西給心上人。
寒食節註定是一個思念的節日。不論你在哪裡,此刻,請記得,有人在想你。
《寒食野望》
李郢
舊墳新隴哭多時,流世都堪幾度悲。
烏鳥亂啼人未遠,野風吹散白棠梨。
寒食時,到處都是祭祀的人。
寒食節時,古人有紀念先祖的習俗。所以這一天,詩人看到這樣一番景象。
不管是新墳還是舊墳,都是一片哭泣的景象,活著的人能禁得住多少這種悲傷呢。烏鴉的聲音還在耳畔,風吹起梨花飄揚,它們似乎也在憂愁。
《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儘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寒食時,白居易在掃墓。
唐代時,寒食清明掃墓十分盛行。從這首詩中,不僅可以看出掃墓的淒涼悲慘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掃墓習俗中寒食與清明是一回事。
《寒食城東即事》
唐·王維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綠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幾家,落花半落東流水。
蹴踘屢過飛鳥上,鞦韆競出垂楊里。
少年分日作遨遊,不用清明兼上巳。
寒食節,是少男少女游春的時節。
寒食時,正值春天,天朗氣清,是春遊的好時節。王維在詩中,描述了盛唐時少男少女春遊的盛況。賞花、盪鞦韆、蹴踘……好不熱烈。
王維說:遊玩的人天天有,全不需要等候到清明和上巳。
《寒食寄京師諸弟》
唐·韋應物
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
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寒食時節,韋應物思念弟弟。
雨中的寒食節更顯得寒冷,我獨自坐聽江上黃鶯的鳴叫。端著酒杯賞花時又想起了杜陵家幾個弟弟,寒食時,杜陵這一帶已是野草青青了。
《寒食雨二首·其二》
蘇軾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
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
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
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
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寒食節,蘇軾是悲傷的。
此時,蘇軾被貶到黃州,已有三年了,他處境艱難,生活淒涼,心情孤郁。
蘇軾在空空的廚房煮著些寒菜,潮濕的蘆葦燃在破灶底。哪還知道這一天竟然是寒食,卻看見烏鴉銜來燒剩的紙幣。
整著詩充滿著寒食節的悲涼與陰鬱的氣氛。
寒食節浸潤著思念。
此時的你,不論在哪裡,願你安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PQc2PHEBfwtFQPkdx87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