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這麼多年的漕蝦和麻蝦,你真的能區分他們嗎?

2020-05-20     美食導報

原標題:吃了這麼多年的漕蝦和麻蝦,你真的能區分他們嗎?

要說每年四、五月間,

最吸引老廣食客眼球的河鮮,

蝦肯定能入榜,

皆因此時的蝦,

地位簡直如花中牡丹。

當中最負盛名的,就是我們常見的漕蝦、麻蝦、沙蝦等。雖然不少人對這些蝦的名字耳熟能詳,但說到個中的區別,一些人還是傻傻分不清。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曹蝦和麻蝦到底怎樣區分。

河蝦、海蝦,關鍵看「蝦春」!

在了解曹蝦和麻蝦之間的區別前,

我們先來聊一聊:

河蝦和海蝦有什麼區分的方法。

聽說有些人,在分辨河蝦與海蝦的方式上,很純粹直觀:靠大小辨別。確實,河蝦一般體型較小,海蝦一般比較大,所以一眼就能分辨出來。不過,如果遇上基圍蝦、白蝦等中小型蝦類時,這個方法就不聽使喚了。

事實上,市場上常見的「河蝦」,一般以沼蝦為代表;而「海蝦」,則是以對蝦為代表。這兩種「蝦」在生物學的特徵上有一個很明顯的差別——就是有沒有「抱蝦春」(即「蝦卵」)

據海產專家介紹,憑藉「有蝦春」和「沒蝦春」這一點,用來鑑別是河蝦還是海蝦,更直觀、更方便。

漕蝦是能「抱春」的高級蝦

我們熟悉的大多數蝦、蟹都屬於十足目,而十足目又可以分為腹胚亞目和枝腮亞目。其中腹胚亞目,顧名思義,就是雌性會將受精卵在孵化前附於腹足上,是目前進化程度最高的蝦類,即俗稱的「抱蝦春」。而大部分以沼蝦為代表的鹹淡水蝦類,例如漕蝦、沙蝦、羅氏蝦(羅氏沼蝦)等,就是屬於這一種典型「有蝦春」的品種。

「麻蝦」是典型的對蝦

反之,以對蝦為代表的海蝦,卻屬於枝腮亞目。它們擁有枝條狀的腮部,並不會像其它高等蝦類一樣有育卵行為,而是直接將「蝦春」排到海水中。所以,我們永遠吃不到「有蝦春」的海蝦。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對蝦(斑節對蝦)、九節蝦(日本對蝦)、大明蝦、南美白對蝦(俗稱青島大蝦)等。

繁殖季:漕蝦有「春」麻蝦沒「春」

說了這麼多,

到底和曹蝦和麻蝦有什麼關係?

我們,

再來聊聊除河蝦、海蝦以外的鹹淡水蝦。

在一些江河出海口交界處,我們經常能見到一類「鹹淡水蝦」,其品種多為日本沼蝦、長臂蝦、刀額新對蝦、長毛對蝦這四種蝦類。其中,後兩者「刀額新對蝦」和「長毛對蝦」就是大名鼎鼎的「基圍蝦」。而所謂「基圍」,其實是指捕蝦的一種方式:捕蝦的時候修築石基將蝦圍起來,捕捉到的蝦就統稱為「基圍蝦」。因為「基圍」的時候,往往是靠近出海口,所以刀額新對蝦、長毛對蝦這兩個喜低鹽度水域生長的海蝦,最常被捕撈到。

其中,由於「刀額新對蝦」的個頭比較小,一般6—10厘米長,加之生活在鹹淡水交界處,很多時候還會洄遊至淡水河道,因此經常被當成河蝦看待。另一方面,由於「刀額新對蝦」背帶褐色,身上多帶密集斑點,因此,它還有一個俗稱,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麻蝦」。

所以,

作為沼蝦品種的漕蝦,

在應季期間,

是「有蝦春」的;

而作為對蝦品種的麻蝦,

無論哪個時節,

都是「沒蝦春」的。

非繁殖季:曹蝦嬌小透白麻蝦粗糙色深

那麼,若果不是在蝦的繁殖季節,那又應該怎麼區分它們呢?

首先,看大小。一般來說,漕蝦在學術上被歸為白蝦,有脊尾白蝦、秀麗白蝦等,其特點是體型很嬌小,大概只有3—4厘米長,20克一隻已是重量級。而麻蝦一般可長至8—10厘米左右的長度,比漕蝦要長一倍。

其次,看身形。漕蝦屬於典型的沼蝦品種,所以離岸之後,身體會彎曲。而麻蝦帶海蝦屬性,就算「翹了辮子」,身體還是會自然長直的。

再者,看外觀。漕蝦蝦殼細薄,全身通透,在陽光底下會呈透白色澤;而麻蝦色澤較深,身上長有麻點,如果用手摸,還會有些許粗糙感。

最後,看顏色。漕蝦煮熟之後,一般不會顯得太鮮紅,一般是白肚、橙背,有的甚至是全白,故漕蝦也有「曹白」之名;麻蝦則顏色稍深,呈紅橙色為主。

所以,漕蝦和麻蝦之間最明顯的區別,一是在有沒有「蝦春」的關鍵之上,畢竟漕蝦上市時節集中在3—5月,一般都帶「蝦春」,很容易辨別。二是看外觀,曹蝦明顯是小白蝦的形象,而麻蝦乃至沙蝦等,都是褐色帶白色的。

END

圖文 | 馮睿峻

部分圖片來源 | 綜合網絡

編輯 | 彭柔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POi5MXIBnkjnB-0z8ZqH.html